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传统历史观念遭到人们普遍质疑的今天,重写历史不仅是一种建构新历史观的策略,也是一种现代性的需求.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这两种形态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传统的尊重史实的倾向,一种是现代的颠覆历史、强调文学虚构的倾向.总体来说,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是一架倾斜的天平,历史小说作者超越历史,更多在艺术虚构中寻找某种生存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的基因,但是新历史小说家改弦更张,易帜换旗,把笔触伸入历史的领域,以虚构的手段还原历史,以民间的历史观念评判历史,嘲讽、消解与颠覆历史,《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使人们对新历史小说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感知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世纪出现的现代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等几种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念进行粗略地扫描,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创作解构历史的客观真实话语,建构主观视角的历史话语的主要载体,是创作者将现时生活状态、价值观念、时代思潮等通过历史时空得以表达的一种叙事策略.新历史小说迥异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创作视角和创作基点,使自身呈现出不可辩驳的"当下"性品格.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小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在中国文坛的小说创作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阐述新历史小说较之于传统的历史小说究竟有哪些创造性的变异:其历史观的变更、社会个体历史命运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变化以及叙事视角的更迭。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小说文本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新历史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诸如人物的世俗化、故事的虚构摹写和文本的戏仿艺术等。而这些方面,鲁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故事新编》时就有意尝试过。可见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鲁迅的历史小说观基因。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文本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新历史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诸如人物的世俗化、故事的虚构摹写和文本的戏仿艺术等。而这些方面,鲁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故事新编》时就有意尝试过。可见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鲁迅的历史小说观基因。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历史小说的创作题材,因此历史小说不能完全离开历史随意地创作.然而,同是历史小说却可以有不同的样式,这关键要看小说家从什么角度切入历史.施蛰存与冯至的历史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深入认识历史小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新历史主义思潮背景下出现的新历史小说创作潮流中,创作者对于叙事策略的重视得到了强化。叙事在他们的创作中成为其面对历史的态度和历史意义传达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叙事策略在新历史小说中获得本体论的意义。而其叙事策略四个方面的变化和相应传达出的意义本身也就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与现代史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之“新”,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新历史小说中,将家族史与现代史结合起来写,立足于民间和边缘化立场叙述中国现代史成为一种极普遍的创作现象。新历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史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题材成为创作热门。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相得益彰。新历史小说可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文化化生命化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以文化为底色、追求文化意蕴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中。二、寓言化心灵化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先锋派作家的文学创作之中。管造历史的迷宫;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与尴尬,是先锋派新的历史小说的尝试内容。三、生存化生态化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新写实派作家的文学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中期,陈翔鹤的历史小说受到批判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评价,借古讽今,嵇康的叛逆精神,历史背景.他的历史小说因为坚持个性化的历史叙述,偏离了主流文学的要求而受到批判,这种政治化的批评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十分有害的影响.虽然他的个性化创作受到过批评,但在文学史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推动了当时历史小说创作的小高潮,而且其创作方法对后来的新历史小说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王永剑 《文教资料》2011,(18):16-1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新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被一些研究者称为新革命历史小说。新革命历史小说之所以在世纪之交出现一个创作热潮.主要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包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大众文化心理的促使。  相似文献   

15.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关于民国历史的虚构叙事,由于创作年代不同、叙事目的各异,两者所虚构的民国历史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将民国历史革命化,其虚构因受革命历史的制约而着眼于党史中某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历史人物的演绎;而新历史小说则摒弃了这种从革命角度虚构民国历史的唯一性,虚构游离于革命历史之外的"新历史".虽然其能指被冠以民国历史之名,但其所指只是个人化的叙述话语.虚构的民国历史从革命历史到"新历史",折射出当代历史小说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作家,莫言努力解构并建构着历史。莫言的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呈现出了明显的民间想象的倾向.莫言创作的这一倾向集中体现在其笔下的历史的主观化、历史的个体化、历史的民间还原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新历史主义影响,中国的历史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历史小说不再描写阶级斗争,不再塑造英雄形象,而是转向民间,通过书写“家族史”、“村落史”、“个人历史”来“重组历史”、“解构历史”、“虚构历史”.这样的“新”历史小说成为新时期以来重大的文学事件.而今天,毫无疑问,新历史小说又发生了改变,本文即试图通过对《长城》杂志的一期历史小说专辑的分析,从中找到一些作家们历史观的转变以及近年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红粉》与《米》是苏童的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童在创作新历史小说时的精神求索与创作旨向,以及它们独特的表现形态与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苏童在进行历史叙述时,一方面将基于元话语的“大写的”、“完整的”历史拆解成“小写的”、“碎片化的”历史,另一方面又以其深刻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重新建构了一部以个人和人性为主导的“新历史”,从而在虚构中使读者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五四以来的现代历史小说作了鸟瞰式的描述,并在和古代历史小说的比较中,论述了现代历史小说的新品位及其革新开创意义。现代历史小说的新品位,从选材的角度看,它不再是钦定正史的通俗敷演,而是观照现实的战斗利器;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它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而是社会众生的写真;从形式变革的角度考察,它不再是章回体的长篇巨制,而是多种多样的短篇精品。现代历史小说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对当今的历史小说创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家演绎的历史——再说高阳历史小说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的言说生成于两种语境,即“在现场”的文本语境和“不在现场”的文化语境。后者作为一种既定的文化结构必然会影响作者的言说,使其具有了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味,从而成为文本意蕴的一种构成因素。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正是以现代新儒学的复兴为文化语境的,从他对历史题材的选择和演绎中,可以看到与新儒学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高阳把新儒学鼓吹的历史文化精神人格化了。其历史小说的特点,包括长处与短处,都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