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为基本内核的传统孝文化,奠定了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但是当前社会对孝文化的忽视,和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造成了大学生孝文化的缺失和推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和如何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孝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孝"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道德观念,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在中国农业社会时就已形成,后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以及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孝文化得以不断完善。回望历史长河,孝文化巍巍屹立不倒,至今已经积淀为一种中华民族道德习惯。它深厚、广阔,几乎渗透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孝"依然是活着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实现文化引领的价值,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互相作用。本文通过浅释"中国梦"来引导国防教育的发展和孝文化的传承,对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孝文化溯源都做了阐述,而对国防教育与孝文化互相耦合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二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增强大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为高校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务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德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德孝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运城德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意义,找出了当前运城德孝文化发展的困境,阐述了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德孝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德孝文化发展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德孝文化传承应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杨 《科教文汇》2014,(30):12-13
为了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实现文化引领的价值,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互相作用。本文通过浅释"中国梦"来引导国防教育的发展和孝文化的传承,对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孝文化溯源都做了阐述,而对国防教育与孝文化互相耦合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二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增强大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为高校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务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积极推进文化建设,近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因为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然之义和重要目标,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  相似文献   

8.
黄耘 《科教文汇》2020,(5):38-39
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珍爱生命、敬养父母、承志立身、忠孝相通等多重含义,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孝文化。孝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继承和弘扬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牢责任意识。为更好地促进传统孝文化融入中学德育,要坚持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加强对孝文化的时代解读,以校园文化为主要载体,增强学生孝文化意识,以家庭教育为主要支撑,促使孝文化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
《弟子规》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启蒙学读物,不仅在儒家思想与待人接物上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在建构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修养上具有一定的构建作用。作为小学国学课中的一项重要读物,弟子规在语言表叙与字里行间均透露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义、孝、悌"的推崇,其中所蕴含的为人处理与个人修养的提升方面均是我国经典国学的典范。让学生充分地接受弟子规教育,有利于学生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渲染,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以及高雅的情操,使学生在正面、愉悦的环境下真正健康地成长。大力推进弟子规教育也在塑造我国小学德育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体 《科教文汇》2008,(11):209-209
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向针。"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11.
王利红 《科教文汇》2011,(25):17-18
从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观点以来,涌现出了大量关于基督教、儒教之间的同异对比、彼此之间的融合和互补以及如何通过取己之长、补己之短构建适应当代全球化社会的一种普世伦理的论述。鉴于孝文化作为儒家与基督教文化共有的观念与实践,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对儒家与基督教孝文化的渊源与实践作了对比,并同时探讨了构建适应当代全球化社会环境的一种新型孝文化,综合儒家基督教之长,以更好地应对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产业通过多业态的整合与优化,为"一带一路"带来经济和社会领域资源的重新配置,推动形成区域内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种发展形态的融合与重生,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互联网企业应抓紧时机从顶层推进上深化布局,推动相关业务"走出去",在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内容业务推进以及网络安全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政府部门也需稳步引导和推进我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强化国家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领导、引领,统筹协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推进,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刘海洋 《科教文汇》2011,(20):10-11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儒家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飞快发展、科技高度进步的今天.它仍然有着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因此,对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现代解构十分必要,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孝感市孝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以孝闻名的孝感市的特色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孝文化是孝感市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将孝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带来广泛而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对促进地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深远的影响。对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背景环境与资源优势、开发现状与不足、意义价值、策略措施进行一些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5,(9):102-103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而构成的。直至今天孝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依然根深蒂固。然而,孝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很多圣贤学者给予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依据以往的研究将孝文化内涵分为追祀、养亲、敬亲、谏亲、尊老、光亲、延亲、移孝为忠等层次应予以阐释。同时对历史发展做出分期,通过理通历史脉络而对孝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农村是生产力、劳动力的主要集中地,农村文化建设更是人们凝聚民心的重要途径。作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对于推进农村向前发展和农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农村文化的现状做出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向前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孝文化,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其中包含的许多道德智慧至今尚有现实的生命力,理性地审视古人的孝文化,吸取其一般意义的某些合理内核,对于今天中国的民族振兴仍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艳 《科教文汇》2008,(2):146-146
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孝文化,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其中包含的许多道德智慧至今尚有现实的生命力,理性地审视古人的孝文化,吸取其一般意义的某些合理内核,对于今天中国的民族振兴仍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任务,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实践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观,促使摒弃不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不文明的社会行为,推进全国生态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提升我国社会发展文明层次指明前景、强化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孝文化在维持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孝文化特色数据库,实现孝文化资源共享,对于传播孝文化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湖北工程学院在孝文化方面有独特的地域优势与大量的文献资源,建立孝文化数据库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