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生物体稳态的维持需要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供应,能量的供应推动着物质的变化。能量代谢在细胞代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ATP作为能量"通货",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历年高考试题都会涉及ATP的结构、利用、合成和分解等知识点,其中2016年全国生物Ⅰ卷29题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在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呈现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实现自身物质组分的组建和破坏,使生命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换言之,生命系统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并通过信息输入和输出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在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呈现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实现自身物质组分的组建和破坏,使生命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换言之,生命系统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并通过信息输入和输出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尿素人工合成的成功,曾被认为打破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之间的界限。但是尿素并没有生物活性。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那时,科学家还不能合成蛋白质。1886年,俄国一位科学家曾尝试用氨基酸“装配”蛋白质。他先将蛋白质分解,把得到的氨基酸放进试管里,加进一些  相似文献   

5.
对“减负”的生命意义的悟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起“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处?我们感到,从人的生命层面考察,分析什么是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这一基本问题,也许对“减负”有所启发。一、“负担”:人的生命运动之规限人同宇宙中的各种事物一样,乃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都在一定时间、空间以不同形式运动着,运动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根本属性。人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是:人有生命,但不是一般的…  相似文献   

6.
物理教学中的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中学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物理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选自一九五九年三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是一篇饶有趣味的说明文。它从生物由于生命活动的维持、生长发展的需要出发,说明一切生物是如何获得食物的道理和过程。 文章开头先从具体事物着笔,提出生物需要很多构成躯体的有机物质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而构成生物躯体、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有机物质、能量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成为课文中心“食物从何处来”的前导题。答案是:从食物中来。文章很明确地指出:“一切生命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就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的食物。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宇宙是一个自然平衡的世界 !无论是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无论是有思维的人类或无思维的动物,都在遵循这个原则,难以逃脱它那“法力无边” !  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反应;从解方程式等数学公式的推算到定理的逻辑推理证明;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能量守恒定律;从生命进化到器官退化;从人的生理运动到心理运动;从书法到音乐;从日有所思到夜有所梦;从舞蹈到美术;从社会发展到政治结构;从企业组织到经济运行;从地球运动到生命运动;从黄金分割到人类爱情;从无生命物质的物理化学结构到有生命的组织结构;从发光的恒星到不发…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证明,磷元素及含磷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生物膜、ATP、核酸等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必要参与者,维持着机体的正常运行,在生命从胚胎发育到衰老的过程中,磷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是教育的中心.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使人有知识,虽然我们也知道“空无一物的袋子是竖不起来的”。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所以.他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11.
王昕 《现代语文》2006,(3):68-69
原欲(Libido),按照弗罗伊德的理解,就是人的基原欲望“爱的本能”。它蕴藏在“本我”中,是生命能量之源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原始的内趋动力和终极原因。尽管弗罗伊德声称“原欲”是比“性欲”包含更广的生理机能——“爱的本能”,实际上,二在他那里并没有多大的区分。苏童在小说创作中表现了对原欲的敏感和迷恋,原欲成为他笔下的生命难以抗拒的生命动力,也构成了他的许多小说叙事的张力。苏童喜欢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深入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挖掘人的深层原欲。在苏童的笔下,原欲是控制不住的性欲冲动:是其它欲望未满足时的疯狂弥补行为;是受到压抑和扭曲的变态的性意识和性心理。苏童通过对生命的原欲的挖掘和传达来张扬其中包孕的生命意识,从中可以感知他对生命的热切关注和执追寻。  相似文献   

12.
谭家学 《生物学教学》2010,35(12):66-67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一大类有机物质。VRE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作为抗氧化剂在体内发挥作用,可降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LPO),减少组织中自由基产生,具有膜保护作用,提高运动能力,并且VitE对早期迟发性运动障碍(TD)有一定疗效。VitE对人体健康有广泛影响;运动员在补充VitE时,要做到适宜适时适量原则。运动对机体VitE的影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在人体中参与新陈代谢,并转化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和维持生命的能量。同时,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引起的疾病,深受人们的关注。因此,有一些人对脂肪“深恶痛绝”,将其归入“毒蛇”的行列,其实,我们应该全面的认识脂肪,公平的对待脂肪,还脂肪一个清白。  相似文献   

15.
矛盾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千世界中,无论是生命世界还是非生命世界,没有这种动力,一切均将成为一片死海。推动非生命世界运动发展的动力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对矛盾;而推动生物世界不断进化的动力是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机体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生物必须从环境中不断获得物质与能量才能生存。具体来讲,生物界必须有水、阳光、空气等才能生存。总的说来,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由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产生了各种生物所必需的大分子以及高能化合的。而动物,则靠捕食植物得到蛋白质、糖类、脂类等必要的物质。这些物…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第二章首节为“新陈代谢概述”,该节总领全章,但抽象深奥,理论性很强。教学中应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化枯燥为有趣,深入浅出,精讲点技,启发理解。一、运用例证和图解,精要辨析“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理清两者的区别及联系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同时进行的方面。以人类为例,要维持生命,我们每天都要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同时又开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部分组成物质,释放能量,满足各种生命活动之需,并排出代谢的终产物,如CO2,尿素等。接着出示下列…  相似文献   

17.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构成新陈代谢的一系列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都与酶的催化过程紧密相关,可以说,没有酶的参与,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进行。因此,酶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酶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和理论上的突破也一次又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18.
陈宗仁 《青海教育》2004,(11):14-14
创造是生命的应有之意.源自生命自发的不断向上的内驱力。教育的任务是“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略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因此,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培养就落在了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我们做任何运动都要消耗能量,要维持肌肉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能量供应才行。那么,人体运动时能量是怎样供应的?对这个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我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运动生理学的一些观点,肤浅地分析一下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一、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我们人体的能量来源是食物。营养物质经过消化被吸收入血液后,即分布于各器官组织,进而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物质在分解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除一小部分以三磷酸腺耷(ATP)的形式储存起来,供肌体各种生理活动利用外,其余大部分转为热能,以维持体温。三…  相似文献   

20.
解决物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物理方法问题.教学中发现,尽管教材专门讲述了“力的分解”和“运动的分解”,学生对力的分解及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也基本掌握,但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分解其他矢量或分解其他运动形式时,有时仍显得无所适从.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原因,是由于思维方式只停留在局部空间,没有真正领悟到“分解”原理的精髓.本文通过例题剖析“分解”的思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