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在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应以精准供给为关键支点,立足供给侧视角,着重廓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模式三个层面的现实困境,提出以优化教育生态、提升资源质量、实现资源精准供给为着力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AFL"分层模式,推进"四微"项目实践,打造"无缝学习"平台策略,多点发力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思想教育研究》2021,(1):F0002-F0002
浙江大学以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为引领,深化科教融合与实践育人,汇聚学科和区域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创业教育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构建专业融合的教育机制。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创新创业学院为枢纽,建设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明确创新创业必修学分,举办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促进课堂教学、校内训练、校外实践和国际交流"四课堂"融通教育。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个体系完整且操作性强的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问题.项目是创新创业的客体和对象,其优势在创新创业中具有"根"的意义,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项目更具有支点的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存在项目生命基因匮乏、质量不高和项目之间缺乏联系、体系性不强等问题,应充分认识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项目为根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充分突出了项目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从项目选择到企业生成的路线,贯通了校园和社会,使创新创业实践逐步由模拟走向真实.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国首批试点的项目,重庆大学通过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整合资源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全国较早建立起集研究生开放实验室、创新项目研发、学术论坛、访学交流及创新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一、"以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立足之本 强调"以生为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6,(3):12-18
基于文献调研、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文章分析了创客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并探讨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创客模式所驱动的工程教育与产业实践相融合的机遇和挑战。借助创客运动,产业资源对工程教育的影响逐渐扩展到资源支撑、科技服务、项目筛选、实践教学环境等多个层面。相应地,工程教育也为产业实践提供了人才、创新力、智慧资源的基础。结合创客运动的特征及其社群属性,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实践的结合,是促进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和加快产业创新升级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以示范建设为契机,以实践探索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范式,践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形成了"四纵四横"的立体化创新创业体验模式.四纵,即创新讲座、创新论坛、创新大赛、创新实践,四横即项目孵化体验、专业技能体验、团队训练体验、创业探索体验.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实践探索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范式,践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形成了"四纵四横"的立体化创新创业体验模式。四纵,即创新讲座、创新论坛、创新大赛、创新实践,四横即项目孵化体验、专业技能体验、团队训练体验、创业探索体验。  相似文献   

8.
功能型教育网站对于教育信息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开源软件用于功能型网站的开发是"搭积木"与"嫁接"的混合。充分利用开源软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人们反思项目目的、提高开发效率和项目质量、改进项目运作机制。本文以"智慧实践案例库"和"基于问题的学习课程开发系统"为例说明了开源软件的具体作用。实践表明,基于开源软件的网站开发能够更快速地响应教育实践、课题研究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借鉴英国白玫瑰创业教与学优异中心提出的课堂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基于浙江海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为切入点,选拔部分具有市场培育价值的商业项目组建"创新训练工作室"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进而发展成为实体创业的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分析了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阐述了如何构建包括制度、师资、资金和平台在内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路径。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资源上的不足,应以教学为中心,构建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搭建面向应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汇聚"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以产出为核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