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积极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彤 《科教文汇》2008,(29):101-101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网络语言在网民的推波助澜下,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必须研究网络语言的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并做好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2.
艾金勇 《西藏科技》2013,(10):30-32
文章以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网络语言使用习惯、对于网络语言的认可度以及现阶段网络语言存在与发展的见解几方面调研了藏族大学生在藏语网络语言方面的使用习惯和认知度,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结果对于研究藏语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以及后期制定相应的语言规范,合理引导藏语网络语言的发展的政策提供一些前期基础的调研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网络用户暴力行为画像能够揭示网络舆情内在发展规律,为舆情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过程]以8个热点事件网络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致性检验方法标注暴力评论,然后,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网民关注度差异性、网络暴力差异性以及网络暴力诱发因素。[结果/结论]负面事件中网络暴力用户占比较高,可见负面事件是引发网络暴力的主要因素。不同性别、年龄网民在各自关注领域网络暴力高于其他低关注度群体:男性喜欢关注国际时事、国家发展、战争、历史等热点事件,女性喜欢关注生活、家庭、娱乐等热点事件;年轻网民网络暴力高于年长者,青少年网民应为网络暴力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4.
姜胜洪 《未来与发展》2010,31(6):104-107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本文以2009年度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着力于从舆情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应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郭兴  谭群瑛 《科教文汇》2009,(19):233-234
网络语言的出现使得人类语言又找到了另类的一面,网络语言似乎一夜之间成为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社会语言的变体——网络语言语体,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字母杂糅表达武等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规范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网民一员。随着网民的不断增长,网络语言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日常用语。上网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工作方式,对于公共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来讲,掌握网络语言艺术不仅可以建立群众与公共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而且可以采集到舆情信息,从而有效帮助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8)
互联网广泛普及的现代社会,网络语言被广大网民熟悉和使用;与此同时,这些网络语言正随着网络媒体的日渐发达,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语言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也给我们广告人,特别是在广告文案等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交流与表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广告人使用网络语言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进行指导和规范,也是当前广告人在广告传播研究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技术产生发展和网络使用者迅速增加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阶层中最敏感、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社交行为、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以武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例,根据实际调研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对网络语言传播的心理动因进行分析,给出相关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涌现。网络语言不但在网络世界中流传广泛,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应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就是大学生,受网络影响,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逐年下降。该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大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婧 《科教文汇》2012,(35):16-17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表达方式之一,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在探析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心理动机的基础之上,浅析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进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网民数量增加应运而生的一种在网络流行并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一定的来源。和普通语言相比,这种新时代的网络语言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大数据时代以及人人皆网民的大环境下,探讨一些网民通过网络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言辞,通过人肉搜索揭露当事者的隐私,为未加证实的信息恣意进行道德评判,形成了网络暴力这一特有的现象,对正常的社会心理带来冲击,形成了现代网络伦理冲击,必须聚焦网络暴力产生根源。化解网络暴力必须从道德建设、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入手,全方位多层次解决社会心理问题,奠定网络清朗世界。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交流不同于传统的口语交流和书面语交流,传统的汉语语言礼貌准则已经不能适应网络语言交际的需求。研究大学生网络语言交际,总结归纳符合网络语言交际研究的礼貌准则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汉语语言礼貌准则,提出了网络语言交际中的三个特定礼貌准则。在汉语语言礼貌准则的前提下,"时效准则"、"直接准则"和"限定准则"是网络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这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我们能够更多元地表达,能听到更丰富的声音,同时也导致了无序的情绪宣泄与肆意的网络暴力。本文以网络舆论暴力为研究对象,阐释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笔者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得出,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网民的匿名性、网络舆论的复合传播方式、自媒体时代网民自我设置暴力议题、群体极化与沉默的螺旋等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的现象愈演愈烈。最后从立法、司法、执法和社会四个层面出发,为有效防范网络舆论暴力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5.
对网络环境中网络暴力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是有效预防大学生越轨行为以及制定应对策略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暴力接触情况、大学生越轨行为调查,以及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情况的了解,分析了网络暴力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具有与网络时代文化特征相适应的各种特征,大受年轻人青睐,发展和传播极为迅速.网络语言折射出大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对其成长有何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趋利避害?本文试图对此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韩书  裴景瑞 《科教文汇》2009,(2):260-260
网络语言由于它独特的传播载体和年轻化的网民群落,使其既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它具有新奇性、随意性、形象化、方言化、诙谐性、简约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篮球运动"球场暴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例证到理论分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下,以及球场暴力形成的因素着手,着重分析了球场暴力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严光菊  孙晓阳 《科教文汇》2014,(1):17-17,19
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网民的道德形象。本文从道德自律、法律约束、技术监控、文化建设、教育者素质、教学资源等多方面探求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