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宋词与唐诗、元曲审美趣味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宋词具有婉约柔媚、言尽情深、阐幽发微等审美特质。从文本形式看,宋词的形式是其特定审美情趣生发的客现机制;从创作意图上看,宋词人的创作意图是词审美趣味生发的直接动因;从社会审美心态来看,宋人时代心态(包括审美心态)是其词审美趣味生发的外在氛围。  相似文献   

2.
词是从唐代的民间歌唱的歌词孕育发展而来, 开始大都是表现歌场舞榭的生活, 多用秦楼楚馆的俚俗之词。当它经过文人的逐渐改造, 审美情趣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诗的深刻影响, 它的审美趣味也因此发生了的重要的改变; 另一方面它力图彰显词的自身审美特性。总的说来词的审美嬗变表现在两个方面: 审美格调, 脱艳入清; 审美创作, 由比兴到寄托。  相似文献   

3.
审美超越的实现,是创作主体虚静心态的动态展示,是一种形式冲动的文本映现;作家艺术家人格心态的良好建树及其合乎规律的运动,是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而从中获取的表达魔力和文本形式,又是审美超越时刻创作主体本质力量的最为根本的确证。  相似文献   

4.
蔡清德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11-114,118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图,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节日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综合性文化现象,具有全息性质。节日民俗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节日文化触发了宋词创作的契机;2.民俗物象扩大了宋词创作的题材内容;3.节日民俗文化推进了宋词创作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咏物词的发生与词的兴盛基本同步。咏物词的总体创作情况从数量上看与唐宋词的发展也基本同步。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创作类型,咏物词与整个词史的发展却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咏物词的出现,较之最优秀的唐宋词精品的出现,要滞后许多,咏物词创作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确立相对滞后于词史之演进。  相似文献   

7.
宋词小序蔚为大观,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既是理解词作的钥匙,又有词学研究、词人研究的资料价值和艺术鉴赏的审美价值。纵览宋词小序,可以看到宋词典雅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宋词的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意境或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等,少有语言学的视角。在当今跨学科视野优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视角的观察往往显示出独有的新意。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颜色词在宋词中表现出的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对比,对不同颜色词所体现出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词之所以在宋代繁盛起来,并形成了我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宋代词论和宋人审美思想的发展不无关联。随着词的不断涌现,词论也逐渐产生与发达起来,并影响到宋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趣;而词论的繁荣和审美思想的演进给词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词的发展。正是在其相互影响与作用之下,宋词的园地里才不断结出硕果,成为词在宋代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格调理论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宗法古人创作。其原因是:为了学习古人的成功经验;古人的创作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借古人抬高自己等等。宗古意识对格调诗学的影响是,从古人那里总结出了诗歌的艺术形式和各种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具有审美态度情绪化、审美感受敏感性、审美趣味差异性等特点。语文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使其形式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以构建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意象入手,撷取了宋词别离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亭”意象,从它的文化渊源,因袭关系,意象功能和审美意义等方面结合文本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阐释了“亭”在宋词离别意义中的生发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在美术创作中如何创造审美时代性。认为,美术创作要有进步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趣味,要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题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先进性、新颖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技法,勇于使用新材料,要敢于、善于超越传统,创造艺术新门类,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5.
山水游记是朱祥麟先生《通虚子诗词稿》的重要创作题材。从审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文化山水的慨叹;从审美形式上看,则十分追求动词的炼字效果,同时注重以色彩经营画面。其充满生命激情的美丽诗行是诗人山水艺术人生的精彩放送。  相似文献   

16.
元初散曲家刘秉忠,无论是其为数不多的散曲作品还是集从多身份于一身的独特人生形态,都有耐人寻味,引人探究之处。本文从其人生遭际,人格心态诸方面探讨其散曲的内容及其审美趣味,从而全面展示其曲、其人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从民间工艺美术基本审美特征谈起,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起源演绎的审美心态及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活动的存在形式等,阐述民间工艺美术所承载的文化、道德、社会内涵以及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这些审美功效,对于更好地发展工艺美术事业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宋词美学是文艺美学的一个部门学科。它是运用文艺关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宋词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定文学形式的美学本质、审美特征、创作艺术和审美规律的学科。二十世纪词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促使我们建构宋词美学学科体系的时机基本成熟。开展宋词美学研究。对于深化中国词学理论研究,促进文艺关学的学科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进行宋词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综合运用历史考察、社会批评、文本分析和审美观照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南朝时期是我国咏物诗的繁荣时期。据不完全统计,齐梁以前上溯到《诗经》,留存下来的咏物诗不到五十首,而南朝时期的咏物诗竞高达三百多首,并且其审美触角所涉及的物象种类大为扩展。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出现,既是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南朝诗人独特的生活环境、创作环境、新变文学思想、独特审美心态以及客观事物取得独立审美价值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南朝咏物诗的审美对象、审美内涵及审美表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每个时代都需要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审美风貌的文学作品。本文试图通过探寻冰心小诗的创作缘起、创作趣味以及创作原则,揭示其小诗独特的审美风貌,从而论述小诗流行以及衰落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