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2.
《葡萄沟》一课讲读设计□吉林王显才教学目的:1.通过本深教学,使学生理清新疆的葡萄沟以及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的各自特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训练学生说完整的句子。3...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 :葡萄沟)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 :是个好地方。三、细读课文 ,指导朗读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一段。1 学习第一段。(1)学生读第一段 ,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葡萄…  相似文献   

4.
围绕目标,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九义”小语教材第四册第23课《葡萄沟》教例评析平南县教研室徐小玲【教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  相似文献   

5.
一、是过分“热心”的教师? 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遗风,和当下追寻课堂“精彩”的迫切心态,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上变得过分“热心”,常常考虑自己如何教得出彩、方法时尚。我曾听一位教师上《葡萄沟》一文,课始,教师从“葡萄”两字的学习引入,比较两个字的异同;接着让学生说说“葡萄”和“葡萄沟”有何不同;然后问“葡萄沟在哪里”,让学生找出文中三个地名——葡萄沟、新疆、吐鲁番,并让学生把这三个地名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其实这些环节的教学,只要让学生读读课文开头一句话“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便什么都明白了。我想,这位热心的教师不会是怕学生读不懂这个句子吧,也许总想在方法出新、引人眼球上下点工夫,否则干吗花那么多时间在这既非课文重点,也非难点之处呢?  相似文献   

6.
《树叶画》是九义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说话训练。上此课时正值初秋时节,教学中我们依据“玩玩———做做———说说———夸夸”的思路设计本堂说话课。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拾落叶,一边认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形状。一、赏画揭题1.一上课老师说:“小朋友,老师收到了一份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六幅树叶画请学生欣赏)老师问:“这些画漂亮吗?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画都是用树叶拼成的)2.老师小结:“原来用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拼贴成画。我们给这样的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树叶…  相似文献   

7.
小超 《小学生时代》2011,(10):26-29
咱们新疆好地方走进吐鲁番前,我们先了解三个关键词,必须的。一、葡萄沟。(吐鲁番的葡萄熟啦……想想,这是哪篇课文?)葡萄沟是一条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的峡谷。  相似文献   

8.
“三疑”是《不倒翁》这一课教学的主线条,即“生疑———释疑———存疑”。抓住这条“疑”线进行实验教学,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效。1生疑新课开始,让学生玩大小、造型、色彩、制作材料不同的各种不倒翁。提示学生:谁能玩倒它?营造热烈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生疑:不倒翁为什么不倒?2释疑实验一:牙签扎橡皮泥。用牙签扎上一团橡皮泥,倒立在食指上(见图1)能否立住?怎样才能立住?为什么?结论:上轻下重立得稳。实验二:对比演示(1)号和(2)号不倒翁(见图2)。制作说明:(1)号和(2)号的制作材料均为挖空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社会课课堂教学结构列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守梅 《云南教育》2000,(11):14-15
一、“三段型”结构“三段型”结构就是一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认知———领悟———内化”。认知 ,指认识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 ;领悟 ,指从中领悟道理 ;内化 ,指内化认识 ,激发情感 ,促进行为动机的形成。有位教师教学第一册《家庭与社会》一课 ,首先出示四个小家庭的挂图问学生 :这一幅幅小图中的成员生活在一起叫一个什么?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组合在一起又叫什么?让学生感知“家庭”、“社会”的概念。接着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1.由事入理———引导学生口述图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正在工作。2.由情入理———引导…  相似文献   

10.
张咏梅 《山东教育》2002,(13):31-32
(第一稿)教学目标:1.复习生词,掌握生词的读音,复习“得”的读法。2.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3.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节。教学重难点:目标2、3教具准备:灯片2框,词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查词语:植物、知识、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许许多多、四海为家。2.查多音字“得”的读法,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标出。2.谁能说一说?(板书蒲…  相似文献   

11.
《电子线路》课堂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群 《职教论坛》2002,(24):41-41
《电子线路》是一门电子电气类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笔者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善于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导思维的原动力。以“问题”带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而,能否达到这一目的,设计问题是一个关键。通过多年教学,我认为设问应注意:1.数量要适可。每堂课以3~5个问题为宜,若问题太多,容易导致教学从一个极端———“满堂灌”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不利于学生轻松发挥。2.要理论联…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1.课题:PEPEnglishBook2Unit2PartBMyFamily2.教材内容:这一单元在第一单元学习完“介绍朋友”的基础之上,主要学习“介绍家庭成员”。本课共分两部分,一个课时完成。(1)Let’stalk.(2)Let’spractise.第(1)部分以两个孩子观看家庭录像为背景,引出一段对话,在前面所学句型的基础之上做了一些补充,还教给学生一些感叹词:cool,great,woo。第(2)部分是为了巩固第(1)部分内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同时还将学习一般疑问句“Isshe/heyoursister/brother?”3.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渠道应放在课堂上,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今后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学期高三(2)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实施了“分组教学法”实验,高三(4)班为对比班,在此谈一些体会,望同行批评指正.1 实验目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问题,达到“2+2>4”的效果,使他们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2 实验程序(1)分组:把全班…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葡萄沟》,我在课前作了这样的预设: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谈谈“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以此引发他们多读描写葡萄和葡萄干的语言,再让学生选择重点内容———“葡萄干”,创作广告语。学生初读课文后,一个个都很踊跃:生A:葡萄沟的葡萄真多呀!生B: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生C:葡萄干的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非常有名。这些体验都是我预想到学生应该回答的,课堂朝着我的预期顺利地发展着。这时,学生D站起来说:“我对课文中‘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好’字印象最深,一个‘好’字涵盖了几个方面,不仅仅指葡萄好,…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掌握“对边折”、“对角折”、“反复折”、“向心反复折”等折纸方法和折纸的基本功,为纸工劳动打好坚实基础。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想像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细致、耐心的劳动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折纸的基本方法,并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会识别各种折叠符号,并能按图义熟练操作。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关于《纸的折叠》一课的教学课件(2)实物投影仪、笔记本电脑(3)彩纸折叠的小…  相似文献   

16.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在“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中,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一下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一、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一位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过新年》的部分环节:1.教师与学生在歌曲《过新年》的音乐声中挂灯笼、贴春联。2.学生分组讨论后上台表演过年的趣事:放鞭炮、吃饺子、拜年收压…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23-8”。教参的要求是抓住“退位”问题讲解:个位上3减8,不够减,应从十位上退“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13减8得5;十位上2退去1得1,合起来是15。为了实现教参的意图,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课始,教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23-2,学生很熟练地答了出来,教师随即将减数“2”改为“8”,问小朋友:“23-8=?”小朋友无法回答。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减数‘8’比被减数个位上的‘3’大,怎么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课堂教学很快进入下…  相似文献   

18.
春天来了     
年级:小学第四册教学内容:歌曲《郊游》欣赏《嘀哩嘀哩》(人音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演唱《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在学会歌曲后能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郊游》。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春天》的各种作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点击课件,播放音乐《嘀哩嘀哩》,迎接学生进教室。2.与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3.谈话引题:春天在哪里?大地的景象有什么变化?1.引题:这么美的春天,你最想做什么?2.点击课件,播放歌曲…  相似文献   

19.
如何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题:。。。。。。正确解答:错因:启示:相关知识:试卷讲评是考试后反馈的关键一环。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上好试卷讲评课,以下工作必不可少。一、明确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概括起来,试卷讲评课要达到以下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  相似文献   

20.
在公开课上,笔者先后听了两位教师教学《葡萄沟》一文中“蒸发”一词。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当出现“蒸发”这一词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蒸发就是液体表面缓缓地化为气体。这时,该教师怕学生听不懂,紧接着又赶忙补充说,小朋友把洗湿的衣服晾出去,晒干了,这就叫蒸发。学生听后似懂非懂。另一位教师则以学生的感性知识作依据,想方设法启迪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他是这样教学的:师:你们吃过葡萄吗?它是什么滋味呢?生:吃过,葡萄酸而甜。师:你们吃过葡萄干吗?它又是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