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慕侠 《精武》2004,(6):46-48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少林功夫更是名扬四海。少林功夫在国外也极负盛名,不少国家和地区流传着中国少林拳法。特别是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流派甚多。元代,少林功夫即传到日本,日僧邵元曾在少林寺为僧并代理过主持,回国后将少林武术广为传播,被日本人民称之为“国魂”。如今在日本,受中国少林武术影响最大的武术团体应首推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员有120万之众,拳士12万之多。要说起日本少林寺拳法,就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宗道臣先生。  相似文献   

2.
  范克平 《中华武术》2005,(9):58-61
闯少林拳是目前发掘的一套存世于今且有图片、文字作著录的南派少林甘凤池拳法。据民国21年(1932年)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的《少林拳图解》一书中介绍:“(闯少林拳)为甘凤池拳法。传于万邦才。邦才传鲍永福。永福传真州徐淦林。而笔者所整理的闯少林拳,则是根据旧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  相似文献   

3.
清朝廷毁少林寺一说广泛流传于民间。久之,武术界不少同仁也有这么认定的。清廷究竟有没有毁少林寺呢?首先我们看看清廷有没有毁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 根据著名体育史学家唐豪先生在《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中对清廷毁北少林寺这一问题列表分析:无论从“康、雍、乾三朝登封少林史表”还是“康、乾间少林碑刻诸僧题名表”,或“嘉庆以来少林寺表”均可以看出,北少林寺自康熙至乾隆直至民国十四年前均没有被毁的记载,这期间的数百少林僧中,也无因革命(反清复明)而殉难  相似文献   

4.
少林拳虽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但它究竟源于何朝,产于何代,至今仍众说纷坛。一日:少林寺为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来我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达摩所创;二曰:少林拳为少林寺初期的慧光和僧稠所创;三曰:少林拳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四曰:少林拳为明代少林僧“紧那罗王”所创等等。笔者认为,以上种种观点,虽经先辈和行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苦心的研究,但由于忽视了社会背景,历史状况等网状结构的各种因素,因此,其结论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深入开展对少林武术的探讨与研  相似文献   

5.
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巨幅壁画——拳谱,彩绘于清代中期。画面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少林寺现存30多幅壁画中唯一反映少林武术的实物资料。壁画笔法工细,没有多余的艺术加工,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少林寺众僧练拳演武的各种姿态,尽现了少林拳118手基础套路。《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邮票第三图“众僧徒习武”即取材于此壁画。 拳谱壁画的绘制,有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清朝初年,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僧人参予了反清复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少林寺传奇     
跋陀开创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太室山南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寺因山而得名,清景日《说嵩》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拳法的发祥地。 据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由西域沙门跋陀创立的。 跋陀又译为佛陀,印度人。据说他出家后,一面学习禅观之法,一面漫游各地。  相似文献   

7.
慕侠 《精武》2004,(11):39-41
宗道臣对中国少林拳法的繁杂内容进行了系统整理,所以日本少林寺拳法只包括数百个法形(即动作),如被抓住衣服时如何把对手摔倒(属罗汉拳)、反扭对方的手腕把对手弄倒(属龙王拳)等。这里先从中选出基本动作加以解说。 在训练中,应密切注意自己与对手的距离,一开始对练时就要采取正确的对敌姿势和距离,以彼此手足都  相似文献   

8.
李龙 《武当》2009,(6):6-7
佛汉内家拳属于少林派系,相传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人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  相似文献   

9.
少林拳定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历代有关少林拳论述,分析武术不同拳种定义方法,按逻辑学定义概念的方法,采用“发生定义法”,定义少林拳是起源于少林寺或经其传人整理并以少林名义传播的拳术  相似文献   

10.
少林拳源于少林寺,拳因寺而得名,故名少林拳。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距登封市西北约十三公里处。寺院座北朝南,背倚五乳峰,面对少室山,系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96年)孝文帝为远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跋陀所建造,由于寺建在少室山阴的密林丛处,故得名少林寺。 少林寺的创立,吸引了四方众多的佛信徒,当时,一位名叫僧稠的和尚,曾远步江河投奔少林寺,他体格健壮“抱肩筑腰,气嘘顶上”,能“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  相似文献   

11.
万康民 《精武》2007,(5):53-53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拳法承袭宋元遗技。《少林拳法》中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明代红拳又以“西家拳”之名见载于《小知录》,清朝的《清稗类钞》中也记载有大小红拳、关西拳。  相似文献   

12.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 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3.
韩振博 《精武》2006,(4):26-27
少北拳是源于少林拳而又有所创新,且有别于少林拳的一个拳种,其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性强,风格简练朴实,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短打是少北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于单拳对手。地开十八式则是以擒摔为主的十八个短打招式,是少北拳短打三十六招的后半部分。地开十八式属近身招法,因此每一招都是上下肢的结合动作,同侧或异侧手足运动方向相反(少北拳法称之为“叉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七、清代少林寺的武术进入清代以后,少林寺仍盛行拳法和棍法,但这时出现了许多以少林寺武僧为题材的武侠小说,另外,反清复明的革命家们为了团结人民又伪造了不少关于少林寺的传说,所以使很多人直到现在也分不清哪个是事实,哪个是假说,使学者和历史家们也只好把这些都当作资料来研究。下面从有关清代少林寺的资料中选择一两种可靠的进行介绍。《鸿雪因缘图记》此书是清代麟庆访问少林寺时要求少林寺和尚练武给他看的旅游纪行类文章,  相似文献   

15.
胡振国 《武当》2003,(9):35-37
“武松脱铐”是少林南派颇具地方风格的少林拳传统套路,由清雍正年间“江南大侠”甘凤池所创,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其时,武林前辈受《水浒》中武松大闹飞云浦这段故事所启发。被武松的那种双手被缚的情况下,反制四位押解公差的高明技艺深深折服,结合自己的习功经验,深入实战演练,以应对己处劣势之下的来犯之敌,创立了本套拳法。  相似文献   

16.
黄笑宇 《中华武术》2005,(12):49-49
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轰动一时,时隔23年,《少林寺》的故事将再次被搬上荧屏和银幕。不过,这次主演不再是当年凭借《少林寺》声名鹊起的李连杰,而是从中国六大赛区、世界五大洲分赛区中遴选出的“中国功夫十八罗汉”中的佼佼者。此外,这“十八罗汉”都将签约影视公司,并参演40集少林功夫电视剧《少林寺之僧兵传奇》及好莱坞同名巨制电影。  相似文献   

17.
冷冷 《精武》2009,(12):20-22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可谓是静海县的“土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其起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僧一道两位太祖拳师云游至独流,将太祖门拳法传至独流。在长期的流传中吸取了当地流传的通背拳还有少林拳以及其他拳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劲”之说。  相似文献   

18.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少林寺与少林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少林寺,绝大多数人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少林拳和少林武术,而往往把其佛教名刹的根本置之其后。“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千百年来,少林武术以其刚劲威猛,神秘莫测称雄中华武林,傲啸世界武坛,被后人视作小国有代表性的传统功夫相中同古文化的精粹。少林寺也田之声名大噪,享誉“天下第一名刹”殊荣。这在古今中外的佛寺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0.
柳国顺 《精武》2009,(5):56-57
因为《少林衣钵真传》(以下简称《衣钵》)中记载了十八家拳法,并且有“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的文字。所以,多年来螳螂拳界便以此为根据,认定了螳螂拳是“十八凑”而成,即螳螂拳是集合了十八家拳法的精华创作出来的。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位列第十八家的“王郎的螳螂”竞达到了技压群雄的“总敌”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