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达到构建特色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网络课程的目的,作者将"天空教室软件平台"和"Deepthroat网站生成系统"两种工具相结合构建网络课程,制作了集丰富文字、插图、视频音频等为一体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网络课程,并由此认为:在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双语教学活动,是保证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找准生物实验课的突破口,上好实验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生物老师只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进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实验课引领学生学好生物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以"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这一节生物实验课为例,讲述了生物实验课的有效开展方法。  相似文献   

3.
细胞生物学是农业院校农学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农业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细胞生物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出了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路径:一是优化教学内容;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三是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积极参与SRTP,进而促进农业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细胞生物学越来越多地成为了生物医学等专业的基础学科,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教学反思,深入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改进了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化交流进程的加快,双语教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很多高等院校在某些学科中已经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双语教学的优势,并从教师、教材、教学方式和学生等四个角度阐述了保证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通过全面地推进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英文文献、英语交流和科研写作的能力,致力于培育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6.
细胞生物学是我校一门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在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实验教学是细胞生物学教学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通过实验教育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是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对旧有实验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手段、教学评价方面入手尝试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7.
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是中医药院校为培养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推出的重要举措。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制定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总体策略,按照总体策略进行具体实践,通过实践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医药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生物学是师范院校为生物系学生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对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教学方案的合理制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教与学”的模式等措施,以期为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尝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模式大致有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中心模式”和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中心模式”.在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设计中,通过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了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细胞生物学“双主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以真正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核心是"迁移".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本学科内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要促进其它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习中的迁移和扩展.而其它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对解决生物学教学中的某些难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运用化学"动态平衡"的知识迁移,对解决生物学教学中"植物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机理"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近来,反映国人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的"中国式"现象见诸报端,引发国人热议。"中国式"现象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现在的社会风貌,是"中国问题"的代名词。但无论是行人无视交通规则乱穿马路,还是民众普遍安全感、幸福感较低,其根源仍是生产力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只有从这一点把握,才能正确、合理地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被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所关注.尽管世代学者的努力使意义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但目前还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或研究方法能够全面而无任何争议地揭示意义的全部内涵或真正意义.究其原因,意义本身及构成意义的各要素决定了意义的本质特性是动态的,人们无法完全把握.因此,"意义即使用"才是意义研究的最终价值取向.过度专注于对意义本身的挖掘是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区别词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它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语法学家的普遍的认可,主要是它和形容词的关系较为密切。文章从有争议的"高级"一词入手,分析了区别词在词汇系统中的独立地位。"高级"虽然可以受"很"的修饰,但只依照功能标准,不考虑意义的因素,就把它排除在区别词之外,还是有不妥之处的。  相似文献   

15.
"兴"是继"赋"之后产生的重要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使汉语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尽管长期以来诸家各派对"兴"的阐释不尽相同,但没有学者否认"兴"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内容形式建构上的突出作用。本文仅从兴语音律的铺垫性、制约性、重章性和交融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兴"对《诗经》音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史诗精神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人类对死亡的意识和逃避、抗拒,以及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无法逃避、不可抗拒这一心路历程的记录。史诗有其形成机制和作为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的文化意蕴。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从重塑历史英雄开始,抒发了中国文化的无可归依的悲凉,具有史诗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中的"乐园"神话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宝藏,它蕴涵有丰富的人生寓意,是文学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温床,由"乐园"神话构筑了一个个文学原型。这一切在基督教文化中又被以原罪与救赎、迷惘与净朗、善与恶等思想形式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8.
文本<废都>是一种源于现实废都、又超越了现实废都的文学范式和艺术文化范式,它是一种由废都文学文字符号、废都文学形象符号和废都文学意象符号组成的描写废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系统.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废都文化氛围的烘托、渲染和暗示,揭示了废都文化隔离机制对于废都人的种种文化隔离现象,并对戕害废都文化人的那种"废都文化",做了更深层次的理性反思和文化批判.文本<废都>所揭示的"废都文化"问题,至今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9.
“人性”和“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涵义不同;反映人的深度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属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20.
构成《金瓶梅》间架重要元素的"墙"共有三堵,分别位于王婆家与武大郎家、西门庆与花子虚家、李瓶儿与潘金莲居所之间。这三堵墙不仅促使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金瓶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