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霞 《湖南教育》2003,(4):32-33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论坛》2007,(11):80-80
《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十一五”期间,上海教育发展的主战场将从外延发展全面向内涵建设转移。其核心理念是“关注弱势、促进公平、重视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行学校中存在着弱势学生。理解教育认为弱势学生是一群在教育过程中丧失或被剥夺了某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人。为了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 ,教育要重构主体观 ,关注“边缘”地带 ,让弱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彰显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然而仍有一部分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弱势群体”。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成绩弱势、②性格弱势、③品格弱势、④亲情弱势。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有不少学生是多种弱势兼而有之。“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其中的短板。教育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教师要使一个班级更好地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要密切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起来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课本的传授者,变成了“课程超市供货商”,努力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学会独立判断,成为“课程超市顾客”,使“教育回归到人”,  相似文献   

7.
朱红霞老师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一期中的《看“手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教育随笔。朱老师真是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善于从学生生活出发,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不经意的谈话中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与谬误、命运与奋斗的内涵,是向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理想境界努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理解教育:理解和改变弱势学生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学校中存在着弱势学生。理解教育认为弱势学生是一群在教育过程中丧失或被剥夺了某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人。为了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教育要重构主体观,关注“边缘”地带,让弱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彰显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每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用“心”钻研,用“心”备课,  相似文献   

10.
当教师不再剥夺学生“学”的权利,让学生自信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到“学”的转变,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当实现的教育,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学校不是为精英而设的,当然我不反对有好的学生,我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我要动脑筋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必须教育他“忘我’“‘奉献我”。学生有“我”了,我们才能教育他”忘我“。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有自信,有“我”,这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动画影片《功夫熊猫》上映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单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在其幽默和唯美的背后隐藏着家庭教育的“功夫”。 传递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自信才能产生内在动力。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理想,表现为家长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孩子也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13.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意教育”的内涵核心是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是寻找美的教育,是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教育,是滋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诗意教育”可以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教育学刊》有一篇文章,提出把“差生”改为“潜能生。我为这句话叫好。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教师应当体会学生生命最大的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能够表现自我,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然而在中小学,“差生”这顶帽子犹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枷锁,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  相似文献   

15.
弱势学生是指学习不好或家庭经济困难或有其他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容易自卑,不合群,独来独往,丧失进取心,自暴自弃,甚至患上抑郁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特别关注那些弱势学生,除了要真正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外,也要注意教育方法,在此“示弱”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示弱”教育,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让弱势学生学会示弱,正确对待弱点;二是教育工作者和强势群体向弱势学生示弱。  相似文献   

16.
我省“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项目得到中央主流教育媒体的高度关注。 2008年2月18日出版的《人民教育》第3-4期封面标题头条为“关注——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以近10个页面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刊登了共同体发起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展画院长撰写的《让教育实践者成“家”让教育家成群体》,  相似文献   

17.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9.
金华 《上海教育》2015,(Z1):38-39
学校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关注学生的个性、能力等发展是否能融入未来的世界。“课堂”与“评价”历来都是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完成教育任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国内,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结果,而对于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的观察与评价,着力较少。2014年11月,笔者参加了在英国华威大学进行的为期1个月的骨干教师课程培训。在学校参观时,注意到在英国的课堂内外,  相似文献   

20.
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因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在思考的基础上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方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