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考释     
以下是人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因现有的各种工具书(包括最新出版的词典在内),对这些成语或者未经著录考明,或者考释不够恰当。故试作考释如下。〔惊涛骇浪〕骇,使人惊惧。指令人惊惧的大风浪。常比喻险恶的环境和遭遇。《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三次修订本)、甘肃师大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内蒙古大学鲁歌、陆永俊、孙玉溱编《汉语常用成语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都收录了这条成语,并作了注释,但对达条成语的出处均未  相似文献   

2.
一、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有个成语叫“鸡鸣狗盗”,大家听说过吗?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总结:成语“鸡鸣狗盗”是指卑微不足道的技能。关于鸡鸣狗盗还有一个典故,请同学们看第265页的注释③。这也是鸡鸣狗盗一词的出处。典故是通过孟尝君依赖善鸡鸣、狗盗之技的士的帮助得以脱险的故事,来表  相似文献   

3.
我们形容一个人做事思想不集中,常用一个成语“心不在焉”,与之意思相仿的还有一个成语叫“心不在马”,它们都有典故出处。  相似文献   

4.
祝鸿熹 《语文新圃》2008,(11):35-36
大量成语包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语词,这就是所谓"典故",不少成语必须了解典故方能理解有关古语素,从而正确理解、使用相关成语.……  相似文献   

5.
成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体态成语比其他类型成语更传神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传统。文章通过对体态成语典故出处和后世运用的分析,探究其社会文化内涵,旨在更好地运用相关成语,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在长期的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一种固定短语。多数成语只有一个出处,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故事。但也有一些成语有双重出处,是由两件相关的事或两个相关的词语拼合而成的。我们称这种源出两处的成语为拼合式成语,下面试举两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蒋亚东 《语文知识》2000,(11):40-44
成语当中,有的古今词义不同,有的感情色彩难辨,有的包含典故,有的具有比喻意义,我们在理解和运用成语时,如果不懂古今词义的差异,不知典故出处,不辨感情色彩,不明比喻意义,就容易被它们的假象迷惑,望文生义,发生错误。下面将一些容易被误解和误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中注重典故性成语来历及出处的讲解,会有助于学生对英语更好地理解、记忆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们说话或作文,适当运用些成语或典故,能增强表现力和说服力、生动性和趣味性、笔者推荐一些故事精要,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成语或典故的出处,为作文作些“备料”。  相似文献   

10.
成语与名人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大多数成语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怪不得老外学汉语最怕的就是成语。其实成语也很有趣。成语也造就了很多名人,有些名人也与成语息息相关,有些人因成语而流传千古。比如孙山(名落孙山)、墨子(墨守成规)、叶公(叶公好龙)。下面就与成语息息相关的一些名人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赵永清 《语文天地》2011,(17):27-30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在运用成语过程中,常有人因"望文生义"或"孤陋寡闻"而误用。笔者所列高频误用成语80例,意在帮助人们规范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短语。因成语凝练、言简意赅、恰当使用,能更准确地表达意义,所以被人们沿用。然而,由于绝大多数成语都有出处,或出自典故寓言,或出自古诗古文,因此很多成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在运用成语过程中,常有人因“望文生义”或“孤陋寡闻”而误用。笔者所列高频误用成语80例,意在帮助人们规范使用语言之精华——成语。  相似文献   

14.
我们形容一个人做事思想不集中,常用一个成语"心不在焉",与之意思相仿的还有一个成语叫"心不在马",它们都有典故出处。"心不在马"一语出自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喻老》:赵襄主学御(驾驭马车)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追赶,这里  相似文献   

15.
贾凤伦 《考试周刊》2010,(35):35-36
在中日两国人民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人不仅借用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也包括汉语成语、谚语。日语吸收和借用汉语成语、谚语的形式很多,有直接借用的,也有翻译成日语的。直接借用就是书写形式和意义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本文就这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和用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文言典故?古代诗文等文言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及短语。追根溯源,典都来自旧有的典籍。用典,就是用典故说事,以较少的词语或短语引举特指某一古事,或者用古语以表达更多的今意。一.明用与暗用所谓明用,是指不但照录原文,而且还指明出处,用典故效果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所说的意思。例如:(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相似文献   

17.
《〈还乡梦〉自序》一文既是自序,又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全文不论是交代自己的经历、行踪,还是叙写这本诗集的创作意图,都引用了中外散文、小说中心语句或者典故、成语、古诗来阐明文旨。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粹,是汉文化千百年来的积淀。学会使用成语,对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效果与层次,有不小的作用。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在我们收到的来稿中,不少习作都能较好地使用、运用成语,更有一些同学直接以成语为写作内容,写出了不错的文章。这里刊登的两篇习作,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用好成语的关键,是弄清成语的含义。汉语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但不少成语必须弄清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它的意思和用法。如“毛遂自荐”,故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他自己向平原君推荐自…  相似文献   

19.
常用成语考     
以下是见于《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中出现的部分成语。目前常见的几种工具书(包括最新出版的成语词典在内),对这部分成语的来源出处或者尚未考明,或者考释不当。这里对这部分成语的出处提供一点资料,以备教师同志们参考。 [异口同声]“大胡子张全宝又威逼群众说:‘这七个人是好人是坏人?’群众异口同声地说:‘好人!好人!’”(第一册第六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意思是众口一词,所有的人说出同样的话。  相似文献   

20.
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足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仅目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条目就达数百条之多。大量的邯郸成语典故被人们所使用,诡朗了邯郸成语典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也说明了邯郸成语典故蕴含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予以研究。本文拟就对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予以阐述,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