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玲勇 《文教资料》2008,(34):173-175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已经逐渐深入,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成为今后影响研究性学习活动健康开展的因素.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几年采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戢体和实施类型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合适度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表达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研究性学习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学习活动是网络研究性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设计的基本单元,如何进行网络研究性学习中的活动设计,选用怎样的网络平台可以更好的支持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与实施,是一直以来教师关注的问题。文章探讨从学习设计理念以及基于该理念开发的LAMS平台角度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小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高度注意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把握好活动形式及其特点,必须了解小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小学的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李宏利 《考试周刊》2013,(68):139-140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物理新课程学习形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和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科学素质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分别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类型、一般程序,以及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作了简要阐述,以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是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关键,而面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本研究试图突破现有教学设计理论的局限,构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设计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新知识观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研究提出了12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原则,揭示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本质。依据活动理论,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系统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系统要素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架构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ILACD模式)。该模型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首先应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其次是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再次是探索实施的具体形式 ,如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学科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幼儿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理念和采用的具体类型,最后提出了《幼儿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途径。  相似文献   

8.
鲁爱民 《新疆教育》2012,(16):16-16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由于学生受年令和知识的局限,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我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比较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困境。构建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系对于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的实施成效具有促进意义。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目标应当诉诸于体验、态度和能力的养成;实施方式应当以活动设计为主、课题研究为辅;实施过程围绕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四大环节展开;实施评估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比较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困境.构建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系对于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的实施成效具有促进意义.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目标应当诉诸于体验、态度和能力的养成;实施方式应当以活动设计为主、课题研究为辅;实施过程围绕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四大环节展开;实施评估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关于活动学习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类学习方式的活动学习源远流长。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特定情境的创设和一定问题的牵引,以追求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发展为旨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的主体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学习方式。活动学习应坚持活动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手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任务驱动是有效活动的关键等理念。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有:认知与体验协调发展,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相互促进,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活动生成,活动形式多样整合。  相似文献   

12.
CSCL学习活动设计是CSCL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仅关注表现和内容,更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但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的同类研究,发现CSCL学习活动设计中缺失了对设计策略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CSCL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为根本目标.同时选取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2009级本科学生利用Blackboard(1)平台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研究最后还提出后续研究将创新研究方法,完善CSCL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科书从"教本"转向"学本"编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教与学。当语文教科书由"教本"转向"学本",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活动的功能就由复制转向沟通、由巩固转向整合、由引导转向拓展,其内涵与价值已超出"练习"范畴,需用"学习活动"涵盖"练习活动"。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价值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学习价值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强调在组织与衔接教科书文本时,把学生的需求建构与规划进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将学习情景定义为“对一个或一系列学习事件或学习活动的综合描述”,学习情景包含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学习活动四个要素,而作为学习情景核心的学习活动,包含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与评价要求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其次,按照学习情景组成要素的或缺程度,将典型情景分为课堂听讲、个人自学、研讨性学习、边做边学与基于工作的学习等五大类型;第三,将有效学习活动定义为“学习者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并阐释了有效学习活动的五个条件为: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彬意愿为动力,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性思考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反馈为外部支持;最后提出为实施有效学习活动,利用技术促进学习需要满足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管理系统、设计者心理、学习者心理等五个定律,即TEL五定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E-learning支持系统基于内容对象设计,由此造成的学习者控制、网络迷失和认知超载等问题已成为制约E—learning发展的瓶颈。本文借鉴“工作流”的理念,结合学习活动的流程化特性,提出了“学习流”的概念,并建立了学习流的数学模型——ATC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习流的构成要素和控制策略设计,试图为E—learning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最后简要介绍了本研究开发的基于“学习流”理念的管理系统功能架构,该系统已于2006年成功地应用于一项由教育部主持的面向全国的教师培训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于“学习流”管理系统支持下的培训有着很高的评价和认同度;采用基于“学习流”的方式组织和管理学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效率,避免学习者网络迷航,从而为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时,应当采用混合式学习理念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方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结构化的良构知识,还有利于学习非结构化的劣构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动性,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同时,它还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使教师较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7.
如何激发和调动青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校必须关注和重视的现实课题,“学导助学”活动能够激发和调动青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阐述了“学导助学”活动的含义、产生背景及其运行方式;评价了“学导助学”活动的效果,对“学导助学”活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类方式,它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操作活动、探究活动、考察活动、艺术活动、交往活动、读书活动的实施模式,可以促进活动学习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合作活动学习能够营造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对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首先对合作活动学习进行了相关概述,之后论述了合作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和高校体育教学应用合作活动学习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应用合作活动学习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拓展性学习(Expans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最初是由芬兰学者Engestrm提出,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通过对拓展性学习的产生、发展、本质内涵、理论根源及核心思想进行分析,为探讨当代学习理论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