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侃 《政治课教学》2008,(10):53-55
一、案例背景 校本教研是快速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得到了创新和丰富,而各种形式的教研都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在一次系列教研活动中,从“台前”到“幕后”的角色转变使我能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研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注重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促进教师和幼儿双向发展的实践形式.园本教研活动是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校本教研在理念、功能、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校本教研重视行政管理,忽略专业引领;教研内容聚焦课堂教学,漠视其他主题;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教研活动难以吸引其他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有:深思校本教研的本质属性,明确教研活动的应有品质,树立教研人员的专业意识,呼吁学校制度的专业保障,教师应具有教育研究和专业成长的真诚愿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数字化微格教学技术的逐渐成熟,微格教研在改革与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越显其灵活性和实效性。本文阐述了微格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就如何利用网络数字化微格教研系统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越来越被学校重视,各种形式不同的教研活动也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着。“教学-问题-归因-设计-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是基于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状态,直接影响校本教研的效果。我们通过“教师论坛”、“主题教研”、“网上教研”等形式,实行校本教研的全方位管理革新,坚持走“研训一体”之路,扎扎实实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校本教研悄然融入了教师的生活、走进了教师的心田。从而,有效地引领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促进了其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校本教研在理念、功能、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校本教研重视行政管理,忽略专业引领;教研内容聚焦课堂教学,漠视其他主题;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教研活动难以吸引其他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有:深思校本教研的本质属性,明确教研活动的应有品质,树立教研人员的专业意识,呼吁学校制度的专业保障,教师应具有教育研究和专业成长的真诚愿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的视角,阐述线上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研的各种新模式。笔者认为线上教研新模式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出线上教研与线下教研融合开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好切入点,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主阵地,也是指导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最主要的团队。文本以某小学数学教研组及12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2016学年起持续两年跟踪研究该教研组如何通过"一课比较"的教研形式突破频率低、参与意愿低、评价低的教研活动困境。研究数据表明"一课比较"教研形式以"三提升"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提升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积极性;二是帮助教师较好地掌握课例研究的方法,从科研成果和MPCK水平两方面较为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促进教研组建设成尊重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舞台。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能源.也是县级以上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托。为破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力量相对单薄、形式相对单一、行动相对被动、效果相对不佳的困境,我们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精神,在义务教育县级管理为主的大背景下,实施了“3333”单元教研的改革创新策略。以期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海盐教师博客是国内最早开展网络教研的博客社群,4年来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研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持久的实践与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海盐教师博客创建的背景和宗旨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首先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力量毕竟有限,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功能明显薄弱,备课组活动缺少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因此,校本教研需要外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心教研组是县(区)、片区和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中的一级组织,它置身于具体的教育环境和范畴,围绕教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以“教、研、训”为一体开展活动。同时,中心教研组还通过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在交流研讨、理论培训和专业引领中,帮助各校确定教研方向,细化教研内容,促进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提升,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以“需要”为动力,创设和谐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改变以往的自上而下、专业人员搞教研的做法,将生硬的、缺乏活力的教研活动变为教师的内在的需要,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此,中心…  相似文献   

13.
孙卫华 《现代语文》2011,(9):142-143
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的重要理念,立足于以校为本的教研评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评课这一看似简单考估活动现实教学中往往被人们忽视,新课程背景下的评课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而非有效的教学体悟和反省。因此,创新教研活动中的评课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展开教师同事间的交流与互助,才能真正激发教师自觉地专业成长内驱力,实现课程改革与教师共同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往往存在教研时间投入少、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有待提高以及教研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构建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可以促进教师教研发展。建议加大投入建设网络平台,坚持教师为本、资源共享原则,统筹规划满足教研需求,建章立制保障网络教研有效开展,同时把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工作相结合,取长补短,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研活动,因此,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是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几年前,我们曾对全区小学数学教研组作过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着诸如活动无序化、形式单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使教研活动成为摆设,更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此,我们选择了本区西部一所小学作为对象,研究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改变薄弱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校本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的发展需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提升。而在倡导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区域教研活动仍然是教师日常业务研修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区域推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笔者重点对教研活动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谈到教研活动,人们自然会想到听课、说课、评课、磨课、辨课等组织形式。确实,这些是当前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相对而言,关于命题的研究,或许因其所需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又或多或少地可能会带上些“应试”的嫌疑,所以在一线的教研活动中很少作为一种教研组织形式而被明确提出。事实上,命题研究着重聚焦“考什么”和“怎么考”,与“教什么”和“怎么教”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不仅是充实教研活动内涵、提升教研工作效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绍兴市上虞区教学研究室开展的“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方式创新”的课题研究,明确了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的思想内核、内容指向,并形成了内外兼具的“多向互启式教研”、点面结合的“多环融合式教研”、前后贯通的“多维全景式教研”等多种实践形式,无论是在教研理论还是在教研实践上,都体现出了较好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切实提高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的可行举措有:从组织专题学习入手,让全体教师从情感上接受校本教研新理念,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自觉性;创新“校本教研”模式,突显学校特色;通过创设教师自主发展的教研环境,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加速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活动是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的有效形式。但在以往,学校教研活动由于受到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专家聘请、教师个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参与面还是在参与质量上都不够理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交互平台为学校教研活动实现“促进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目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推动教研发展,引发教研形态转型。文章在梳理网络技术支持教研形态演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教研”是信息化教研发展的高端形态,其内涵表现为:以多维空间的开放互通,优化教研生态环境;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教研活动场域;以教师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教研形式创新;以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成长为核心,推动教师质量和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同时,从教研主体、环境、内容、过程及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教研”的关键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以下研究发展趋势:以研究范式转型来构建“互联网+教研”理论体系;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研应用的创新融合;开展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教研”服务的综合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