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高校学报出版不宜提倡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起,新闻出版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中央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性质界定为非经营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前者指的是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人民出版社(或者是无赢利能力的政策性出版社),这一部分为事业单位管理.除此以外的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图书出版社,基本上都要分期分批转制为企业,成为经营性机构.在界定中没有直接提及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主编伦理与学报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编伦理是伦理道德体系中作者、编辑、读者在对学术出版环境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上提出的维护学术交流道德观念和行为的要求.学报主编的学术声誉、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是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动力和关键.高校学报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和优势并保持发展,必须从选聘、培育、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学报主编伦理构建.  相似文献   

3.
提升高校学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学报既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窗口、发现培养人才的园地,也是塑造学校形象、创建学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先进文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高校学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主管部门、主办单位都很重视高校学报的创办和发展.20余年来的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社会转型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重大课题.这些都为高校学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保障和动力源泉.高校学报欣逢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首先解题."小编"之谓,指的是编辑们首进《大学图书馆学报》时,大多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30年过去,早年的小编,有的已经或即将退休;最后进门的王老师、范老师,也都是高级职称的专家了.也有例外,是为五老.其中老肖(肖自力,时为图工委副秘书长、秘书长)、老高(高炳章,时为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副司长)、老戴(戴龙基,时为北大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均主而不编,不在本文"钩"的范围之内,老王、老杨则是《学报》大大的功臣,是小的们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创建高校学报精品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长贵 《编辑学报》2002,14(2):118-118
创建高校学报精品[1]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改非法人为法人. 我国高校学报编辑部或期刊社都为非法人单位,没有经费权、人事权、经营权和决策权.这必然影响高校学报精品的创建.  相似文献   

6.
付丽萍 《今传媒》2013,(4):132-133
针对高校学报发展陷入困境,不少专家学者对学报发展走出困境提出了诸多精辟见解和可行措施,本文分析认为:反省、自励、互勉学报编辑人员的从业实干精神是摆脱学报困境,提升学报声誉的切实途径.学报编辑的实干精神:1.学报编辑的能干精神,内容有会不会干,学不学干,能不能提升;2.学报编辑的敢干精神,分解为献身精神,创新精神;3.学报编辑的实干精神,立足学报基点,坚守孤独,忍耐寂寞,甘于清贫,乐于辛劳,勇于实干.  相似文献   

7.
郭必裕 《编辑学报》2002,14(Z1):35-36
为使我国高校学报准确定位、健康发展,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学报应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特色为主,尽可能选用高质量外稿,设立特色栏目,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学报的特色,创立立足本校的高质量的学报.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勤 《出版科学》2005,(6):18-19
高校学报具有促进学科建设的功能,学科建设又提升了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两者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编辑在工作中应开拓自己的视野,重视作者研究,促进高校学术梯队建设,为高校学科建设奠定学术研究基础和科研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报编辑价值取向的五个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芗 《编辑之友》2004,(5):56-58
一 人类社会因科学的发展而前进.在这个进程中,自然科学肩负"怎样做"的重任,而哲学社会科学则担当"该不该做"的使命.在这个双驾马车的行驶中,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特别是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中介,起着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战略方针的作用,并在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克服负面效应中,起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对象,以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宗旨,以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为使命,求得自身的发展,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有今天,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毫无保留地向科学共同体贡献属于自己的、此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而他们劳动的结晶--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正是学术期刊,或称哲社学报.学报所以神圣,编辑所以高尚,全赖于此.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有着突出的学院性、学科性,它在失掉大众阅读消费的同时,拥有了一批较为固定的读者.因此,其价值很难在市场明码实价的买卖币值中体现.为此,高校学报的改革不是贸然、简单地走进市场,而是有所准备地走向知识经济,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久有凌云志喜迎决胜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综述了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形势的基础上,联系科技期刊实际,指出科技期刊改革势在必行,提醒办刊人要认清形势,在改革的决胜年中积极主动地寻求适合自己所办期刊的改革与发展模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争当改革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人事改革面临问题的探析,提出了在定岗定编、岗位考核、人才机制、队伍优化等方面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现阶段应具体采取的解决措施,走出一条人事改革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英国司法部2011年3月15日向议会提交诽谤法修改草案,并向公众咨询意见。草案对英国诽谤法的抗辩原则作出较大修改,其总体方向是在坚持传统基础上,对言论自由给予较大保护。如果草案获得通过,英国多年通行的诽谤法规则将会作出重大调整,这一改革,对适用普通法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会有示范作用,对中国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编辑出版意识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出版体制改革,科技期刊面对的生存与发展现状、未来,笔者从编辑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分析了改革过程中编辑应具备的各种意识,结合《重庆大学学报》实例介绍和分析期刊的传播、科技服务功能中编辑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曹娟 《编辑学报》2012,24(6):521-523
面对出版体制改革,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心理活动异常复杂,思维活跃。固有的编辑职业习惯如何适应企业运作模式,面对期刊出版活动向期刊出版经营活动的转型,提出了面向市场的编辑思维模式、办刊思维模式和出版传播模式的转型,着重强调市场主动服务意识和市场开拓精神,以精准的期刊延伸服务,应对出版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通过阐明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广泛运用、读者对信息服务的高要求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论述了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机构设置改革的具体方案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荆婵 《新闻界》2008,(6):195-196
版面改革,即着重从版面设计和色彩,线条等运用上着手,加强报纸的视觉冲击力,力显除新闻价值以外能吸引受众的因素。因此.色彩运用成为了“版面改革”的重头之戏。很多报纸将“改革”重点放在了色彩如何运用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公共图书馆文化体制改革中职工落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做好落聘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如何安置落聘职工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对海南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新形势下 ,公共图书馆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提出了海南各市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必须发挥馆藏信息资源的优势 ,因势利导 ,树立改革意识 ,转换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以强化信息开发管理为手段 ,建立人才竞争机制 ,彻底冲破旧体制的束缚 ,走一条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又具有海南公共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改革发展之路。只有这样 ,才能跟上海南经济建设的改革步伐 ,从而为海南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学报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刘海涛  张晓云 《编辑学报》2002,14(4):280-282
高校学报管理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组成部分,是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全方位开放的需要,是学报拓展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必然.只有充分认识到高校学报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才能突破阻碍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