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就业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32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正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及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压力及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3)毕业生就业压力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4)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5)自尊是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兰  黄颖 《科教文汇》2009,(17):70-71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对影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有助于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就业压力、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学校环境、价值取向、人格特质、归因倾向及自我效能感等外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自尊在男女性别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将所得数据与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了自尊在性别角色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并对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超 《科教文汇》2011,(28):176-177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心理状态好坏与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并对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我认为主观幸福感历经了从外部影响到内部决定的轨迹,其中内部的影响因素如人格、自尊、认知模式、自我意识等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陈胜 《科教文汇》2014,(23):171-173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少年儿童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农村户籍的一般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快乐感的差异,从而对这三类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留守对少年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而流动对少年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也有弊,要提高少年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树立其积极健康的心理应该加强父母的陪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心理学发展日渐成熟,主观幸福感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解如今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应方式的关系,研究者以山东地区的一部分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分析研究后发现:1)总体上高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心里健康状况大体上处于一个中等水平,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却有下降趋势;2)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对他们的心里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学生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也时刻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新疆少数民族众多,有着独特的地理风俗特征,因此我们以石河子大学的学生为对象,调查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妨碍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民族间的自我妨碍和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城镇、农村大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上的差异显著;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对健康的担心没有显著相关,与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等因子以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来自中国2107位创业者的问卷调研数据,考察了创业动机对创业者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心理幸福感更高;创业者自尊感中介了机会型创业动机对心理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创业环境即市场化指数作为调节变量,强化了机会型创业动机对创业者自尊感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的自我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自信.对许多事无热情,行动消极、被动、退缩,不敢当众发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提高员工幸福感,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是当前亟须探讨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呼和浩特市某中小企业5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信息搜集,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同事关系对员工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同事关系越和谐则员工主观幸福感越高,而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高度自我绩效评价、对薪酬满意度高、家庭生活幸福、朋友关系融洽、受教育程度高等都会对主观幸福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熊斌  李策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7):102-104
通过问卷调研,探讨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并且通过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某地医学专科学校为例,深入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感,并找出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教学、管理、德育、哲学方面入手来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发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这两种感受与其所处的职业是有密切关联的,从关联处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献法对国内关于自尊和人际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了解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特点。对青少年自尊和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3种入际关系的相关研究分析,发现这三种关系对青少年的自尊有直接影响。而且自尊偏低的青少年会有不良的人际关系。关于青少年自尊和人际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提出建议策略,以便能提高自尊,改善青少年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发现,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观幸福感很高,参与太极拳锻炼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引入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了拟人化品牌角色(伙伴vs.仆人)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相比仆人型品牌,伙伴型品牌对消费者幸福感有更积极的影响,其中自我决定感起中介作用;对于低消费者社会阶层,伙伴型品牌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显著高于仆人型品牌;对于高消费者社会阶层,两者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有助于理解拟人化品牌角色的影响机制、为品牌拟人角色设计和幸福感营销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诊断量表》对红河卫生职业学院608名高职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总体水平良好,主观幸福感整体较强,而且高职医学生人际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芬  涂涛 《大众科技》2010,(10):243-244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03名"80后"已婚青年进行施测,了解我国"80后"婚后的主观幸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使得个人健康的量化与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已有研究证实社交App中的“运动排行榜”促进了用户运动数据的提升,但这种排名竞赛形式的运动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用户的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其他影响路径仍有待探究。【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157位小米手环用户持续105天的长时面板运动数据,并结合人格特质从自我与他人两条路径上分析了运动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证实了:用户的运动行为同时受到自我和他人的影响,但来自自我的影响程度更高;用户的运动行为能够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外向型人格得分高的用户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激励,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创新/局限】本文区分了自我与他人这两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分析了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并验证了游戏化排名设置对运动行为的正向促进作用,为理解智慧健康管理平台中的用户交互提供了跨层次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7):133-138
采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国内外66项实证研究(66个独立样本,n=37365)进行分析检验,探讨生涯适应力与个体主观生涯成功之间的关系及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行为在生涯适应力影响个体主观生涯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与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适应行为、主观生涯成功呈显著正相关;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适应行为及主观生涯成功之间均呈两两正相关;(2)生涯适应力对主观生涯成功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行为在生涯适应力与主观生涯成功之间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又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