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当前学界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文化观点和科学教育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分析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本质,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实践的影响,科学方法实践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进而指出教育文化、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旨在对当前的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相似文献   

3.
颜凤菊 《考试周刊》2012,(33):168-169
当今科学和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日益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技术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步被发现。本文从四个视角阐述加强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的原因;阐明科学教育中要开展什么样的技术教育;分析当今我国科学课程中技术教育实施现状;针对我国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不足问题,结合国外在科学教育中开展技术教育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道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品德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学校虽然在科学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重心还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零散性,科学教育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课程化建设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新的着力点。学校通过科学课程的构建和科技活动的普及,落实科学教育实践,并借助及时反思,减少科学教育阻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内科学课程中科学史教育经历了与高等科学教育的结合、与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结合和HPS教育三个阶段。而国内当前对科学史教育价值仍不甚明确,以致在实践层面上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在国际HPS教育理论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社会与科学教育发展现状,以科学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学的成果指导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史教育,贯彻科学史教育的HPCS理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在科学教育理论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最后宗旨是儿童化,应从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幼儿科学教育环境、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怎样在中学化学学科教育中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文章从科学精神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作风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研究方略。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大学教育中,面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不和谐现象,需要摆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各自的位置,寻求两者的互补;在人文教育的理念下加强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贯彻人文精神;构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人文教育是科学且人文的教育,它既可以指个别层面人文性的科学教育、科学性的人文教育,也可以指集体层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联结的整体教育.而无论科学-人文教育指的是个别还是集体层面的教育,都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自身及相互关系紧密相关.从基本义来论,科学-人文教育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在彼此内在本性上的关联性和人全面自由发展需要的驱动下,相互顺应、整体融通生成的一种一体化联结,它显身于特定阶段、展布为关联层面、呈示为连续进程、显现出价值完整,在实现层面可以从加强科学-人文教育理论研究、树立科学-人文教育价值理念、供应科学-人文式课程内容、注重对话-理解式教育过程等方面予以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教育科学现代化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提出了教育科学现代化的涵义,然后重点探讨了教育科学现代化的观念基础和技术基础。本文认为,教育科学现代化在观念层面上就是要承认教育科学也是一门科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是教育科学现代化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基础教育中,以往的科学教育片面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信念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纠拨这些失误的教育对策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科学史教育和STS教育。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师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科学教师队伍的质量,进而关系到国家科学教育的质量,影响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1922到1924年期间,美国科学教育专家推士应邀到中国考察并指导科学教育。在中国期间,推士全面诊断我国科学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科学教师教育实践,推动科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士的科学教师教育实践对我国科学教师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全域化、一体化、专业化的科学教师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科学教师教育具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黄芳 《教育研究》2012,(8):143-148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相似文献   

15.
工科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工程的综合化要求现代工程师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要求现代工程教育在科学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文教育,现代工程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特别是工科专业教学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科学品格、科学精神等人文素质培养的倾向。科学、全面的工科专业教学包括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工科专业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教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语境下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发展的回顾,试图说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怎样产生的,两者发生冲突和分裂的边界在哪里,人文教育是怎样、并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科学教育的婢女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关系究竟如何等一些基本问题,期望对人们认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本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不可分割性质决定了科学教育已发展成为科技教育。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互促进,技术教育对科学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素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的载体;技术教育使科学课程更加综合化。根据国际上科技教育的经验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我国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加强技术教育的途径应为(1)强化劳动技术课对培养学生设计与技术能力的作用。(2)对科学课程中的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教育相结合,将技术因素渗透在理科教材中,重视实验教学。(3)提高技术教育师资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邢红军教授领导的物理教育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课题的资助下,致力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研究,在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理论、科学方法教育的分类理论、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显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促进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发展,本期发表他们的系列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虽然已历经百年,但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在新时期解决科学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厘清科学教育中的几个关系性问题:第一,科学与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科学与科学教育分属两个范畴但又相互关联;第二,科学方法与科学教育方法之关系,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者做科学之方法,科学教育方法则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之方法;第三,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之关系,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追求之目标,科学知识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第四,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随着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科学与技术在教育中逐渐走向融合,但现时期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仍具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