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 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 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这里以《爱如茉莉》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一句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句子:病房里,那株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进了我们的心中。第一位老师执教:师:这段话有没有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生:我从“洁白纯净”感受到茉莉花很美。生:我从“缕缕幽香”感受到花很香。生:“钻”说明作者的感受很深刻。师:你从“钻”这个词中还能感受到什么?生:是爱留在了作者的心中。生:作者的心被爸爸妈妈的爱感动了。师:真正打动作者打动我们的是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3.
一品文意: 师:请同学们选出一个课堂"热词",并说明理由. 生:"背"字,课文中多次出现它. 师:课文中有两个"背"字,名词的"背"和动词的"背",词性不同,读音有异,你选哪一个呢? 生:我选的是动词的"背",文章多次写到了"背".作品中的我提及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还有"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些句子为"背"母亲做了铺垫.然后有下文"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样一个细节,一个"背"字把全文情节紧串一起.  相似文献   

4.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5.
实录呈现:(课前5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台阶"而不是"父亲"?师:你呀,把老师问住了,等你深入理解完课文后自会明白。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几个台阶?生:旧台阶和新台阶,师:旧台阶共有几阶?生:3阶,新台阶共有9阶。师:父亲对两个台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  相似文献   

6.
课堂实录 师生一起欣赏刘和刚《父亲》MTV视频. 师:欣赏这段视频,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 生:感觉父亲很伟大. 师:伟大在哪里? 生:他走很远的山路去砍柴,沉重的树枝压弯了他的腰,只是为了给孩子买一个收音机. 师:你观察得特别仔细,非常不错. 生:我感觉那个父亲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相似文献   

7.
一、图片导入.设置情境 (出示童话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我看到了白雪公主、小矮人、小木偶,我觉得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一定很有趣.  相似文献   

8.
(出示中心花纹图案的蓝印花布,让幼儿欣赏。〕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鱼。 幼:我看到了花和树叶。 幼:我看到了波浪线,中间是花心。 师:你们在画面上还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鱼、树枝、荷花。 幼:四周围着四个小点点。 幼:这是一个中心花纹的图案。 师:为什么要画这些图案? 幼:这些图案代表吉祥,凤凰表示富贵,让人们感到很幸福。 师: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什么? 幼:我看到了蓝、白两种颜色。 师:你有什么感觉? 幼:我觉得深色配浅色很好看。 幼:我看到了蓝色和白色的对比。 师:你看到蓝色和白色的对比有什么感觉? 幼:我觉得眼花。. 师:…  相似文献   

9.
(以下撷取的是进行词语教学的一些片段)师:你知道“拮据”是什么意思吗?生:经济情况不好。师:这是字典里的解释,光看字典的解释还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拮据这个词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投影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很拮据。”教师范读句子。)师:你觉得他们家怎么样?生:很困难,很穷。师:困难到什么程度呀?读读这句话再说一说。生: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他们的生活。师:维持几个人的生活?生:六个人。师:这就叫做—(生:生活困难。)我们从字典中查到词语的意思后,应该把——语的意思放到课文中去…  相似文献   

10.
在辽宁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新课堂”研究课观摩活动中,笔者听了大连市甘井子区松山小学李文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五年级《鲁本的秘密》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与学生进行了民主平等的交流,实现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了三者感情的交融。一、预习生成,激发兴趣师: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作者是美国的夏尔玛,课文是由谈政华翻译的。生:我知道课文讲述了鲁本为了给妈妈买胸针付出了很多努力。生:……师:养成预习的习惯多好啊,多有收获啊。师:你认为鲁本怎么样?生: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生:他很爱他的妈妈。生…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新课:(课件,观看图像资料)师:这是农民以前种地的情景。现在用拖拉机耕地,联合收割机直接就把粮食运回家。你们看,现在农业发生了多大变化呀!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第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完后,全体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到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生:我想知道农业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师:要想弄懂这些问题,咱们得好好读课文。师:我很喜欢这篇课文,老师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老师读完了,你们现在想做点什么?生:老师我给您提个意见,我觉得您读得太快了。师:谢谢你,我一定接受你的…  相似文献   

12.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标题,细细解读师:同学们,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读课题,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生:我关注到了昆虫。生:我关注到了衣袋。师:把你最关注的词放回课题,再读读。想想课文会围绕课题写些什么内容呢?生:是谁把衣袋装满昆虫?生:他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  相似文献   

14.
正片段一师: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启蒙了我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你的思考。(学生自学)师:一起来交流,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生:母亲通过"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四个方  相似文献   

15.
滴血亲情     
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我有一个很爱很爱我的母亲。虽然我家并不富裕,虽然我一直体弱多病,但我一直都感到很幸福,直到父亲出事那天。“李俊,快去看看,你爸爸出车祸了!”我没命地跟着阿姨跑。在看到现场的那一刻,我惊呆了,父亲倒在一滩血水中痛苦的呻吟着。我冲向父亲,跪倒在他身旁,泪水吧嗒吧嗒地落下,我大呼:“快送去医院!”医院里。父亲正在输血,血库没血了,血袋里的血却是叔叔的,而不是我的。我呆坐在凳子上,望着血袋里的血一滴滴地落下,一滴滴地流进父亲的血管内。我凝视着父亲,似乎,看得见每滴血在他血管中的流向。眼泪顺着眼…  相似文献   

16.
[教例]《妈妈的爱》师 :课文1~3节写了几件事 ,分别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生 :课文1~3节写了三件事。第一节讲炎热的夏夜妈妈为“我”扇扇子 ,第二节写凉凉的雨天妈妈为“我”撑伞 ,第三节讲生病的日子 ,妈妈抱“我”看病。师 :你说得很正确。同学们想一想 ,“我”把妈妈的爱分别比作什么?你能联系自己谈一谈吗?生 :作者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 ,他写得多好啊!我也有这种体会。去年暑假的一天 ,我去奶奶家玩 ,不知怎的 ,突然发高烧了。发高烧的时候是不能吹电风扇的 ,可我很热 ,妈妈就坐在我床边 ,轻轻地扇着扇子。妈妈的爱真的是清凉的风。…  相似文献   

17.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生:(读文,同桌交流)师:谁愿意跟大家谈一谈?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写的这件事。(读第二自然段)我感觉到作者的家长能告诉孩子实情,而不是欺骗他,说明他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这里的“欺骗”我认为是“哄骗”的  相似文献   

18.
<正>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  相似文献   

19.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20.
一能倾听。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教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时刻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古诗《游园不值》时,就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生1:我想提一个问题: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怎样?师:你敢于提出问题,真能干!同学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2:我觉得诗人这时会感到很扫兴,我们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多扫兴啊!师:你的意思是诗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生3: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遇到要访的人,但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生4:我觉得应该很扫兴,因为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没有看到里面的景色,一定感到很遗憾。生3:我反对。尽管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像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像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的心情一定很高兴。师:你真不了起,还能联系《春日》中的诗句说自己的感受,你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了“一枝红杏”,就像是———生3: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春天!师:你的想像多有创意!春天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