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该在艺术史上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当它登陆中国之后,却遭到了高雅艺术审美和通俗大众审美的双重拒斥。这一现象,与其“表现的失当”和“过度的解构”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行为艺术自身传达机制的严重偏差,致使它在注重感性体验的大众审美中丧失民众的认同;又由于行为艺术对“生命的尊严感”恣意亵渎,致使它在强调理性分析的艺术界也饱受排斥、唾弃。  相似文献   

2.
李海永 《文教资料》2012,(22):75-76
缩微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现代行为艺术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当代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行为艺术在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该在艺术史上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当它登陆中国之后,却遭到高雅艺术审美和通俗大众审美的双重拒斥。这一现象,与其"表现的失当"和"过度的解构"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方后现代语境下,人的主体价值失落,对立、混乱、荒诞成为时代的特征。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和范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异化的当代社会及人类的审美需要。曾经被遗忘在美学边缘的"丑"彻底打破了美的独尊地位,并在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身体审丑"的热潮。达利、毕加索、弗朗西斯·培根、马克·奎恩等现代艺术家以及行为艺术作品彰显了后现代身体审丑的魅力,但消费语境下大众对丑的过分迎合也引发了对丑的未来和审美理想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行为艺术从一出现就是和美背道而驰的,由于"艺术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这一定义的不周延性,我们很难区分真艺术与假艺术.从艺术的概念和本质要求方面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所谓的行为艺术并不是人类以真实情感所创造的美的精神产品,不是真正的艺术,将其称做一种行为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5.
行为艺术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演变成一种独立、经常发生的艺术活动,对这一时期的行为艺术研究是必要的,分析这一时期行为艺术作品中的反思精神,可以明确行为艺术作品的特征,理解行为艺术在社会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它的反思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反思;二是对社会状况和公共问题的反思;三是对文化以及艺术本身的反思.在教学中重新认识行为艺术的反思精神并利用这种精神来反思教学,有利于师生在分析中理解行为艺术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对行为艺术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并以其中的理念来审视当下的教学活动,对其以后的教学和绘画创作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为艺术“离艺术已经越来越远,并开始走上反艺术的道路.文章试图通过阐释“行为艺术“产生的意识基础来说明它的本原是艺术家无意识的反人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对后现代行为艺术的艺术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艺术作为前卫形态的试验艺术,引起了艺术界空前的关注,面对非议和疑问,行为艺术到底何去何从,它的发展已成为最紧要务。从艺术的角度对行为艺术进行多方位审视、关照,用美学范畴的丑、艺术存在方式、美感欣赏的活动等美学思想来看行为艺术,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匡正当今对行为艺术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大众艺术对于一个现代的人来说不算陌生,它是随文化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文艺殿堂里蒸蒸日上,不少的人对其青睐有加。大众缘何对之喜爱?这和大众艺术提供的那种特殊的愉悦有关。本文目的在于分析大众艺术愉悦生成的社会原因,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愉悦作为一种情感,是客观刺激与审美主体的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二、“社会的人”要求艺术把愉悦性放到突出的位置;三、愉悦生成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人类行为艺术的载体.民族不同,文化各异,因而在语言行为艺术上就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了解英汉语言行为艺术在人际关系、社交礼仪和审美取向三方面的差异,对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不同语言文化因素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用动漫艺术对经典童话进行再生产,是伴随20世纪后期经典消费浪潮而出现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现象,动漫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它有特定的内涵及现代特性,动漫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它又解构消解了经典童话原有的审美特征和深度意义。它糅合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童话艺术,是童话的艺术新宠。它解构经典童话的再生产,促进经典童话的艺术再创造,开拓出了一个美丽的大众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