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我们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领导干部,是指政府。笔者认为,政府要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给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的定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首都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全党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深刻认识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实践,对于做好新时期教师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理念,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革命.本文就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目前出现的认识上的偏差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从理论上研究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哲学角度对科学发展观加以探讨。一、持久可持续认识体现的哲学原理发展观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断,是建立在对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深刻认识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实践,推动中小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使之均衡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实施“科技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是云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新时期云南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一、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教育意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它的提出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与时俱进的新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及其相关因子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何德元 《湖北教育》2004,(10):23-24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足培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教育工作要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     
时事背景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     
产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开放。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提出来的,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实质:是要抓好和用好战…  相似文献   

14.
新一届党和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再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教师队伍建设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自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而提出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的一种新突破和新飞跃,是党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认识的又一次升华。深层次探讨科学发展观背后的哲学理念,必将有利于我们在理念层面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有利于在实践层面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断以后,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在当前理论宣传和教学实践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深入探讨与之相关范畴或命题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结合学校理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关于发展观的一次飞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即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一切工作要以此为中心。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周静 《湖北教育》2005,(2):25-2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和加快我市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