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是社会发展的一盏信号灯,是反映个人和群体、个人和社会、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一扇窗户。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其社会心态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总体上不容乐观,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心态是指人们进行阅读活动时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反映了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某一特定读者群的心理特点。当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普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对人们的生活体验和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变化和影响,大学生这个特定阅读群体的阅读习惯和心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了解、分析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态,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将阅读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的阅读习惯和心态,在阅读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又比较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现状,也将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主要呈现出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但也有相当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拖延、功利、迷茫、悲观的不良社会心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不良心态的表现,并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属于精神信仰的禁忌习俗,存在于整个藏族社会中,其产生、流传都符合人们的某种特殊心态,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流传于果洛地区藏族社会中对自然物崇拜所衍生出的禁忌习俗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形成了一些积极的社会心态,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社会心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育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特征,分析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成因,精心培育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果洛藏族对自然物崇拜所衍生出的禁忌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精神信仰禁忌习俗,存在于整个藏族社会中,其产生、流传都符合人们的某种特殊心态,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流传于果洛地区藏族社会中对自然物崇拜所衍生出的禁忌习俗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既要做好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监测,掌握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更要进行正面引导、重铸大学人文精神,营造友好温馨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不但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育,关系着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大学生实现自我心态调节以及加强新媒体的监督与监管等,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引导和培育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是中国社会制度转型和改革不断深化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进程中特殊阶段的历史产物.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家庭、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期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态作为人的精神存在和动态心理事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积极社会心态既能为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推进人的社会化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的社会心态应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呈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理论先导、精神引领、制度规约、诉求回应、心理疏导五条路径系统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1.
卢共芳 《教书育人》2011,(18):72-73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心理素质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较为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因此,他们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比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做好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特区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存在“五种心态”(即疲倦心态、应付心态、软弱心态、懈怠心态、畏难心态),因此,党的各项发展工作要“关口前移”。发展大学生党员必须重视培养教育工作,努力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也不例外。根据贫困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其原因分析,指出了贫困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从正视就业多元化现实、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挫折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克服心理障碍等为抓手,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择业心态的调整,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教育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的择业就业心态,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个人多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功能、育人功能、疏导功能与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人们价值观和信仰层面的社会心态不够稳定和成熟,涉及具体领域的社会心态,信心和理性有所欠缺,特殊事件、特殊时期的社会心态比较脆弱和敏感.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增强理论解释力、提高舆论引导力、优化利益疏导力、发挥核心价值引领力,培养良好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参与社会实践,并通过大学校园文化这一特有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这是大学生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文化的冲突,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往往感到难以适从,以致出现了“问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不良心态或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择业的过程和结果,甚至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必须高度重视.本文从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心态表现入手,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塑造大学生择业"阳光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畸形社会心态,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和构建社会和谐必然要求。从畸形社会心态的概念及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畸形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就大学生畸形社会心态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对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90后"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心态首先需要明晰社会心态的科学内涵,在思想意识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90后"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心理学的视野对"90后"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从了解世情国情、解决心理疑惑,坚定理想信念、填补心里空虚,提供人文关怀、抚慰心理无助,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焦虑等四个方面帮助"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心态一般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社会类别)中社会共识、社会情绪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目前,大学生中弥散着浮躁、炫富、急功近利、忽悠、不诚信、冷漠、麻木不仁、失落迷茫等不良心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其社会心态决定着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赵芳,2012)。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并针对此采取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比较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的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差异性,并且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