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作者通过将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和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丰富的内涵。《老人与海》主要描写的是一位老渔夫捕鱼的故事,从渔夫身上反射出来的勇敢、自信、坚强、永不放弃等精神,塑造了一个不幸但是又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体现了20世纪伟大的美国精神,而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本文就《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当代社会中体现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麻欣 《华章》2012,(36)
作为揭露社会弊端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杰克.伦敦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人类本性的探究.《野性的呼唤》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探险故事,更是一部寓言.作者以狗暗喻人,从狗的视角揭示人性的贪婪和冷酷.这部作品展现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许多哲学观点和社会观.本文通过分析“巴克”这一角色,略谈杰克.伦敦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概述《嘉莉妹妹》和《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别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即美国农村的年轻女孩和中国社会的三个小人物为改变社会地位、追求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的经历加以分析,并从自然主义角度,浅析这两部作品中不同基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主人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白鲸》之命名,人物故事内容及结构与《圣经》文本相对照,将《白鲸》与《圣经》进行互文性阐释,揭示作者对美国精神的反思,探究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带有或多或少的自传色彩,短篇故事集《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为爱尔兰写的一部精神道德史,书中15篇故事,几乎都能找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尤其是“伊夫林”“Eveline”。在这个故事中,读者很容易感觉到其实伊夫林很多时候就是作者本人。本文详细分析了故事“伊夫林”中乔伊斯和伊夫林角色的重叠。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部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讲的都是自己的童年故事。而这位中国情人与母亲的形象和故事,却在三部作品里出现了改写和异化。在问题学看来,这些改写和异化即体现了一种问题性:文本与作者的双重问题性。问题学是对自身问题性思考的哲学性表达,问题学认为,与其对回答感兴趣,毋宁关注叩问的存在本身,因为叩问是思想最根本的基础,任何回答都反馈到叩问。因此,本文将从问题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作者给出的文本表象,而更注重探索杜拉斯反复书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的大师,威廉·福克纳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具匠心的故事叙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他创造了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其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一部经典的短篇小说.从叙事声音和叙事角度的结合和转换解读福克纳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诉求,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及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8.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一个小时的故事》、《黄色壁纸》由美国女性作家肖邦和吉尔曼写于十九世纪末,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的生活现状和她们所处的地位。两篇小说的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女主人公面对婚姻生活中的束缚,女性意识如何觉醒的过程。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最终觉醒了的她们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付出了生命、疯癫的代价。两部作品也体现了女性作家们对其所处的社会束缚女性的社会习俗、传统道德的不满和控诉。现今解读肖邦和吉尔曼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是其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小说,除了故事中一贯的母女主题,故事中的创伤也串起了这部小说,祖母的自杀,母亲的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失语症。在这些创伤的背后是谭恩美亲历的创伤,因此本文试图从小说中的创伤描述去分析谭恩美在该作品中的创伤写作。  相似文献   

11.
《营田辑要》是一部辑录历代屯田史料的专著,书中包含有丰富的屯田史料和作者本人的屯田思想,在屯垦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长期以来,该书为学界所忽视,价值有待于发掘。从作者生平、著作背景和内容入手,介绍著作概况,重点分析其屯田思想,简要评析该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新版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中选编的文章。此诗以"梦"为主线,一方面,通过作者在梦中神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现出了作者对于奸佞当道的腐败政治的愤恨,另一方面,作者也表达了对于自由光明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向往。此外,从诗歌中也不难看出,作者本人的思想是"儒"、"道"交互的,这不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而且直接作用于诗歌谋篇布局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因此,对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文本解读、思想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南柯记》根据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敷演而成。它通过梦幻的形式,描写了封建社会功业与婚姻两大人生主题。反映了为实现传统人生价值观所经历的鲎富多彩的世情。剧作集中体现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富有鲜明的创作特色,深刻表现出晚明社会的现实图景,艺术化地否定了封建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寄寓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探索,从而使该剧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这部小说,是以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为指导而创作的。一方面,《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与林兆恩对"迷"的认识和界定一致;另一方面,《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中引用林兆恩艮背之说,强调保持心的清净,以念止念,符合林兆恩的艮背思想。  相似文献   

15.
小说《彩票》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对表面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民主制度的无情抨击、对人性黑暗的深刻揭示以及惊骇的结尾却使它一经出版便震撼了整个美国。它的作者雪莉.杰克逊更是被誉为"作家的作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和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角色、女性的抗争及女性悲惨的结局等方面总结分析雪莉.杰克逊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妇女在父权制社会中弱势命运的关注及抗议。  相似文献   

16.
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大部分的研究不但缺乏对深层的教师教学反思价值的探讨.还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笔者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教学反思进行了考察,论证教师进行教学反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在个案研究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对制约教师反思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切合教师日常生活的有效教学反思策略,并从动态过程角度对“有效教学反思”进行了解析.提出了“有效”的标准、“有效”与“效率”的关系以及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17.
霍桑代表作《红字》的主题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道德学派提出《红字》的主题是人类之罪,反映了作者清教徒式的罪恶观,但霍桑对待男女主人公模棱两可的态度却又使人对此产生怀疑。女权主义研究则强调《红字》女主角身上体现的女权主义,而小说蕴涵的女权色彩却又被霍桑字里行间的嘲讽所冲淡。政治学派认为《红字》包含革命主题,而小说中对复辟和恢复秩序的偏好倾向却又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革命保守、怀疑的态度。新文化论者认为,这是一个关于从旧世界过渡到新世界的神话式文化寓言,然而,在小说中却找不到由一条主线贯穿的、统一的文化“神话”。这一切源于霍桑的模糊风格使小说具有多重的复杂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近几年我国相关高校教师发展机构数量呈急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本文详细回顾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从结构和工作两个层面介绍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中心面临的3大问题:中心定位与特色不明确、中心对教师的吸引力不足和中心工作成效监督机制不完善,进而提出了未来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作者亨利·詹姆斯站在女性的立场观照了伊莎贝拉的悲剧婚姻和命运,但由于受他本人的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创作上很难走出男权意识的藩篱。亨利·詹姆斯对伊莎贝拉悲剧命运的安排、伊莎贝拉独立形象的解构这两方面暴露了隐藏在文本后面的他将女性视为艺术品观赏的男权思想,和按男性的意愿对女性形象的随意操控以及男性文学中对妇女的本文骚扰。  相似文献   

20.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堪称世界经典之作.作者通过“作者引退”的方式让小说的人物去讲述自己的故事,人物的直接对话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而正是这些经典对话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的道德价值观。“作者引退”理论使奥斯汀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