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殷王番的《河岳英灵集》总结了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 ,同时潜隐着对前代诗风尤其是六朝诗风的深入反思 ,发展并新创了“风骨”、“声调”、“兴象”等几个诗学范畴 ,影响极为深远。《河岳英灵集》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承接了初唐史家 ,四杰、陈子昂诸人对六朝诗风的不断矫正与引导 ,对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至盛唐诗歌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唐人对六朝诗风的反思入手 ,来探讨殷王番诸人的理论与实践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 ,它以繁盛的创作成果为对象 ,体现选家的主观意图和当时的文学思想。现存“唐人选唐诗”10种 ,涉及整个唐代 ,遍及各个流派 ,且标准各异 ,目的不一。其中 ,盛唐殷的《河岳英灵集》崇尚风骨声律兼备 ,涉及盛唐诗歌与汉魏六朝的继承关系。中唐元结的《箧中集》意趣风雅 ,倡导诗经精神。晚唐韦毂的《才调集》追求审美的丰富多彩 ,具有广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河岳英灵集》是盛唐人选唐诗的代表选本,其选录标准"尚风骨"、"重声律",体现了盛唐人的诗意怀抱和诗学理想,反映了时人眼中的盛唐气象,对今天了解和把握盛唐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殷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神来"理想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殷璠瑶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璠“神来””理想的典型代农。  相似文献   

7.
从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诗人评语的文本解读出发,选取他对盛唐诗人高适的评语并结合其所选高适的部分诗歌作品,分析评语的具体意义。总体把握评语中"胸臆语"、"风骨"范畴的内涵,研究高适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将其还原到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以期对殷璠的品评做出更为细致和较为合理的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8.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瑶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瑶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彤 《天中学刊》2012,27(5):50-53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多次提到"理"这一术语,它们的含义各有不同,既包含儒家积极入世之理,又包含禅理、玄理,体现了殷璠对诗歌内容的要求。这与殷璠所处盛唐时代儒、道、佛思想大融合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殷墙《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奇”者,别创新路,尽脱超凡,不拘陈套。《蜀道难》“奇”在何处?前人已有相关的评论,本文试在前人说法基础上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适作为盛唐时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生前未入“文章憎命达”的怪圈,身后虽与岑参齐名,然不若岑氏之多入选家法眼。今仅就《河岳英灵集》所选13首诗,与它本比勘,发现异文若干。前贤时俊多出校记而鲜有按断,现从诗人之际遇,诗歌之意境,古体诗之音韵,近体诗之格律诸方面加以分析,给出“各从其长”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璠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璠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岳英灵集><丹阳集>是盛唐殷璠所编的唐诗选本,也体现了他的诗学观声律、风骨并重.而且殷璠首次提出了"兴象"这一美学范畴.殷璠的诗学理论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陶翰诗歌具有"多兴象"、"备风骨"、"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个方面的特征。"兴象"的特点多存在于陶翰写景诗与部分赠别诗中,"风骨"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其边塞诗与其余的酬赠诗里,而其怀古诗等则兼备了"兴象"和"风骨"两方面的特征。作为唐人重要的诗学理想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兴象"与"风骨"在陶诗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陶翰也以此入选《河岳英灵集》。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可以理解陶翰是那个时期"时代共同风格的才华洋溢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张佳 《现代语文》2010,(4):13-15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诗人,他潇洒不羁、充满浪漫豪气。其诗歌创作形式多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但在盛唐诗歌选本《河岳英灵集》中,所选李诗种类、数量均很有限。本文试从该选本的编著者殷璠的选诗标准出发,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殷瑶《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首千古奇诗的主旨,唐代以降,即见仁见智,众说纷坛,成为聚讼千年的诗学之谜。本将古今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一概述,并就这一问题的教学处理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兴象”是盛唐文学理论家殷皤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本文以理论与创作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殷番的“兴象”说进行研究。从创作主体入手。对“兴象”说进行重新阐释,殷璠“兴象”说的理论内涵是指一种带有盛唐诗人审美特征的具有诗人深厚的思想和充沛的情感,并且具有感发性、语言凝练自然的审美意象。“兴象”说对于矫正齐梁浮靡文风和总结盛唐时期诗歌总体特征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又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具有开启意义。  相似文献   

19.
《蜀道难》是李白“送友人入蜀”时,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友人旅途艰险的担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说《蜀道难》是李白诸多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也是我们了解李白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殷瑶《河岳英灵集》中称《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诗作中高超的艺术想象,充满张力的描写与抒情,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它的高潮,而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则是在盛唐时期,即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代宗大历初年.所以,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序>中,认为唐诗是在开元十五年后,才达到了声律和风骨兼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