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涂皓 《教育》2013,(17):27-28
4月17日,第五届长三角教育协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以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一市的教委、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参与此次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有近30项年度活动纳入长三角教育合作活动项目,顺利达成了6项省际合作协议、7份校际协议和2份地方教育局协议。面临的三大问题长三角教育协作会商制度由上海、浙江、江苏教委和教育局创立于2009年,  相似文献   

2.
张明 《云南教育》2009,(15):39-39
我是西部的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一些地方的教研室,由于种种原因,编制偏少,教研人才严重缺乏,仅有的几名教研员日常大都湮没在行政性事务活动中,与一线教育教学严重脱节。教育界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当我有幸到南通市如东县学习考察后,  相似文献   

3.
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1月26日在南京举行,《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同时正式首发。活动总结交流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表彰奖励了2015年中小学"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学生,部署了下一阶段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重点工作。《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刊物将追踪书法  相似文献   

4.
南通教育是江苏教育的高地,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2005年5月22日下午,《江苏教育》理事单位专题研讨活动在南通举行。这是《江苏教育》理事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正式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和江苏教育报刊社的领导、《江苏教育》理事单位代表、《江苏教育》编辑部的有关同志共计约40人,齐聚南通,共赏南通教育的美景,并对南通教育现象进行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通讯》2010,(4):F0002-F0002,F0003
2009年4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启动“新中国60周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物”评选,《江苏教育》杂志、《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具体承办活动。2009年9月27日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副省长曹卫星出席揭晓仪式。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通教育文化剖析表明,地方教育文化是教育文化中最具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地方教育群态、形态、生态是构成地方教育文化的三大要素,"教育之乡"是地方教育文化的典型范式,科学发展地方教育文化的目的是创建和而不同的地方教育,地方教育文化研究具有认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江苏封建教育十分发达,道咸这际,由于科举制度的衰败,外敌入侵及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运动的接连打击,江苏封建教育逐渐式微,同治年间,江苏地方督抚虽然采取了一些恢复措施,甚至一度出现了所谓“中兴”的局面,但仍然无法改变其历史命运,江苏封建教育的衰败,是江苏教育近代启动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钱诚 《现代特殊教育》2010,(1):F0003-F0003
2009年12月29日,江苏教育传媒基金会成立暨助残公益活动捐助仪式在南京举行。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丛懋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陈勃,部分地区教育局领导和江苏教育报刊社社长、江苏教育传媒基金会理事长张策华以及部分慈善家、企业家等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和江苏教育报刊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踊跃捐款。  相似文献   

9.
教育报刊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宣传工作和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级通联站作为江苏教育报刊社在地方教育部门的工作机构,具体承担着江苏教育报刊在本地的通联宣传和发行任务。多年来,我们在江苏教育报刊社的领导和指导下.在无锡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认真按照江苏教育报刊社的要求,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面对教育宣传中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积极发挥市级通联站的工作职能.使江苏有关教育报刊在我市的发行工作能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管理》2009,3(4):79-79
2009年6月30日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范明在《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解难事谋大事办实事促发展》的文章中指出,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江苏大学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主题,强化实践特色,着力解难事、谋大事、办实事,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服务地方作贡献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改变秦朝禁私学的基础上,汉政府对私学采取了鼓励和宽容的政策。由此私学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汉代私学作为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不但填补了官学教育的空白,完善了教育体系,而且对调节现代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代思想家对治国方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设计的方案是德教为主,刑法为辅,这一主张为统治者所采纳,因而对汉代政权的延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治国方略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治理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隶属于汉朝版图,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因而,我国学者纷纷撰写论著加以研究。文章综述20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4.
“诗教”传统由来已久,经历了数千年的承传和演变后,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君子儒”“诗教”重点在“以诗为教”,汉以后诗教的重点则向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倾斜。“诗教”传统的延绵不绝使其成为国民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影响深远,弘扬“诗教”对继承优秀文化基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苏在宋元时期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官学制度,尤其地方官学、官学化书院空前发展,但私学教育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这一时期仍然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其形式主要有乡校、游学、家学或自学等几种。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繁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民族个性特点形成初步定型时期。这与汉代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教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汉武帝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大学——太学,完成了从乡村到京都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系。同时加强官吏的职官教育、军队教育、边疆地区教育以及全社会教化,完成了全社会全民族的思想统一,形成了统一稳定的民族心理,促进了社会稳定,推动了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晚清的留学教育在政府方面呈现应急留学、中体西用、精英主导等问题,在留学群体方面则体现为目标功利、知识结构中轻西重、留学资格权势把持等倾向。与此相应,晚清留学教育陷入诸多难以解脱的困境:因现代留学事业与传统专制政府之间根本对立,大批留学生反成为颠覆清政府的重要力量;政府必要的鼓励、奖励留学政策在先天不足的急迫改革环境中,在一定意义上反使诸多留学生离现代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8.
西汉开创了屯垦戍边的千古之策,这种亦兵亦农、兵农结合的屯垦戍边形式,不但成为西汉政府应对边疆游牧民族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形式,也是其经略西域,奠基大国威仪的战略选择。西汉首开西域屯田之功.大开移民戍边之风,为国家西北边疆安全和地区稳定及以后历代中央王朝进行西域屯垦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其战略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壮族古代汉文教育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壮族文人,从而提高了全壮族人民的汉文水平,也确立了汉文在壮族文字运用中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