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国时期,1935年于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举办的7届全运会中最为成功的一届。全国诸多媒体纷纷开设专版竞相报道该项赛事,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外文报纸《字林西报》也不例外。本文以《字林西报》中有关“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期探知外媒是如何报道和记录该项中国体育盛会的。  相似文献   

2.
谢菲尔德市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塑造城市形象的战略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英国谢菲尔德市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塑造城市形象战略背景、战略实施与效果的分析,归纳大型体育赛事塑造城市形象的经验与启示:将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上升到城市规划的战略层面;重视赛事的长远规划与周密调研;政府在资金、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除举办一次性的大型体育赛事外,重视连续性品牌赛事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采用抽样调查法,分析上海特奥会媒体报道的特点。发现:集中报道特奥会的主要是以政府利益为导向的国家媒体,而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商业媒体对此鲜有关注。国家媒体对特奥会的报道特点为淡化竞技、突出人文、彰显文化。具体报道内容涉及国家形象与上海城市形象的宣传展示,特奥文化的传播,"平等、接纳、包容"的特奥理念解读,人文奥运精神的报道,特奥的教育价值阐释,对体育快乐本源的揭示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NEWS     
《电子竞技》2014,(1):58-59
iPhone 6是2014年最为值得期待的智能手机了,据各种外媒报道,下一代iPhone 6将采用更大的屏幕。概念设计工作室iPhoneSoft日前公布了两部关于明年新款iPhone的概念设计,他们采用的是超薄设计、无边框以及运行iOS 8系统。  相似文献   

5.
上海体育赛事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一平 《体育科研》2010,31(1):27-29
通过对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现状的概述,分析了体育赛事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对上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其发展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从都灵冬奥会的举办情况,探讨都灵冬奥会对城市环境、交通、文化、城市形象以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并以哈尔滨市即将在2009年举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为契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希望从中找到可供哈尔滨市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城市形象问题业已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点,也越来引起国际城市关系研究者的重点关注。体育在提升城市内涵,树立城市形象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上海建设全球化体育城市的目标,为城市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通过体育构建及塑造上海城市形象,其具体途径及机制也被提上重要议程。本研究认为,体育构建上海城市形象的路径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政府主导地位;(2)以体育实力地位培育城市形象领导力;(3)走体育赛事战略发展之路;(4)以体育产业经济接轨巩固城市形象凝聚力;(5)以体育文化交流提升上海城市形象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贺蕾 《体育科研》2016,(5):29-34
在城市体育文化传播视角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上海3家主流媒体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站(简称上海F1中国大奖赛)的报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报道数量上看,除2004年外,2004—2015年上海3家主流媒体报道报道总量相对稳定,总体走势趋于减少;从内容分布来看,报道客体以比赛现场和车手特写/专访为主;从报道框架来看,以专业框架为主,倾向于将上海F1中国大奖赛作为体育专业问题进行报道。从城市体育文化传播视角看,作为城市体育文化传播主体的大众媒体的传播力尚不足与上海建设全球著名城市的目标相匹配。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研究结果也显示出这种状况有所改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3家主流媒体对传播上海城市体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开始逐步进入一种自觉状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随机访谈、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建立了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地城市形象影响的跑者价值感知测评模型,运用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适配,进一步构建马拉松赛事影响举办地城市形象的跑者价值感知与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马拉松赛事影响举办地城市形象的跑者价值感知测评模型包含6个维度城市规划与建设影响维度、城市政府治理影响维度、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维度、城市市民行为影响维度、城市对外宣传影响维度和城市文化发展影响维度。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地城市形象影响的跑者价值感知在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职业群体、不同文化程度群体、不同地域分布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但其显著性的表现维度各具差异。关于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地城市形象影响的价值感知与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其各项适配指数均达到优良水平,说明预设结构方程模型适配效果较好。5个潜变量对行为意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马拉松赛事影响举办地城市形象的跑者价值感知对其行为意向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干预效果,由此反映出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地城市形象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影响辐射面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0.
宫宇 《体育世界》2011,(8):69-70
体育赛事的报道中所建构的形象通常包含国家形象、城市形象、个人形象、团体形象、媒体形象等等,但是涉及女性运动员形象的却寥寥无几,甚至包括奥运会这样如此重要的报道在内。本文通过对新浪体育涉及WCBA报道的内容分析,阐述其针对WCBA报道中对女性形象建构的手法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丰富城市旅游产品结构、拓宽客源市场、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宣传城市形象、完善城市体育活动主题策划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表明了城市景观体育作为城市的新兴旅游产品,在城市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城市景观体育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全民全运形象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机制,以及情感、认同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全民全运形象量表、情感量表、认同量表和城市形象量表,对883名第13届全运会群众项目参赛运动员、观众、部分市民和游客进行调查。结果:全民全运形象由理念形象、参与形象和健康形象构成;城市形象由政府形象、社会形象和市民形象构成;全民全运与城市形象链式中介模型较优;理念形象、参与形象、健康形象与政府形象之间的直接效应量较高;健康形象与市民形象之间,理念形象、健康形象与社会形象之间的中介效应量较高。结论:情感、认同在理念形象、参与形象、健康形象与政府形象、社会形象关系之间,理念形象与市民形象关系之间有链式中介效应;情感、认同在健康形象与市民形象关系之间有完全中介效应;情感在参与形象与市民形象关系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启示:全民全运形象可通过直接管理,情感、认同链式中介路径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塑造城市形象和景观实现的。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形象与景观的影响,以期北京能扬长避短,塑造出独特的令人叹服的奥运城市形象和景观。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11,(19):68-68
中新网据外媒20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19岁青年蒂姆·斯特劳在和家人外出游玩打猎时,竞用普通钓鱼竿钓到一条长6.3英尺(约1.9m),重800磅(约360千克)的大鳄鱼。  相似文献   

15.
亚运会是一项影响广泛的大型体育赛事,文章重点分析了广州举办亚运会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推动力集中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促进公民意识显著提高;促进文化设施的建设;重整城市文脉;再造城市形象;促进对外交流;积累文化遗产;有利于做强做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软实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悠久历史的马拉松运动在与城市的结合中焕发生机,其对城市软实力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品牌的建立、城市文化的完善、城市大众健身方式的转变以及城市综合系统的改善等诸多方面,这些体现城市软实力的要素是城市发展和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2010亚运会是广州利用人文体育观念提升自身城市形象的极好契机,广州亚运会在举办过程中应注意公民文明教育与文化宣传相结合;以服务人为本与公平竞赛相结合;城市公共管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广州利用亚运会提升城市形象的具体路径是:通过广泛宣传,扩大广州城市形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凸显岭南文化,展示广州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科学规划建设,提高广州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广州举办亚运会的服务质量;加强公民教育,展现广州市民的优良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形象等进行分析。结论:当赛事与目的地在广告中结合时,对赛事举办地的评级、赛事的评级和观光意愿都会产生影响;品牌匹配原则是两种品牌互相联合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联合品牌的价值取决于两品牌的市场目标和传播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全面分析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的时空结构,找出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上海都市休闲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廉涛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16,(2):53-59,6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1 087名居民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影响的感知进行了研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上海大型体育赛事的积极影响明显高于消极影响;第二,居民对上海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支持态度整体上比较积极,但在行为意愿方面有所下降;居住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水平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除消极的社会影响维度)的居民感知产生显著影响;支持态度方面,居住时间、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水平5个因素对其存在部分影响关系。建议:重视举办地居民的利益诉求,促进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的可持续发展;理性看待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赛事规划和管理;提高居民的赛事参与度,推动申城全民健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