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快乐体育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和人格教育。快乐体育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实施快乐体育要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不可盲目追求“快乐”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
郭平 《江苏高教》2004,(2):84-86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建立符合新"纲要"要求的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需要树立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是课程创新开发、师生互动、优化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学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和标准,更应注重过程;体育教学应倡导"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章论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三大”新要求,以及学校体育的主体一学生的体育需要。提出了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学体育尤其是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在几方面进行改革: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必须突出个性特点;专项体育课逐步取代现在的必修课;突破自我封闭,大胆引入新运动项目;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合理的制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规划,以“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建设为基础,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向高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体育课程应积极推进“三自主”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育竞赛、课余锻炼等课内外一体化的“大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反馈、环境七要素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①体育教师要树立服务者思想、反思型教师观、双主体观念,实现“教”为“学”服务;②培养学生的体育体验和行为、感知他人痛苦的能力、健康积极的心态;③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建立情绪安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教学观要求不能把教学只当做“课程”的执行过程,更应视为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倡导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倡导重结论,更重过程;倡导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相似文献   

7.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师资水平、改变传统观念、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与努力下,以学生自主选项形成教学主体群;根据教师专业优化组合建立教学指导集体;将健康体育项目集群分类组建教学活动区域;把健康评价、卫生保健直接服务到课堂教学;增加科学检测机构,从而使公共体育课更好地体现“健康体育、快速体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本文从课堂具体情况着手,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因素,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勇敢者之路     
一、设计思想;本课以《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设计定向障碍跑的教学,借助多功能体育教具,设置一定的情境,围绕“勇敢者之路”这个主题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的过程中,“身、心、社”等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宁市五四大街小学从2000年开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宏观的动态的课程观;开放的立体的课程观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谭程观。从建立生动的课型和模式人手.开展了创新教育“体育分项教学”等多项课题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发现。在课时长度上.探索长短课结合的课时结构;在课程评价上,探索学科课程分项综合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1 转变观念 抓好体育课程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摆正了《体育与健康》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位置,把“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既反映了整个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课程建设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考虑课程建设;建立从生物、社会、心理、自我教育、养生、健康等多角度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师体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体育发展方向应是:面向中小学教育;面向终身体育;面向“全民建身计划”的实施,要向体育教学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有效实施在内容选择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相结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各方面协调发展,强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以及追求体育课程的思想性;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上凸显教学时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结合,以探究启发为教学过程的导向,实现体育课程的情景互动;在课程实施保障上构建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辅之以灵活的走班制形式,形成校内外合作的俱乐部制,实现体育课程的家校社一体的积极联动。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指导下,高校应重新构建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以人为本”的理念应通过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环境等途径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论述了目前中学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关怀的真正内涵,分析了中学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关怀缺撼的原因,指出中学体育教育应该充分完善与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赵鸥 《教育与职业》2006,(32):119-120
本文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在“全面教学”、“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三个方面,并以此为切入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健康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关注差异,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主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如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体验性学习”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些表述既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自主发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已成为当下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体育,为了适应新要求的需要,应该加强对体验及体验教育的理论性研究和吸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体育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大学体育课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的角度,结合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对此作了认真的思考。作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课堂教学隐含着与一般大学教育常识相悖的四个特点:①教程的非衡接性,它既给大学体育教学增加了难度,也给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广义。②成绩的非进展性,它使大学体育教育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与成绩的提高。③教育的非系统性,它使大学体育教学不能实施连续性与发展性的教学性质。④学生的非独立性,它使教学过程强调集体合作而不象其它课程那样强调独立操作。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特殊性,大学体育课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有易于接受素质教育理论的优势,也有难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困惑。在大学体育课的发展走向上,作者通过逻辑推理,提出应创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大学生体育课素质教育新观念。“一个中心”是指大学体育教育要围绕学生的健康展开教学工作,要把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全面发展视为己任。“三个基本点、是指大学体育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理素质、养成社会参与为支撑点,开展课程教学与体育专业本领传播。说得更具体一点,提高身体素质要抓体能与技能的培养;增强心理素质要抓心理调适力与心理承受力的指导:养成社会参与力要抓社交艺术与集体观念的传播。认识到大学体育“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推行,必将受到大学体育特殊性的影响与制约,为此作者提出与新观念配套的三项改革,即改革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移;改革教学模式,使大学生体育学习由师从一人向师从多人转变;改革考核方式,使得过程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发展。作者最后指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新观念一旦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方式改革相结合,一定能使大学体育课的作用与地位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与承认,从而真正使素质教育思想在大学体育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9.
论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第一,强调高校体育课程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第二,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第三,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第四,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上述问题将使我国的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无锡会议”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中、小学一样,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逐步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本文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对建立具有高校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