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对原作的客观背离称为创造性叛逆。诗歌因其音、形、意的高度精炼使其体裁独特,在文学翻译中有着突出表现。在诗歌翻译中运用创造性叛逆,会使接受者对译作和原著的理解更加丰富充实和完满。  相似文献   

2.
宋庆福 《海外英语》2012,(14):165-167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体现尤为明显。该文从译者主体性出发,拟从四个方面比较和评述诗歌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运用:"归化"、"异化"、文化误释以及意象传递等。最后分析得出由于文学翻译中存在创造性叛逆,诗歌是可翻译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艺术活动,译学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诗歌的翻译活动是翻译美学的体现。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而诗歌翻译更具“创造性叛逆”特征。通过《枫桥夜泊》的英译,分析创造性叛逆和诗歌翻译美学的关系,可知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在创造性叛逆中充分再现了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叛逆产生的过程,诗歌形式精炼、意象丰富的特点使其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得尤为突出。诗歌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对原文信息的增减和意译,其原因与译者的文化背景、个人风格和不同语言间的根本性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歌的对外翻译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做好中国诗歌的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诗歌翻译的文化因素,因此诗歌翻译过程中就存在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创造性叛逆现象。从中国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出发,探讨中国诗歌的创造性叛逆与可译性限度翻译。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诗歌翻译也不例外。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使“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以网络流行诗IamAfraid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探讨诗歌翻译“创造性叛逆”中“三美”的影响因素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8.
由于诗歌这一体裁的特殊性,诗歌翻译几乎不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对原诗的完全忠实,译者或多或少需要作出对原诗的"创造性叛逆",所以在诗歌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现象非常突出。这种创造性叛逆并不意味着违背了翻译的"忠实"原则,相反,它是达到翻译对等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要考虑主体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主体文化影响下的创造性叛逆文学翻译就是译者在主体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创造性翻译行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地重构与阐释。译者主体文化上的差异和阐释上的困境,必然使得文学翻译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原作的叛逆,正是主体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创造性叛逆才促进文学翻译的发展,提高文学翻译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丰富的语言内涵、优美的语言形式在语际转换中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冲突日显突出.随着翻译研究从两种语言的转换拓宽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性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改写理论为支撑,从诗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