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本课知识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连减法的意义,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计算。教学设计一、创设活动情境1.同学们,去年夏天有92名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参加了“我爱家乡,考察海岛活…  相似文献   

2.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5,(1):107-107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课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一次体会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间的联系,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在进行多角度观察中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了一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也已基本掌握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本课新知识的基础。学习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又能为后继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奠定基  相似文献   

5.
【导学内容简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减法的意义”包括减法的意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等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是从理论高度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学习难点是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是发挥教材编排的优势 ,充分运用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概括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的说理训练 ,加强数学思维教育。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意义 ,能有理、有据地判断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132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对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这是对计算能力方面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正确运算”。正确运算不是简单的计算正确,而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运算规律,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如何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运算”呢?下面就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谈几点做法,供参考。 一、经常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运算”要求。本单元中的“连加、连减”是笔算教学,主要是竖式的写法。教材中要求用简便的写法(即把两个竖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二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节,安排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读出算式和书写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两步计算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学会解答求总数的连加应用题以及求剩余的连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1,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多元表征加深对小数的加、减法算理的理解,通过对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感受整数、小数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上册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学习数的四则计算以及其他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是理解算理.形成口算技能、技巧及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对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这是对计算能力方面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正确运算”。正确运算不是简单的计算正确,而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运算规律,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如何培养学生正确运算的技能呢?下面就九义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谈几点想法,仅供参考。(一)经常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运算的要求。这一单元中的“连加、连减”是笔算教学,主要是竖式的写法。教材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县优质课比赛又开始了,我抽到的课题是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一是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二是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是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明确规定:“使学生能够 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这是对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正确运算”。正确运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正确,而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运算规律,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如何教会学生能够“正确运算”呢?下面就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5页例1。教材简析:一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的揭示及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作铺垫的。本课是这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一位数乘两位散的意义、读法、算理、算法及书写格式。数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算理和算法;(2)能熟练地按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算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设计说明: 分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对于该部分内容,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教材充分体现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一册。教学目标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2.使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20以内退位减法,从理论上讲有三种计算方法:“想加法,算减法”、“破十减”、“连减法”。三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想加法,算减法”思路简单;但在计算时,有些学生往往想不出相应的加法,出现思维受阻现象,影响了计算的正确与速度。“破十减”规律容易掌握,算题的速度较快,但学生往往只用十减去减数,错误率较高。“连减法”符合减法本身的逻辑,始终是减法运算,但连减法把减数分成几和几,计算速度较慢。有的老师以为把这三种计算方法都教给学生就可万无一失。殊不知,由于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方法一多,就会相互干扰。影响计算的正确率。我以为在教学中选用其中一种方法为好。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68。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20.
本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对如何作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本课的学习是对前两课内容的巩固与发展。本课应着重解决进位如何处理,才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单纯的数字计算,没有学生学习的问题情景,缺乏学生真正活动的机会。如果按教材提供的素材安排教学,既容易使学生失去计算的兴趣,降低学习的效率,也失去了乘法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课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实践,通过一系列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