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误用例析江苏摇王云鹏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辨析成语运用正误是中考相对稳定的试题,它尤其考查那些使用频率较高但易出错的成语。成语误用主要有曲解词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几种形式。一、曲解词义望文生义最易曲解成语,有些成语仅从表面理解往往与本义相差甚远。例1摇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2003年北京海淀卷)句中“深居简出”中“简出”被曲解为“简单出门”,而该词的真正意思是“很少出门”。曲解成语的主…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2010,(2):34-37
北京大学 语文 1.根据例子,写出两个成语,要求曲解它的意思。 例:度日如年,日子过得很好,每天像过年一样。  相似文献   

3.
要做好高考语文卷中成语使用的题目,关键是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探寻此类题型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对一些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故意曲解词义,使考生望文生义致误。如: 例1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熟语之一,本文主要就成语在使用中出现的语义变化情况有两点:成语语义的曲解谐用,成语语义的误用转正。成语变化的原因是:一是认识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三是语义脱落。  相似文献   

5.
该考点主要考查辨别成语在句子中运用是否正确,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成语理解的程度,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同义、近义成语作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文白的辨别。考题多涉及考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考生失误的原因有:以今义去理解古义;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不知成语特定的含义。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李锦超 《考试》2010,(7):11-14
一、辨析方法 1.准确了解成语的各种意义。成语结构稳定、语音形式固定、词义稳定,这决定了成语运用不能望文生义、曲解词义。对于常见成语要熟悉其意义内含,把握成语的本文、引申义、  相似文献   

7.
张宗明 《初中生》2011,(33):14-16
【成语考点解读】课标对成语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1.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2.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3.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4.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考点分类例析】下面以2011年中考题为例,对成语考点作一透视。1.辨别正误型:列出多个成语及其解释,或列出多个句子中成语的运用,让考生辨别字形、词义及其运用的正误。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考生成语知识的考查,实际上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高考考查的成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也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成语应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成语发展流变的规律,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我们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宝贵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针对广大考生在成语的把握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几点以引起注意。另外,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中要不断总结积累,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正确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10.
正确地运用成语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从去年的考题来看,成语的运用仍是一个热点。看似简单的选题,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不容乐观,得分率低。怎样才能提高考生的得分率呢?下面传授成语运用六技巧。  相似文献   

11.
成语在汉语中极富表现力,因而近几年来,在中考乃至高考中受到青睐。出题者往往把一个成语用在句中,让考生判断此成语运用的对错。这种题目难度不是很大,但仍有不少学生由于对成语误用的错因缺少了解,因而失分。那么,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有哪些呢?这里结合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作一点  相似文献   

12.
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大致由于曲解词语、误用褒贬、颠倒尊卑、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夸大其词、一语两意等原因被误用。因此,对于成语的使用,应该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常用成语的识记。  相似文献   

13.
成语变序与变序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谈四字格成语变序问题。成语变序是成语运用和成语形成的一种方式。先看成语运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成语数量多,复习难度大。成语辨析历来都是高考的重点,但从高考统计结果来看,相当多考生得分并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提高考生的备考效率。  相似文献   

15.
蒋珊珊 《文教资料》2013,(35):177-178
东汉之后,随着佛教的流传,佛语、佛典、佛偈的大量渗入,与佛教文化有关的成语逐渐传入中国,让汉语中的成语更加丰富,更加五彩斑斓.在这些成语系统中,根据出处,细分下来,共有七种.本文将按照这七个类别,结合具体例子逐一阐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佛教成语的意思,并从其变迁中感受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语考查是高考语言知识测试的一棵常青树,题型和难度多年来也一直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题,分值3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Ⅰ卷,让考生在包含着成语的四句话中选一句成语运用恰当或不恰当的话。其测试重点是:一考感情色彩的误用;二考望文生义;三考适用对象弄错;四考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考语境或逻辑错误。而在  相似文献   

17.
高考成语运用题,主要是要求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者往往针对成语误用频率较高的情形,设置成语实际义辨别不准、误用褒贬、用错对象、词义轻重不分、与语境义重复或矛盾等五大陷阱来干扰考生答题。  相似文献   

18.
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大致由于曲解词语、误用褒贬、颠倒尊卑、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夸大其词、一语两意等原因被误用.因此,对于成语的使用,应该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常用成语的识记.  相似文献   

19.
正确运用熟语,特别是根据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近义成语,是检测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成语考查题难度一般不大,考生失误原因多种多样:或以今义去理解古义,或不知熟语特定的意思,或错误理解熟语中的典故,或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诸如此类.因此,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关键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固定搭配、适用范围、成语的语体风格及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成语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烦、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为人们长期所习用。所以,历年的高考都把它列为必考内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实际是对考生文化积累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