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  相似文献   

2.
林依雪 《东南传播》2023,(9):141-144
近年来,以“时间循环”为吸引点的国产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循环结构下,时间不再是单纯地持续和流动,而是呈现出一种“无时间”的纯粹状态,这种主题的剧集正在逐渐走向类型化,同时也呈现出国产剧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在国产影视剧持续发展之际,对于国产剧“时间循环”叙事模式的研究,从叙事架构模式、叙事故事设定模式、角色塑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探索其创作原理、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还原循环叙事的建构过程,探究国产剧的创新和突破之道。  相似文献   

3.
王洁 《新闻爱好者》2008,(12):174-174
“周播剧”是电视剧播出中出现的一种节目样态,它既不同于首播剧的以新取胜,序列播出,也不同于经典剧的古典今意,汪洋恣肆。周播剧是对长篇连续剧的结构调整和节奏重置。周播剧是以周播的形式以精编版的内容和针对性的播出为标志的节目样态。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小兵张嘎》是一部依据同名“红色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这种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嘎》剧和当前电视剧改编“红色经典”的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嘎》剧审查和播出之前,国家广电总局曾连续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发出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两个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李黎丹 《现代传播》2006,5(1):164-166
涉案剧在中国内地的出现要追溯至20多年前:1979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神圣的使命》和《刑警队长》是大陆电视屏幕上最早的涉案剧。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便衣警察》等作品在当时都引起了普通观众和研究者的关注。但直到90年代以来,涉案剧才得以成为电视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涉案剧是观众收视最多的电视剧类型之一。涉案剧之所以会成为电视剧中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固然与它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在涉案剧中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满足人们亘古有之的叙事心理需求,也有激烈矛盾冲突中人性的展现引…  相似文献   

6.
新版《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最后一部被翻拍的作品,电视剧热播后引来各种讨论和热议,本文试从受众接受心理方面来分析“新西游”受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曾经风行一时的香港剧、日本电视剧逐渐退烧。台湾的有线、无线电视台都买进了大批的大陆电视剧,都以雄兵之势登陆台湾。由于“年代”有线电视台周一至周五晚间时播出了大陆电视剧《大宅门》后,反应极佳,使得“三立都会”台在同一时段推出了《雍正王朝之李卫当官》。“年代”更是不甘示弱,继《大宅门》剧之后再推出金鹰奖影后朱媛媛主演的大陆电视剧《富贵逢时》(原名为九九归一)。“华人卫视台”则看好大陆影后的威力,在晚间时播出刘晓庆的旧作《火烧阿房宫》。过去一向以大陆电视剧挂帅…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将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意蕴传递到观众心中,引发一种大众共享的价值观念、共存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众价值观念的趋同,促使社会成员产生归属感。对比中国和美国电视剧,可以清楚的发现因为大众收视心理,播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美电视剧所呈现不同特色。本文从电视剧叙事的叙事功能、播出制度方面对中美两国电视剧作一比较。一、叙事功能比较1·美剧重乐更重教美国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和电视工作者拍电视剧的主要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娱乐消遣。于是,电视剧这一广受欢迎的电视艺术样式,在这种紧张刺激而又轻松愉快的叙事习惯中不断地被继承了下来。收看电视剧可以解读为从现在的生活和从“万花筒”中探视未来。所以美剧偏重于表现社  相似文献   

9.
赵小波 《现代传播》2006,(6):142-143
这几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中国式离婚》,直到《亮剑》、《暗算》等国产电视剧在各卫视台和地面频道轮番播出。“二轮剧”的热播几乎成了一种风潮和时尚,动辄五六家卫星电视同时在晚间的黄金挡时间播出同一部剧,或者一部剧在各电视台相继播出。观众可以“一部电视剧在河北台看开始、安徽台看进展、四川台看高潮、陕西台看结尾”。这种“隔夜饭”让电视台“屡吃不爽”的另一个原因是二轮剧价格低,收视效益却好。因此,本文想从自身的播出经验出发来进一步探讨二轮播出电视剧潜在的价值和它“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中的“婚恋育儿”剧开始勃兴。由于该类电视剧对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以及“80”后的现实情感生活,进行了日常叙事的影像描摹与轻松幽默的喜剧呈现,因而获得了超高人气,并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同。但与此同时,这些“婚恋育儿”剧也引发了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展开较为有意义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论形式多样,戏曲理论也不例外,既有曲话类的著作,又有大量的序跋;既有曲谱,也有评点;有的以曲论曲,如沈的[二郎神]套曲,也有的以诗咏剧,如凌廷堪的(论曲绝句)。这里,我们介绍一种见于明代传奇《鸳鸯绦》中的独特的理论形式—戏中论曲。《鸳鸯绦》传奇为路惠期所作,关于这位作者的生平情况,资料很少;卷首有敬一山人的“叙”,末署时间为“崇帧乙亥上已”,可知该作创作于崇恢八年(1635)。该剧写书生杨直方进京赴考,途中宿一寺庙,为恶僧谋算,杨生逃离寺庙,为一女子张淑儿所救,张淑儿赠之以鸳鸯绦,与杨生订下…  相似文献   

12.
罗娟 《传媒》2019,(2):57-58
关于电视剧叙事,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即“内容为王,叙事为先”。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达了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2000年以后,韩国家庭剧席卷了整个东南亚,作为叙事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叙事主题选择的成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韩国家庭剧的主题文学、戏剧和影视艺术将主题理解为作品的“中心思想”“创作意图”,或者是“关于什么”,是作者在作品中努力阐明的一种观点、价值判断。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韩国家庭剧更倾向于借由日常家庭生活及家庭关系的叙事,探讨现代生活的婚姻、爱情和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3.
1994年,重庆电视台推出了电视栏目剧《雾都夜话》,十年后,《雾都夜话》的制片人马及人在2004年的国际情景剧产业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栏目剧”这一概念:从内容上看,“它不是情景剧,不是喜剧,它是正剧”,从形式上具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长度,以栏目的形式加以发布”,可以说是电视剧与栏目的嫁接。由此从概念上可以将电视栏目剧定义为: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存在,具有统一的片头、主持人及由演员演绎的故事情节的电视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4.
啸海 《新闻三昧》2003,(9):25-25
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为人当以忠直为上,为文则应忌平、直、露,力求文势跌宕曲折,变化多姿。转沂之法就是使新闻作品文势跌宕、题旨深化、扣人心弦的重要一招。比如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抢菜记》、通讯《“谬论”是怎样走向世界的》,就是比较好的例子。《抢菜记》是一件揭露营业员抢购私分短缺商品的批评稿,作者用了大半篇幅写营业员抢菜私分的情节。老实说,这种现象在广大读者眼下已司空见惯,但凭这些材料不足以令人震动、回味、深思。记者巧就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剧市场的迅速扩大,以及观众接受心理的改变与提升,最初以《爱情是什么》为代表的韩国家庭剧和以《蓝色生死恋》之《秋天的童话》为代表的韩国偶像剧(纯爱剧)的创作的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起码,纯粹的“家长里短”和“哭哭啼啼、生离死别”已经开始被看多、看腻了此类剧目的观众所排斥。  相似文献   

16.
赵鹏 《现代传播》2001,(1):110-111
近年来,大陆历史题材电视剧掀起一股“戏说”风,始作俑者大概是《戏说乾隆》(严格说是合拍片),市场反响热烈,竟一连拍了三部,一百多集。后来又涌出《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也拍了三部)、《还珠格格》(第一部,第二部)、《快嘴李翠莲》、《皇嫂田桂花》等,这些“旧瓶装新酒”的“戏说剧”以其浓重的市井气息,诙谐甚至还有少许幽默赢得老百姓的喜爱,成为电视市场大卖点,大牌电视剧导演趋之若骛。这类风格历史剧快要成为大陆历史剧的主流了,而那些源于历史,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的电视剧,虽然也有《雍正王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伦理剧逐渐发展为一种类型剧,而这一类型化电视剧的延展与突破则构成了近两年电视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在入围第28届飞天奖的82部长篇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的比重超过10%。《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家常菜》、《老大的幸福》等剧,分别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审美效果上进行创新探索,托举起多名社会热议的荧屏人物,适应了新时期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边界逐渐模糊,其中的融合共通之处则在加强。笔者以为.这三种文化的交互融通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首先.在共时性上的一种交叉关系,或者说,是种比较明显的横向力量交织关系。其次,在历时性上存在着纵穿关系,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这是贯穿数种文化形态的内在轨迹,不易觉察而又一直在它们横向的沟通上体现着聚合的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三元结构中的“共享文化”。对于“共享文化”的探讨可以在定程度上拓宽电视剧的创作视野.深化创作理念,从而使我们在把握具体的一种电视剧文化形态的同时兼顾多元文化需求方面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房澄 《视听界》2005,(3):68-71
“大舰”是指理论上可以覆盖全国的卫视平台,“剧”炮是指以电视剧为主打收视率的首选武器“,大舰‘剧’炮主义”是指以卫视平台加上独家首轮剧作为武器争夺全国收视市场的一种电视媒体经营思路。本文认为,卫视平台和独家首轮剧的“组合拳”只是提供了“电视剧制胜”的一种可能性,如果把“打电视剧牌”简单地理解为单个剧场甚至是某部首轮剧之间的竞争,则只是看到了“首轮剧”这“冰山的一角”而忽视了体现在“首轮剧”竞争背后的,是以有效覆盖、品牌推广、采购编排、广告服务这四个方面组成的、系统化的电视媒体整体经营体系之间的竞争。电视媒体如果缺少这种综合实力的支持,独家首轮剧这张牌独木难支,是难以获得长久的经营收益的。  相似文献   

20.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论。文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由此来看,曹丕认为文气大体是先天禀赋所定。文体与文势的提法初见于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求,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但是文体论观点最初见于《文赋》。其文曰“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