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德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249-249,262
只有理解了庄子的痛苦,才能理解庄子哲学.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诸雄之争特别酷烈的时候,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人因不满社会黑暗,对世事彻底绝望,摒弃一切外物而努力护卫精神尊严.庄子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庄子生活在无道社会中,因现实和理想无法调和而痛苦.他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只好为了保全生命而隐居,回到自然中寻求灵魂的拯救.但他又无法忽视人间的苦难,所以,"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正是他内心矛盾而痛苦的真实反映.庄子品格高洁,傲视王侯,尘埃富贵.社会现实的残酷及理想的破灭,促使他建立了以淡泊无为、精神超越为特征的道遥人生理想.他凭借深沉道德感拯救世人,为捍卫人的精神尊严作出不懈努力.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思想震撼了世世代代的人们的是魂,鼓励了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坚持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赢得了后世很高的荣誉和普遍的尊敬.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美学是他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围绕"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这一章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理想的概念,理想的个性和理想对自然的分析来了解"艺术美,或理想"的内容,进而说明艺术理想,即艺术美是拥有内在精神的,高于自然的东西,艺术家应该通过赋予事物他想表现的精神内涵,然后通过作品内容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艺术美就是人们对于自然事物赋予精神内涵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庄子》戏剧化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戏剧化的人物形象;二是戏剧化的情节结构;第三是戏剧化的歌舞场面和对话。这三个特点构成《庄子》以戏为文的艺术特色。《庄子》呈现出"以戏为文"的特点,最重要的原因个人气质和楚地巫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精神"是一种"网络大同"理想的自由、共享精神;现实意义上,它具体表现在创业者对互联网上的生存法则,游戏规则的认识.基于以上对互联网精神内涵的把握,文章试图分析网络商业化趋势于现实网络精神的可接受性,以及它于理想网络精神的背离性.最终阐述在网络商业化趋势过程中,现实互联网精神与理想互联网精神的相互关联,即"互联网精神在过程的表现上是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而在终极追求上是自由共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丁亚萍 《科教文汇》2014,(17):225-226
《养生主》是道家经典著作——《庄子》的内篇之一,其中的养生主要指精神保养。文中揭示以心“养生”,重在为道。但当今现实中,修道似乎勉为其难,但《庄子·内篇》揭示的为道之方正解决这一难题,对有心修道养生之人可谓莫大安慰。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以庄子的《齐物论》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探讨二者关于理想社会人的特质的看法。庄子逍遥王国的实质是至人世界,而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至人最基本的特质是逍遥,具体表现为:第一,精神上的独立;第二,认识上的道观;第三,政治上的天放;第四,生死上的化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但是这里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观念中的自由,而至少是从劳动的异化中解放出来的经济自由、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政治自由以及从各种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的精神自由。庄子和马克思关于理想社会人的本质的阐述,既有一定的契合点,又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0,(10):30-30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最旱见于《庄子·内篇》。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项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古人的养生经,有许多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的地方,因此向古人学养生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在庄子的世界中,道不是一种直接实在,而是一种隐晦而神秘的的冥冥之在.在体认、把握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庄子独特的教育思想.道的普遍性、本体地位和自然属性为教育的可能性提供基础和远景.在道与自然的关怀下教育变得格外神奇和富有魅力,"心斋"、"坐忘"为人在心物一体中迎接"此在"的澄明而进入思之途.庄子所打开的致思路径,是所有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9.
庄子以"无己、无功、无名"为人生理超境界.语文教学应该舍弃功利和包袱,摆脱"小我"中心,顺应自然规律,以"无为"之心,成无量之业.要进入理想教育境界,必须静心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坚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并坚持不懈、终生不悔.  相似文献   

10.
濠梁之辩一直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它所包含的逻辑辩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直到今天仍旧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濠梁之辩的核心问题是庄、惠二人对于不同个体之间能否实现相互理解的争论。庄子认为无论物我,不同个体可以相互沟通,表达的是一种物我贯通的理想境界,与自己所追求的精神自由的理想紧密契合。  相似文献   

11.
《庄子》美学,向来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逍遥游》文本出发,围绕庄子之“有用”与“无用”的讨论,浅析《庄子》“无用之大用”的超功利美学精神。探讨《庄子》“无用”何以成其“大用”。  相似文献   

12.
杨雪 《科教文汇》2008,(35):220-220
马克思从批判异化着手,构筑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庄子也对异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但二者的理想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濠梁之辩一直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它所包含的逻辑辩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直到今天仍旧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濠梁之辩的核心问题是庄、惠二人对于不同个体之间能否实现相互理解的争论.庄子认为无论物我,不同个体可以相互沟通,表达的是一种物我贯通的理想境界,与自己所追求的精神自由的理想紧密契合.  相似文献   

14.
山水自有山水情,在中国山水画中,作者看似无心的一笔却很是用意!中国画理,尤其是山水画理与道家思想最贴近,"气韵生动"一般都是从道家思想角度去理解,因为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气以为和。"(见《老子》)庄子有"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和"御六气之辨"(《庄子·逍遥游》)等语。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则似乎只能从佛家义理角度去理解,因为佛家讲"相由心生"。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一直都很关心生命的问题。庄子的生命观一直都是指导人们理解生命意义的哲学思想。在春秋战国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在吸收了老子的思想和一些古代神话的基础上,庄子的生命观由此产生。本文将从返璞归真的生命本质观、重神轻形的生命修养观、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自然气化的超越生死观来浅析庄子的生命观,全面了解庄子生命哲学的丰富内涵和理论特色,进而透过庄子哲学的生命精神来体悟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大步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成为建设的"主角"。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我想,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潜质,概括来说就是"五干"精神:肯干、能干、善干、恒干、敢干。"肯干"解决的是动力问题。人不仅要生活在现实中,还要生活在理想中。创新人才首先要对理想有执著的追  相似文献   

17.
实践理性范式下科学精神的人文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化精神,理性的历史性决定了科学精神的历史性.如今,伴随着理性范式从主观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向,我们应将"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延伸、拓展,赋予科学精神以求真、崇善、达美的全部意义,使其从"价值中立"的工具理性精神向"争取自由"的人文理想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与《老子》均为道家经典,历代注解汗牛充栋。但均胶着字形,忽略字音而不辨《庄子》核心思想"逍遥游"本义。更因袭旧说,不解老庄著书背后所透露的微妙之"道"。笔者试图通过"声训法",训解庄子所言"逍遥"与"游"皆为"道"的音义相近词,源出《老子》"无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庄子的思想置于春秋人文思潮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在天人关系的互动与转进中展开其理路与内在的逻辑结构。庄子思想从整体上来讲,是一个主体实现自由的过程。首先,"天"是一个自在的本然的存在;其次,其必然性被抽象出来,作为一种普遍的规定性,与作为自为的具有主体性的人构通起来;再次,具有抽象必然性的主体,对其具体的有限性进行消解与扬弃;最后,在主体生命的完成中实现了精神的超越与自由,将天与人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吴勇 《科教文汇》2008,(34):244-244
庄子是安徽贡献给世界的伟大历史人物,《庄子》一书乃庄子所著。庄子的寓言艺术深受古楚大地神话思维的影响,也得益于中原诗歌的表现手法。庄子的寓言与庄子的哲学相辅相成,成就了《庄子》一书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