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定光古佛是客家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对象,结合中国第五个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清流县着力建设了客家文化园,其中核心项目是定光古佛项目群建设。配合灵台宗教信仰建筑群落,组合成较大规模的信仰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构了良好信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示范点。在物质生态建构的同时,精神内含的建设也理应同步跟上,这样信仰文化生态保护的建设才可能完善,才能最有效发挥其社会和谐建构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4):18-22
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中的神灵大多源自大陆,如公王、伯公、妈祖、关帝等。以两岸客家虔信的定光古佛和惭愧祖师的渊源及其传播台湾为例说明两岸客家,神缘一脉。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要发展文创产业与文化观光,必须要有完整的规划与策略,建构在地文化创产业和产品的特色以及强化品牌运营力度和广度,才能具有竞争优势并能持续发展。武平县若要推动武平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的宗教文化观光效应,一定要透过客家当地文化产业与文化观光结合的策略,需要政府、居民、专家、学者、业者等共同参与配合,并能借鉴台湾妈祖宗教文化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武平当地客家特色产业,打造与提高定光古佛文化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为定光古佛民俗宗教文化的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制定具体方案与营销策略,最终能建构起具有文化亮点与影响力的客家民俗节庆与宗教信仰的文化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4.
定光佛信仰是闽台客家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作为闽西客家民间信仰中的神佛,定光佛是客家先民重构客家意象文化而再造的神佛意象。这一神佛意象的建构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实中的定光大师行善布施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定光大师圆寂,民众敬祀为佛,朝廷屡次敕封,定光佛神佛意象形成阶段;第三阶段是元明清时期定光佛信仰发展为民俗文化,并向台湾传播的阶段。定光佛又是一个意象系统,由圣物圣地、民间传说、寺庙庵堂、民俗事象、自然与人文景观等构成。定光佛文化意象的建构过程也是客家文化的建构过程,它蕴含着客家的历史、信仰、情感和理性,对慰抚心灵、庇护生命、保持客家文化记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维系着海峡两岸客家的情缘与法缘。  相似文献   

5.
经考证,新罗区江山镇九侯山被誉为“九侯叠嶂”,是进入龙岩城区的一道天然屏障,是汉人进入闽西最早的区域之一.石福公是九侯山的山神,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守护一方的保护神,它与定光古佛有明显的区别.厘清石福公信仰的基础与源流,正确引导石福公的文化定位与信仰考证,重新认识石福公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了解武夷山扣冰古佛信仰的人们都会知道,在当地的扣冰古佛信仰中还有著名的三将军传说。此三将军乃扣冰古佛的陪侍,在扣冰古佛信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此三将军究竟何许人也?作为一代高僧的扣冰古佛又怎么会与三位将军联系在一起?本文认为,三将军可能是在北宋皇帝支持下的道教信仰中的形象,三将军信仰有可能是扣冰古佛习密后由其他地区带来,也有可能是北宋全国普遍流行将军信仰后传入武夷地区后再与扣冰古佛信仰结合起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李富 《考试周刊》2014,(27):24-24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为了鲜活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就如何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关注身边文化谈谈看法。我的家乡武平是闽粤赣边的一个美丽、文明、和谐的地方,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系客家聚居地,有世界独特的"百家姓镇"姓氏文化,有由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和何仙姑构成的"仙佛文化",还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神奇绝技。原武平县副县长王永昌先生在《梁野吟》第二集序言中对武平人崇文的历史如是说:"这个三省边陲的客家小县民风纯朴,物象原生,历史上虽然未必人文荟萃,却也晴耕雨读、诗书传  相似文献   

8.
谢祐神是唐宋时期福建造神活动中形成的神明,谢祐神信仰是闽西北客家重要的民间信仰。福建造神活动具有中原汉人移民的民众基础和精神需求,宋代道教和佛教的兴盛以及朝廷尊佛崇道的文化政策也为福建造神运动提供了文化和政治空间,对淫祀的治理和理学的兴起更对民间信仰起指导作用。在造神和民间信仰中也可以看到客家意象文化心理与道象文化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的地方保护神,特别为粤东客家人所信奉.在明清时期,伴随着粤东客家移民台湾,三山国王信仰也飘洋过海到台湾.三山国王信仰曾被视为台湾客家人所特有的信仰,是台湾族群辨别的标准之一.目前两岸交流是文化先行,三山国王信仰可借其在两岸客家人的特殊地位,推动两岸客家及与其他族群的文教交流.  相似文献   

10.
客家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是多元的,也是极其普遍的。探讨客家社会的民间信仰问题是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的一把钥匙。汉帝信仰是客家人的一种古老而又特别的民间信仰,研究汉帝信仰不仅能进一步了解、揭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的内容,而且能更好地认识客家社会和客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林清书 《南平师专学报》2012,31(1):28-32,53
定光佛信仰是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融合的典型个案;是客家文化形成和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定光佛信仰在提炼传统文化精华、促进现代人性反思和人文科学建设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解析客家族群原乡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在台湾宜兰地区的变迁,提示此种变迁在文化移植问题上具有的现象与意义。汉人移垦台湾自17世纪中叶以后,移垦的居民多数来自中国东南省份,如闽南、粤东等地区,由于客家族群文化习性遵守先人之法观念较为执着,因此生活中保有许多原乡之习俗。台湾宜兰地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嘉庆年间再次由官府配合民间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资料完整,历史发展与目前社会环境变异不大,且田野调查便利等研究条件具备,因此作为本论文研究客家族群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变迁“王爷公”的时空区域,企图藉明显的历史发展说明客家文化中民间信仰变迁的“土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台湾早期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进程中,妈祖信仰对于凝聚以地缘群体聚落移民间的关系方面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50年间,妈祖信仰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化进程具有很强的作用。在当代,妈祖信仰已发展成为维系两岸骨肉亲情、增进相互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客家人,多为从粤东梅州迁徙而至。历史以来两岸客家族群一直保持不同形式的互动。从移民初期的民间信仰互动,到清代中后期直至民国时期的以宗族为单元的寻根问祖成为两岸互动的重要形式;198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活动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历史以来两岸客家人的互动交流印证了两岸客家人同根同源的史实。当前在两岸交流上应该加强原乡客家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加快民间交流互动的力度,不断推进两岸关系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培育福建旅游精品 服务海西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打造福建旅游品牌,服务海西经济建设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专业化、自由化与国际化已成为无可避免的大趋势,世界各地均致力于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以嘉应学院、台湾美和技术学院为例,就两岸高校深层次的对口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合作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海峡两岸高校深入合作,既符合高校发展的基本特质,又满足了两岸人民骨肉感情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客家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客家民系的形成,需要时间与文化的积淀,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存地域与空间,同时必须形成共同的语言、心理、生活方式与信仰,而且成为民系的自觉。判断客家是否形成,首要的是看是否具备了形成的各种条件,并有无文献及实物为证。客家是族群融合的产物,这一融合大约于明代中期完成。  相似文献   

19.
泗州佛信仰     
泗州佛,是人们对唐代来自西域的僧伽被神化成佛后的称谓,是在泗州的灵异事迹与造福于民众、坐化后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而奉为“泗州大圣”,进而成为“泗州佛”、“泗州文佛”。泗州佛信仰广传大江南北的江、浙、闽、豫等地区,无论是在其信仰的形成和由盛转衰时期,都伴随着对佛教与社会民俗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泗州佛信仰至今犹有其道德建设与开展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