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而又能切实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氛围或日风气。这种感觉是学校最具个性、最接近永恒的“文化标识”,来不得半点修饰和掩饰,它永远敞开着——真实、自然、生动,它把学校最深层的秘密都悄悄地透露给了你。这——就是学校表情。  相似文献   

2.
曹文平 《云南教育》2009,(12):28-29
当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而又能切实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氛围或风气。这种感觉是学校最具个性、最接近永恒的“文化标识”,来不得半点修饰和掩饰,它永远敞开着真实、自然、生动,它把学校最深层的秘密都悄悄地透露给了你。这,就是“学校表情”。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而又能切实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氛围或日风气。这种感觉是学校最具个性、最接近永恒的”文化标识”,来不得半点修饰和掩饰,他永远敞开着——真实、自然、生动,它把学校最深层的秘密都悄悄地透露给了你。这——就是学校表情。  相似文献   

4.
《南昌教育》2007,(7):12-13
我们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予孙后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前世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 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一所特色优秀学校,总是感到校园里有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动、升腾。它就是学校精神。”走进南昌铁路二小,你会有类似的感觉。她是师生精神的栖息地,她是师生生命中的美丽“康桥”。  相似文献   

5.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当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斥着"策划"的时代,它如影随形,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大街上打折商品的宣传在等着你;药店里免费体检的诱惑在吸引你;商场里买一送二的惊喜在忽悠你……凡此种种,我们的生活已被"策划"者们全方位地覆盖着、追逐着,但时间长了,我们却总有一种被人算计、中人圈套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教育哲学具体表现为学校精神或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支配着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学校运行的每一环节、每一个层次无不渗透着教育哲学。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应当明确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让教育哲学照亮课程"跑道",点亮教师"征途",明亮学生"旅程"。  相似文献   

7.
正新学年伊始,很多老师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接不接班主任一职,或是要不要把班主任一职推掉。据媒体报道,某位做过多年农村学校领导的教育工作者,对来自几所农村学校的28位青年班主任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其中92.9%是因为学校安排而就任;25%非常喜欢或喜欢当班主任,57.1%感觉一般,17.9%非常讨厌。这虽是一个小范围调查,却也反映了班主任在时下是一个不受老师们待见的角色。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讲的:一头驴子老是埋怨自己的活儿太累,主人恐吓它,"你再发牢骚就让你当班主任去。"  相似文献   

8.
顾咏 《江苏教育》2012,(2):11-12
当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学校最具个性的、最接近内心的"文化印记",他永远真实、自然、生动地开放着,把学校最深层的秘密悄悄透露出来,这就是学校气质。气质是唯一可以改善自我精神面相的通道,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犹如一棵树上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走进同类的学校却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展现着不同的风姿:有的学校虽然校舍其貌不显,却弥散着浓郁的育人元素,充满了生命生长的气息,有的学校尽管建得很漂亮,但总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东西,觉得不是教师和学生生长的理想家园。一所理想的有特色的学校因为拥有了它,而成为有魅力的强校;一所看似漂亮的学校因为缺少了它,而成为无吸引力的弱校。它,就是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活动的灵魂,是学校行为的先导,它支配着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学校运行的每一环节、每一层次无不渗透着本校的教育哲学。近年来,随着学校发展研究的深入进行,学校教育哲学也开始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且出现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11.
余慧斌 《上海教育》2006,(6A):58-59
在对学校化的继承与创新中,校长要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首先是校长要有历史感。如果你是一所全新的学校的校长,你应该有信心在你所在的学校、地区写下教育史的第一页。如果你接手的是一所老学校,你应该继承学校的传统,悉心写下它的新华章。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一直被这个“百”字催促着、感动着。百年沧桑,百年育人,是那么沉重,那么雄浑。所谓历史风云,白驹过隙,绝对不是空话。它有时间为证,有几代人的奋斗、努力、拼搏和光荣为证。  相似文献   

12.
幽默     
《教师博览》2014,(3):34-34
<正>两个问题一直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一是为什么每次问爸妈要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你还小。"可是每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却说:"你都这么大了。"二是为什么刚到某个学校老师会说:"别害怕,把学校当成你的家。"可一旦我们犯了错,老师又说:"这么放肆,你当学校是你家啊?"屏幕抖动我走进一家手机维修店,维修人员问:"有什么可以帮  相似文献   

13.
校长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之魂 校长是学校之魂,首先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之魂.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尽管思想、理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却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实在在地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引领着我们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正如人们所说,"请关注你的理念,因为理念决定你的语言;请关注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决定你的行为;请关注你的行为,因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请关注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决定你的性格;请关注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命运."可见,人们只有发于理,才能施于行、成于果.  相似文献   

14.
做了多年校长,我常常会想: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很少感念师恩?为什么教师对学校缺少"家"的感觉,人与人之间少了点"温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爱的教育"何时变得如此空洞和乏力,我们该如何传递感动,让教育变得温暖起来?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我们希望使其成为"具有人文道德情怀和现代学校特点的温馨校园"。循着这样的办学理想,我们用心体悟校园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去"寻找身边的感动",提炼出"真正可以串起人心的有温度的语  相似文献   

15.
除了宏观上位的哲学意义的教育观念和微观下位的心理学意义的教育观念外,还应有社会学等学科意义的教育观念。三种不同意义的教育观念的主要持有者,大致对应着教育精英、草根教育工作者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学校中层"三个不同的群体。宏观和微观意义的教育观念表达分别代表着社会与个体,而中观意义的教育观念表达则代表着学校,是"学校的教育观念"。依据对"学校"的理解的差异,可以对"学校的教育观念"做出概念界定。而对学校的教育观念的研究则会有助于打通教育观念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分立,促进教育研究者与领导者、"学校中层"、草根教师之间的合作;从传播学内容分析、思想史与观念史、文化社会学与文化研究三条路径出发,对学校的教育观念的不同主题展开研究,则是重要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一直是教育史研究的核心问题.许多教育史学家注重历史的连续性,认为教育史就是学校从小到大,从"萌芽"到参天大树的过程.实际上,19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已经发生了断裂性变化.现代学校决不是以往学校在规模上的扩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现代学校中,教育已经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日常生活管理,还是学校建筑本身,都承载着某种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心理、身体以及行为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传统公立教育在校外大众传媒冲击之下所带来的困境,克雷明首次尝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理论,揭示了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学校不可能游离于环境之外而单独地存在,它不断和所处的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学校变革因此面临着来自系统内外的挑战与机遇,必须从系统化、动态化的角度来探讨和解决学校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桃 《母婴世界》2010,(9):82-83
请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是一个孩子,从学校回来了,有事想跟妈妈说。进门,放好东西,跟妈妈打了招呼,妈妈正忙着在厨房里做饭。你说:"妈妈,今天……"妈妈一边忙活着,一边应承着,但不停下手听你说话,也不注视着你的眼睛。你,作为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言行思想影响着全校师生,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校长要做航行的舵手,心中有大海,手中有方向,脚下有航船。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责任与追求,校长作为一种职业,也必然有它的责任与追求。校长的责任就是学校工作的统筹,校长的追求是学校价值的体现,校长  相似文献   

20.
宋玥  施佳利 《成长》2006,(4):85-85
身在学校的时候,也许你不会觉得学生时代的单纯。但你多年之后再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时候,你会笑着哭着怀念它。参加这个测试吧,测测你对学校的依恋程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