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宣  李杰 《文教资料》2014,(10):81-82,86
壮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既存在耦合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冲突。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传承壮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逐渐完成从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变,建立一种适应地区发展需要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明观,使之成为推进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今人类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迈进,建设生态文明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应主要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科技为主的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破除传统文明形态的发展弊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本文通过论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友好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使其成为党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还心存疑虑、困惑、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此,必须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对生态文明理论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视角、多维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上,要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观上,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动因上,要坚持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依靠力量上,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上,要坚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上,要坚持本国民族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观上,要坚持人际道德与生态道德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理性批判,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主张在继承工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积极成就的同时,抛弃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将人类文明注入环境保护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支持、以法律为保障、以生态意识为支撑,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互相制约,实现人类和"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力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境界、新的话语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过程,聚焦问题导向,加强综合治理与监管,不断丰富并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设计出的满足现代化物质精神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山区、丹江口水库库区,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良好,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分析了十堰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的成果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拟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支撑体系四个方面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必然超越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我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在执政党领导下,自上而下推动的,这一点和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由社群推动的生态政治截然不同。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发挥国家职能,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观进行合乎时代的解读,并适时拓展国家的生态职能。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是针对困扰当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危机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文化,体现了以人类长远利益为崇高目标的价值观,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文明形态,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教育是树立全民生态意识,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校是直接或间接地推进全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应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着力建设生态校园;高校应把传统生态文化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以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里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宝藏,对我们今天从事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实践既是消除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所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造成今天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改变人类传统的实践观念,转换人类现有的实践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认识和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为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寻找生态智慧,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现代化;要立足中国国情认真做好挖掘、梳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工作,找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契合之处,做好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工作。认识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明确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价值,探究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生态安全促进国家总体安全,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不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蹄疾步稳地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好美丽中国和地球美...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是当前理论界的热点课题。现有研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概念、生成逻辑、体系结构、核心特征、世界向度、实践指向等论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基础探索。总体而言,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学术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较为系统性的认识、多元性的思考和深入性的探讨,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注入活力。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体系研究尚待完善、整体性角度考察不够、交叉研究薄弱等不足,有一定拓展空间。基于此,要推进多角度、跨学科深度研究,大力构建学术研究共同体;要进一步加大理论创新研究力度,持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理化水平;要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研究,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层次性;要持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逻辑,明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推进理路;要更加注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联系研究,深化对以“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加大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案例的跨文化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掌握情况,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仍然存在于领导的讲话中、学者的研究空间里。虽然有环境保护部门的倡导,却没有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形成"气候",也没有形成新的文明范式。在STS视域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明确"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概念;其次,要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性",坚持生态自觉,形成生态文化。第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实践理性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作为文化存在展示自身无限超越潜能的新阶段,是文明范式实现生态转型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相一致.我国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行统一的生态实践;要丰富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心灵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罗刚  郑锋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2):112-115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发展应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建立生态文明观,建设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探索和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能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价值观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极端的人类主义价值观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和价值评价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构建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而又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要真正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扬弃传统生态价值观,建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型的生态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丈明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批判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学发展观文明价值的体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其关犍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建立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语境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就能在新发展观、新现代化观和新文明观指导下创造出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将美丽中国与地球美好家园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类生态文明新格局。为此,需要把握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深刻内涵,认识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大价值,拓宽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认为它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与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状况。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注意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并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