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奶奶是捏泥人的高手,她捏的泥人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我爷爷是剪纸高手,他的剪纸生动逼真,与奶奶的泥人相媲美,真应了那句俗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相似文献   

2.
奶奶捏泥人在镇上很有名。捏泥人是把和好的胶泥放入固定的模具里,你要什么人物,就选择什么样的模具。然后泥人出来了,赤条条的,眉眼全无,这时就要靠一双巧手加工了,用心地把细微之处修饰好,再往泥人身上涂上油彩,便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了。  相似文献   

3.
泥人     
《红领巾》2006,(11)
用沙能堆沙人,用泥巴能捏泥人。相信不?泥人也是种艺术,也能捏出名堂来。先来看看大名鼎(dǐn$)鼎的惠山泥人。浙江无锡惠山泥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眼睛只剩条缝的大阿福了。传说古时候老有怪物下山伤人。一天,天上掉下个笑眯眯的沙孩儿。他只微微一笑,就打败了怪物。人们很感激他,就照着他的样子做成泥人,起名叫大阿福。南有惠山泥人,北呢,有天津泥人张。泥人张传到现在也有100年历史了。他的创始人张明山常年观察平常人的神态(shén tài),练出了一手绝活:能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出来还活灵活现的。看看他的作品《渔樵问…  相似文献   

4.
乐在陶泥中     
小说《俗世奇人》里有一个泥人张,捏泥人相当厉害。今天,我也荣幸地当了一回"泥人徐",体会到了捏泥人的乐趣。一进青少年宫的大门,我就看到远处有一片五彩的"海洋"。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件件精妙绝伦的陶瓷作品陈列在架子上。它们的颜色均匀亮丽,摸起来光滑圆润。"真漂亮!"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赞叹。到了教室,只见课桌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工具,有刀片,  相似文献   

5.
笑娃娃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捏泥人的大师,他捏出来的泥娃娃生动传神,总是充满欢笑,仿佛活的一样。  相似文献   

6.
捏泥人     
刘佳利 《初中生》2013,(17):62-63
不知道玩过多少次捏泥人。你简直无法想象,我最后一次玩泥人,是已经六年级的时候。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班上一个男同学从我家门前经过,无意间看到了我。当时我们怔怔地对望了足足十几秒。他肯定不敢相信这么大一号姑娘了,还在玩泥巴。我当  相似文献   

7.
泥人张     
<正>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人们称他为“海张五”。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相似文献   

8.
热胀冷缩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可你听说过人也有热胀冷缩的吗?还别说,我老爸就真有这么个神奇的特点。奶奶说,老爸刚上小学的时候,总爱跑出去疯玩。有一次,老爸冒着大雨在外面捏泥人,回来的时候自己倒成泥人了。更糟糕  相似文献   

9.
我和外国人     
我们君山湖里鱼儿的种类可多啦!放暑假了,我和同学成立了一个鱼类研究小组。 研究鱼类,就得要有书籍和仪器呀!会上决定,大伙凑钱买吧。今天上午,我摘了四十多斤菱角,挑到城里去卖,顺便把东西买回来。我把菱角挑到广场边,搁下担子就卖了十来斤。我高兴得正想歇口气,瞧见一个四十来岁的外国人朝我走来。唔!来买菱角的吧?! “哈罗!”(喂!)他蹲下来象捏珍珠一样把菱角捏在手指上,叽哩咕噜说着英语,我懂得他的  相似文献   

10.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贴近泥土看蚯蚓玩耍,听水里的泡泡吵架;很小的时候, 我就喜欢一个人坐着,懒洋洋地看着懒洋洋的太阳,他伸腰我就伸腰,他喝酒我不喝酒。爸爸妈妈都说我是幸福的,是我幸福, 还是妈妈幸福?奶奶说我是所有人的幸福。当我学会采石榴花当伞,学会捏泥人当朋友时,妈妈就对我说,我拿着的是自然赋予的,而泥人是我送给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1.
传说清朝有个民间艺人叫程仁,从小喜欢玩泥巴,与泥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在凉亭里观看过往行人的外貌、动作、神态,边观察边捏泥人。天长日久,他渐渐地把各种人物的形象、神态捏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后来,方圆百里的人们都尊称他为“泥面人”。  相似文献   

12.
艺人的自满     
从前,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做泥娃娃的手艺人。他做的泥人十分漂亮,在市场上很好卖,所以他的日子过得挺自在。艺人的儿子长大了。艺人见儿子的手挺灵巧,就教他做泥人。后来,他们父子俩就开始一起做泥人。儿子的手比父亲的还巧,加上他年轻力壮,干起活来干脆利落,他做的泥人开始超过父亲的了。起初,他做的泥人和父亲做的卖一样的价钱。但是,当挨了父亲的训斥之后,他做泥人就更加认真了。结果没有多久,他做的泥人的卖价就超过了父亲。父亲做的泥人每个卖 2 卢比,他做的卖 3 卢比。可是,父亲对儿子的斥责并没有减少。他对儿子做的泥人总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13.
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曾画过这么一幅漫画:一个泥匠在捏泥人,捏出来的泥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图的右上角写着"教育"二字。这幅漫画用灰谐主动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令我想起了这么一个俏皮的玩笑和比喻——千人一面出自同一模子。由此可见,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因为,  相似文献   

14.
天津有个泥人张 ,黄州有个泥人曹。当然 ,泥人曹没有泥人张那么大名气 ,泥人曹只在黄州一带很出名。泥人曹的泥人不光小孩喜欢 ,大人也喜欢。据说 ,泥人曹的祖先从宋代就开始捏泥人了 ,曾在黄州当团练副使、写下著名《前赤壁赋》的苏东坡就珍藏过泥人曹祖先的泥人。按祖训 ,泥人曹的手艺传男不传女 ,传单不传双 ,传孙不传儿 ,据说这三条既能防止手艺外传 ,又能控制泥人曹泛滥。祖祖辈辈隔代单传下来 ,至今黄州城里只有一家泥人曹 ,别无他店。捏泥人是高难度的技巧活儿 ,既要秘诀 ,又要灵性 ,旁人很难剽窃去手艺的。现在的泥人曹已是 36代泥…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小镇上的人都喜欢捏泥人。姥姥的手艺在镇上算是数一数二的。捏泥人是把和好的胶泥放入固定的模具里,你要什么人物,就选择什么样的模具,选择了什么样的模具,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人物。姥姥捏出  相似文献   

16.
灵巧的手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了一个捏泥人的老艺人,在他的身边围了一大群小孩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每当孩子们看到老人捏成一个泥人,便兴奋地惊叫一声。我也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在老人身边的摊架上挂着“孙悟空”、“猪八戒”、“孔雀开屏”、“梁山好汉”……真多啊,而且一个个形态各异,神情逼真……  相似文献   

17.
以前,曾在大街小巷见过捏泥人、吹糖人的,他们卖艺为生。可我从来没见过不图赚钱、甚至可以把他的“艺术品”赠送给人的“艺人”。暑假里,我就曾遇见一位这样的“老艺人”。我沉浸在放假以后的快乐中,独自漫步  相似文献   

18.
独辟蹊径,泥巴堆里觅商机 我今年28岁,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草坪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玩具,活泼又顽皮的我和村里的小伙伴除了捉迷藏,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在一起玩泥巴,捏泥人和小动物.我爱动脑筋,手脚麻利,因此每次捏出的泥人总是又快又好.  相似文献   

19.
捏面团     
面娃会捏面团,捏什么像什么,有个仙人知道了,就给他一团面说:“你可以用这面团捏一只你最喜欢的动物,捏好五分钟后,它就会变成真的动物。”面娃很高兴,想:“我捏什么呢?对,我来捏一只小兔吧!”小兔捏好了,他看着看着,不高兴了:“呀,小兔耳朵太长,眼睛太红,尾巴太短,不好看。还是捏一只小鸭吧!小鸭会游泳,会捕鱼,还会呷呷叫,很好玩的。”他想着想着就将小兔捏成一团,不一会儿,他就捏好了小鸭,可是他看着看着又  相似文献   

20.
巧手张大爷     
张大爷是我的邻居,退休在家,日常搞些修理工作。什么伞啦、鞋啦,要是坏了,经他那双巧手一摆弄,保管好使。楼上楼下无论谁找他修什么,他总是很热情,价钱又便宜。大家敬重他,亲切地称呼他“张大爷”。一次,我和张大爷都去倒垃圾,碰见一位阿姨要把一双皮鞋扔进垃圾箱。张大爷急忙拦住她说:“别扔,别扔,这双鞋还能穿呢!”那位阿姨不耐烦地说:“不能穿了,鞋跟都掉了。”张大爷二话没说,把鞋抢了过来,“等修好了,我给你送去。”阿姨摇摇头,笑着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