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军 《兰台世界》2012,(19):11-12
邵洵美(1906—196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出版家、翻译家。邵洵美出身名门世家,曾祖父邵灿曾任清朝漕运总督;祖父邵友濂历任道员署使俄钦差大臣、上海道、台湾巡抚、湖南巡抚;邵洵美的生母是清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第四女,他是盛宣怀的嫡亲外孙;他的伯父邵颐身后无子女,过继邵洵美为嗣,邵颐的原配夫人是李鸿章之女,所以邵洵美又是李鸿章的外孙了。  相似文献   

2.
邵洵美(1906—1968),祖籍浙江余姚,生于上海的一座大府第里。他六岁时入家塾读《诗经》,背唐诗,接受了旧学传统的熏陶。中学就读于著名的教会学校圣约翰中学。该校所授课程除国文外,都使用英文教材,不少教师也是洋人。后来转学至南洋路学校,并于1923年毕业。1925年12月,邵洵美考入英国  相似文献   

3.
何芸 《出版广角》2019,(5):59-61
邵洵美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其翻译出版活动在文学史和出版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从邵洵美的主要翻译出版贡献着手,分析了邵洵美的翻译出版实践活动及其翻译出版思想,并解读了邵洵美翻译出版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邵洵美是一位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月派诗人,曾经出版多部诗集,由于他的诗品位低俗,历来评价不高.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海外学者再次提到他,由于一些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不顾事实,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一些缺乏判断力的学者、研究生也跟风而上,邵洵美大有"翻案""平反"之势.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2013,(2):F0002-F0002
邵洵美(1906-1968),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上海最负盛名的出版家。他曾先后主持狮吼社、成立金屋书店、时代图书公司及第一出版社,为徐志摩、郁达夫、胡适、沈从文、巴金、老舍、陶亢德、章克标、张若谷、潘光旦、施蛰存、滕固、朱维琪以及夏衍等人出书。从金屋书店出版过的书目看,邵洵美办书店根本不考虑书籍是否畅销,不图经济利益,大有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6.
邵洵美是民国时期上海最负盛名的出版家,他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出版并编辑了将近15种报纸杂志,先后创办并参与了3个出版书店,组建了1个大型的印刷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在现代出版史上的价值直到近年才逐渐被发掘,且至今没有专门的成果问世.有鉴于此,本文以时间的线性发展为线索,梳理了邵洵美在整个编辑生涯中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出版业非常兴旺,许多书店的赢利比较可观。但是,邵洵美在沪办金屋书店、时代图书公司等却不图赚钱,而是作为一种事业。可以说,他是一位"虽败犹荣"的出版家,留下的不少书刊至今依然堪称精美。新婚获文化界朋友诚贺邵洵美出身于豪门,其祖父邵友濂在晚清担任过上海道台、湖南巡抚、台湾巡抚等职,外祖父盛宣怀则是近代洋务大员。据说,他在周岁"抓周"时,不理会众多耀眼  相似文献   

8.
邵绡红 《出版科学》2007,15(2):85-87
通过叙述邵洵美创办时代图书公司,出版《论语》《人言》《时代》画报等刊物的一些往事,反映了邵洵美的编辑思想与办刊风格.  相似文献   

9.
按章克标的说法,邵洵美正式经营出版事业,应该说是开办时代书店。在此前,邵出资办了一个金屋书店,时在1928年。金屋书店出版一份叫《金屋》的杂志,署编辑人邵洵美,章克标。关于金屋的来历,倒有一点可说的,据说源自于英国的一种黄色封面的杂志,被叫做黄书Yellow Book,是唯美主义者的著名刊物。邵洵美大概想以《金屋》这个刊物为中心,在中国也大力推行唯美主义文学的宣传,故书刊名也直接仿效和袭用,只不过将“黄”按中国传统改为金,又由金想到“金屋”。金屋书店主要是一个同仁书店,规模小,出书也不多,虽有一定水平也不粗制滥造,但多是一批较为接近的年轻朋友们的习作,也没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研究者陈子善先生曾言:自从1980年代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诗二十五首》之后,“邵洵美的名字已经不再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的确,此前不少人对他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曾被鲁迅讽刺过这一点;不过后来随着海内外相关研究和介绍的推进,其形象逐渐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甚至有人还提出对他“该另眼相看了”.只是这些讨论大多集中于文学史领域,其他似着墨不多.2012年出版的作品集《时代讲话》,则将他不为人知的“另外一个写作领域——时论——的成果,集中呈现在我们面前”.同年出版的《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诃德》一书,也对其时评写作活动进行了评介,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张伟 《中国编辑》2006,(4):59-63
邵洵美(1906—1968)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出版家、集邮家。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赴欧洲留学,回国后担任过南京市政府秘书长,不久辞职退隐,从事自由职业,创办刊物,开设书店,投资出版业,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文学报刊。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他出资创办《时事日报》,积极宣传抗日。日军占领上海后,他又于1938年主编了大型抗战刊物《自由谭》,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正义立场。日伪势力威逼利诱他做汉奸,他大义凛然,断然拒绝,并在当时的恶劣条件下,掷笔罢文,洁身自好,以集邮消磨时光。抗战胜利后,他复刊《…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19):9-13
邵洵美,长期被视为招摇的富家子、失败的民国出版家,这种评价有失公正。他一生以爱书人的热情从事出版,不惜投入全部财产以实现自己"看书而做书"的人生理想。在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的出版过程中,他为上海的文学新人、小众作品及窘困的文人提供了慷慨的资助,实际发挥了赞助上海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语》杂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办于上海的一份畅销一时、影响广泛的同人刊物。杂志创办不久,同人中的几位核心人物即因杂志的意外盈利而陷入一场归属之争,最终以林语堂的退出而告终。《论语》是林语堂创办的还是他与邵洵美等共同创办的?当年同人间的那场茶壶风暴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一一检视。  相似文献   

14.
刘宪阁 《青年记者》2016,(7):101-101
文学史研究者陈子善先生曾言:自从1980年代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诗二十五首》之后,“邵洵美的名字已经不再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的确,此前不少人对他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曾被鲁迅讽刺过这一点;不过后来随着海内外相关研究和介绍的推进,其形象逐渐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甚至有人还提出对他“该另眼相看了”。只是这些讨论大多集中于文学史领域,  相似文献   

15.
洛丽塔     
原作:[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955)导演:[美]阿德里安·莱恩(1997)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果一位导演试图传达小说家的意趣,他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他试图借助电影手段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电影本身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将电影是否忠实于原作作为判断其高下的标准。《洛丽塔》前后两次搬上银幕,第一次出自斯坦利·库布利克之手,纳博科夫亦曾参与改编,然而他说:  相似文献   

16.
威廉·布劳克(William E.Brock)现任美 国著名智囊机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 的顾问和理事,以及一些经济、社会机构如布 雷顿森林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基础教育 委员会等董事会成员。他代表田纳西州于 1963-1970担任众议员,1971-1976担任参议 员。1977-1980担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1-1985年担任美国贸易代表,1985-1987 担任劳工部长。他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成 功启动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以及创立世界贸易 组织(WTO)的功臣之一。他还曾经是一名美 国海军上尉,后来他创办了布劳克集团并于 1988-1995年担任董事长,该集团主要经营方 向是国际贸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宗白华全集》出版后不久,美学界有学者就指出:“他(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恢弘清新”(程代熙),呼吁美学界对“宗先生的美学思想应当重新研究,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要重新评定”(商金林)。嗣后,1997年在安徽黄山召开了纪念  相似文献   

18.
客观事物的美,只要目光所触及到的,你能看得见,他能看得见,我也能看得见;其实不然,都能看得见,并不一定都看见了,更不一定都能发现它的美。欧洲有一位大画师说:“有些人看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他讲的是对于艺术之美,原因就在于有的人并不具备一对审美的眼睛。写抒情散文,就要善于发现客观事物之美;那些美的,艺术地再现于散文之中,可以令人陶醉,引人遐思,还可以使人们的知识眼界有所开阔,精神为之升华。  相似文献   

19.
现在说起“梁得所和他的《大众画报》”被遗忘,缺少一个前提——他们是被历史遗忘的,还是被某一人群遗忘的——这关系遗忘的重量。这个历史的具体是什么,是艺术史,是文化史,还是其它什么史?此处的某一群人应该是梁得所的同行们,往低了说,画报这个行当“在文化界是被当作不正经的。”(邵洵美《画报在文化界的地位》,1934年10月10日《时代图画》半月刊第6卷第12期)往高了说,梁得所是被近现代画报史遗忘的——而这个“近现代画报史”迄今仍只是个概念并无一部成文的专著。在画报史尚无着落的大的尴尬下,一个人与一本画报的被忽略,其实本不碍文化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侯咏萱 《今传媒》2020,(4):151-152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作为新古典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他艺术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佛罗伦萨画派和人文主义以及其生活时代的影响。他坚持追求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感,主张艺术要忠实于自然,同样"美"对于安格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甚至是他艺术风格的全部,他致力于追求古典艺术中那种理想与完美的形式。"真实"和"理想之美"作为其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观念,也完美地融入在其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