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还记得八零后吗?你还能依稀描绘出当年韩寒的《三重门》掀起的八零后式的叛逆吗?春树、郭敬明、张悦然,他们的《北京娃娃》、《幻城》、《樱桃之远》,你还记得多少其中的片段呢?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栖息地,它能给你一种安详、温暖的感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及赋《离骚》……他们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巨著,不是因为他们虽“累”却心中有一种精神动力,在“累”中发奋,攀登高峰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会遇到或此或彼的挫折,然而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寄托,让自己的心灵在精神家园中透透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广东第二课堂》2006,(9):19-19
你第一次见到彩虹时是不是欢呼雀跃?那长长的一道七彩弧线,挂在明朗的天空,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你想过书也是有颜色的吗?当然,我们这里指的不是封面的色彩,而是从书本阅读中体验到五彩缤纷。这样说吧,《海的女儿》营造了一片纯洁的蔚蓝色,《小王子》则给了我们暖暖的金色体验,《三毛流浪记》可能是灰色中带着一点明亮的橙色……  相似文献   

4.
Q.这次和朴有关、俞承浩合作电视剧《想你》周边人反应怎么样?尹恩惠:他们都超级羡慕我的。Q:谁最为羡慕昵?尹恩惠:就那些有点年纪的……妲姐们,哈哈。  相似文献   

5.
每月作文题     
刘玉辉 《语文教学之友》2013,(11):F0004-F0004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大人们对数字情有独钟。如果你向他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们会问:‘他多少岁了?有多少个兄弟?体重多少?他的父亲挣了多少钱?’他们认为了解了这些情况,就了解了一个人。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与第四十五回分别三次出现“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来的。”“想什么吃,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来了咱们吃。”“你想什么吃,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红楼梦》的语言表达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我考察了同一时期的《恨海》《聊斋志异》以及现代的京味作家作品《四世同堂》《皇城根》,均未发现同类句式。这一小句“你想什么吃?”其表意指向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问愿望(“你想……?”),另一方面又有特指(“什么”),表达方式在今天多用“你想吃什么?”来代替。但通过矩阵分析,又不是所有的“想NV”的句式都能用“想VN”来替代,更进—步说,并不是所有的“想VN”都能转换成“想NV”。这里从表意指向的二重性,联系其语表和语值来考察两句的动词入句规约。  相似文献   

7.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8.
王亚敏 《师道》2005,(12):42-42
那天晨读,我正兴致勃勃地朗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也在用心地读着他们将要学的《泉水》。这时,平时爱管“闲事”的江瑞东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轻声说:“老师,王超的大门牙要掉了。”我听后很是生气,心想:“就你多事,人家掉牙,关你什么事?”便轻声地呵斥道:“还不快去读书?”江瑞东悻悻地回到位子上。我用严厉的目光看丫一下王超周围的几个学生,他们像意识到什么.刚想张嘴说什么,又拿起书来读。我呢,又徜徉在那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里……  相似文献   

9.
《浓情巧克力》《魔幻厨房》《饮食男女》《食神》《拉面人生》……那一部部精心“烹饪”的美食电影,不仅囊括了众多美味菜式和精巧糕点,更展现了制作出这些美食的厨师们的酸甜苦辣。你想知道电影中的大厨如何颠覆你的想象吗?请跟我来——  相似文献   

10.
施玲 《职教论坛》2002,(2):64-64
笔者曾问过身边的许多幼儿:什么是“人”?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人就是人;有的说:人就是我;还有的说:人是一种动物。……而笔者在美国读幼儿园的小侄女,却作了这样的回答:她先请你躺在地板上,用粉笔沿着人体四周画出了一个人的轮廓,更精彩的是,当你站起后,她在那轮廓里,用幼稚的图形把主要的脏器位置标了出来,边标边喃喃自语:这是咚咚跳的,这是造好多血的……笔者始终搞不懂中美学生能力的差异原因何在?直到最近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上看到了《一套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习题》(以下简称《美国习题》)的连载…  相似文献   

11.
行箧中的书     
与研究生谈读书,我问他们: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为期长远的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飞剑南诗稿》,有—位教授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12.
王耕夫 《初中生》2005,(11M):20-22
下面是北京市海淀区2005年中考作题: 也许沈从《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  相似文献   

13.
吴传英 《四川教育》2006,(11):28-29
在教学《三袋麦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受到教育并学会做人的道理,我让学生围绕问题“小猪、小牛、小猴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你最赞成谁的做法?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远途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这种匆忙间的选择,不仅温暖了这些学者生命史上荒寒的岁月,而且往往决定了他们后半辈子的学问走向,因为这种选择凝聚着他们的见识和裁断。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三顾茅庐》。 [片断一] 师: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最关键的人是谁? 生:刘备。 (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剧照) 师:认识他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世界》2012,(5):78-79
时势偶像、议论偶像、骚动偶像……这些都霰家给TEENTOP的肯定之称。凭借新曲《Crazy》TEENTOP的确是让大家开始为他们疯狂,以后的他们也一定值得你期待!  相似文献   

17.
京剧脸谱     
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京剧脸谱吗?你一定看过有关《西游记》的动画片吧!下面的三张脸谱是唐僧的三个徒弟,仔细看看,你能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吗?  相似文献   

18.
我来选封面     
亲爱的读者:《今日中学生》封面人物就在你们中间。他(她)阳光、健康、向上、漂亮……在你眼里,在你心中,谁才是你欣赏的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19.
《小火炬》2012,(1):40-40
你看过周锐老师的书吗?《七侠五义》《中国兔子德国草》《幽默三国》……他可是我们《小火炬》的老朋友啦!  相似文献   

20.
“张瑞,你向《小学青年教师》投过稿?”同事们看到我的名字出现在《小学青年教师》上时,有些不相信地问我。因为在他们眼中我是那么年轻.而《小学青年教师》是那么神圣,那么“高不可攀”。那是我第一次发表章.而且是在大家公认的大刊物——《小学青年教师》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