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老师在学生学习“列方程与解方程”(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九册P105~P129)这一内容后,上了一堂“扑克游戏”的活动课: 一、玩扑克游戏,发现秘密师:(拿出若干张剔除王牌的扑克牌分发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李晓君 《湖南教育》2007,(3):40-40,39
我在学生学完了简易方程这一内容之后,上了一堂“扑克游戏”活动课.一、玩扑克游戏,发现秘密师:(拿出若干张剔除了大小王的扑克牌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扑克游戏:请你们将自己手中的那张牌的点数乘以5,再加上6,然后把  相似文献   

3.
教学“加减法速算”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算理,教师可引导学生玩下面的扑克游戏:有两张1点、两张2点、两张10点的扑克牌,让学生思考:要得到15点应取哪几张牌?如果15点再加上10点,又应取哪张牌?如果15点再加上9点,那么又应怎样取牌呢?这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已取的牌中退出一张1点的牌,就达到了15点加上9点的目的。(板书:15 9=15 10-1)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101~105页例2。教学预案:一、引入1首次抽牌:感受“一定”、“不可能”(1)活动:(出示四张扑克牌背面)这里有四张“A”,只要你能从中摸到一张红桃“A”,那么,你就能得到波比兔铅笔一盒。谁愿意试一试?(请二位学生依次上台摸奖)(2)反思:其实,谁来摸都不可能摸到红桃“A”,知道是为什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四张扑克的牌面:均为黑桃“A”)(3)追想:假如在这四张牌中继续摸下去,摸的结果会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重点板书:一定、不可能)2再次摸牌:感受“可能”(1)调…  相似文献   

5.
玩扑克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巩固表内乘除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游戏材料:每组一副写有1~10各数的扑克。 游戏程序:(1)每两个学生分成一组。 (2)同组的两个学生各自摸两张牌,一人说出自己手中两张牌上数字的乘积。另一人猜这两张牌上的数字分别是几和几。  相似文献   

6.
扑克游戏     
活动目标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无穷 ,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学生每两人一副扑克牌。适用年级 :四———六年级。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规则 ,表演游戏。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扑克游戏。板书活动课题 :扑克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投影出示) :老师先从一幅牌(54张)中抽出30张正面朝下放成一撂 ,再请一个同学从剩下的牌(24张)中任意抽出3张 ,每张牌的点数(J、Q、K、大、小王都当作10点)不足10点 ,差几…  相似文献   

7.
陈飞 《小学生导读》2009,(11):24-24
数学活动课上,陈老师手拿一副扑克走进教室对大家说:“今天这节课我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这儿有54张扑克,我和任意一位同学轮流拿牌,每人每次最多拿5张,最少拿2张,谁拿到最后1张,谁就获胜。”  相似文献   

8.
自制扑克 游戏目的: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熟悉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游戏材料:硬纸片若干、剪刀等。 游戏程序:(1)用硬纸片剪成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将四角剪成弧状,共36张。 (2)在做好的牌面上分别写上分数、小数,画好图案,各12张(写分数和小数的牌,数字可写在两头的左  相似文献   

9.
教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教师通常要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以巩固运算方法。这种练习方式相当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教师改变一下练习方式,情况就大不一样。上课时,教师拿出几付扑克牌,告诉学生这节课玩扑克游戏。学生一听,兴趣就来了。教师介绍玩的规则:4个人一组,每人手中有同样多的扑克。游戏时,4人同时每人出一张牌,然后根据4张牌的数字,运用加、减、乘、除以及括号,列出算式,使其结果是24,最先说出算式者获胜,就能得到桌上的4张牌。游戏结束时,谁手里的牌最多,谁就获胜。比如,4人出…  相似文献   

10.
小明的爷爷是个“旅游迷”,他从苏州玄妙观的地摊上买回来一副共有九张的扑克牌.每张扑克牌的大小一样,但面上印的不是通常扑克所印的图案.每张扑克牌正反两面都印有数字,并且反面的数正好是正面数的“反写数”(如89的“反写数”是98).下面是九张扑克牌上正反两面的数.  相似文献   

11.
1.扑克游戏例1 3张扑克牌如图1(a)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如图1(b)所示,则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第八册“数的整除”一章中,概念较多,有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学生刚接触时,容易混淆,在运用这些概念时,时常发生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概念,我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扑克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游戏一般以4人一组为宜,每组一副扑克,去掉大小“王”,每张牌代表一个自然数,J、Q、K分别代表11、12、13。游戏时,按下列规则进行。1.胜者先发牌(首盘大家商定)。首发牌者按某概念提出要求,可发一张或几张相同的牌。2.后出牌者出的牌…  相似文献   

13.
扑克游戏     
一张牌可以睡个懒觉,一张牌可以逃学一次,一张牌可以不做作业……这可不是一个天真又懒惰的学生写出来的愿望清单,而是乌伯特·盛旦老师发明的扑克游戏。  相似文献   

14.
英语扑克     
我家有副“英语扑克”,不是花钱买的,也不是朋友送的,是我妈妈亲手做的。每一张“扑克”都浸透了妈妈对我的关心。每一张“扑克”都倾注了妈妈对我的希望。从我开始学英语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有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因此,数学教学要不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们设计了“玩数学扑克”的游戏。比如巩固“6的组成”时,同桌两人拿出每种花色的1-5共加张牌做“两牌凑6”或“藏牌猜牌”的游戏。学生在玩中思考,玩中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天,慢慢又要开始数数了。不过,这次可不是因为他被罚站,而是爸爸在沙发底下发现一张扑克。那是一张“红桃3”。爸爸拿在手里,自言自语:“奇怪了,怎么会有一张扑克呢?这是不是我们家那副扑克里面的呢?”他一转头,看到慢慢站在旁边,便说:“慢慢,请你来数一数我们家这叠扑克有没有54张。如果正好少一张,那少的可能就是这张。”慢慢记得昨天自己在沙发上玩扑克,一不小心,掉了好几张到沙发后面,他找了半天,这张说不定就是自己没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你算我取     
小灵通拿出一副扑克牌。“哈,要比赛扑克呀?”有人问“,是斗地主,还是争上游?”小灵通说:“咱们玩的都是和数学有关系的,不仅可以娱乐身心,还能开拓思维、启迪智慧!”“那就更好啦!怎么玩?”大家争相询问。“这么办吧:你们在A ̄K,13张牌中任意默记一张。”说话间将扑克交给了学  相似文献   

18.
对游戏的爱好是人的天性.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在扑克牌游戏中学习有理数四则运算的玩法.大家知道扑克游戏中有多种比点数的玩法,参加者各抽若干张牌,牌点相加刚好为某一数值则为赢家,超过则爆牌。其中有一种叫凑“24点”,每个参加者最多抽4张牌,牌点相加为24者为赢,大家都不足24,则多的为胜.我们把这个游戏改进一下,就可以使这一玩法延伸到有理数,具体如下:准备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其中A代表1,J,Q,K分别代表11,12,13),设定红花色为正数(如红桃5为5),黑花色为负数(如梅花8为-8),随意从中抽出4张牌,然后用这4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通…  相似文献   

19.
板凳的竞争     
2003年我又负责组织学校小学部的元旦联欢晚会,几个学生提议要玩“抢板凳”的游戏,我爽快地答应了。九个学生,八张板凳,我在一旁敲着鼓点,学生则围着板凳奔跑。当鼓声停止时,学生必须迅速地抢张离自己最近的板凳坐下,没有板凳的则被淘汰出局(板凳也相应地减少一张),然后游戏接着进行。谁坐到最后的一张板凳,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扑克游戏是这样的: 把1,2,3,4,5,6,7,8,9,10,J,Q,K这十三张扑克,按一定的顺序叠放在一起,背面朝上,抓在手中,先把最上面的一张移到牌叠的底部,再把此时最上面的牌发到桌面上;接着还是把上面的一张移到手中牌叠的底部,再把此时上面的扑克发出……如此不断进行,直到发完为止.要求发到桌面上的牌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即按1,2,3,4,5,6,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