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我对以下三例实验的步骤及方法作了改进,使实验效果显著。1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原实验方法的缺点是:盖玻片下的标本不能均匀着色,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清。 改进方法之一:按原方法将一滴红墨水或稀碘酒滴在已展开的洋葱表皮上,当其均匀散开在洋葱表皮上后,再盖盖玻片;用吸水纸吸  相似文献   

2.
器材:镊子、解剖剪、解剖针、解剖盘、滴管、盖玻片、载玻片、碘液、甲基蓝溶液、09%生理盐水、1%醋酸溶液、吸水纸、活青蛙、猪脊骨一段。制作过程:1 上皮组织装片的制作11 于体表皮肤处取一小块表皮备用12 取一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碘液,用镊子取上述备用的表皮于液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碘液,即成。2 结缔组织装片的制作21 将蛙麻醉后,腹面向上平放于解剖盘中,沿腹中线剪开皮肤,取一小块白色透明的皮下组织备用。22 将上述皮下组织置于中央滴有甲基蓝溶液的载玻片的液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是我省实验会考的必考实验。但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来做这个实验时,笔者感到存在以下问题:①用洋葱的根做实验材料时,由于洋葱的生根率低,且本实验要用大量的洋葱根才能收到应有的实验效果,所以在实验前5~6天,必须从市场买大量的洋葱,花不少时间来培养洋葱根。②用0.01%的亚甲基蓝溶液来染色时,染色时间若超过1分钟,此时根成蓝色的因素有三个:a、能否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洗掉浮色;b、通过交换吸附现象到根细胞膜外侧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这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可以和Ca~(2-)发生交换吸附;c、通过主动运输到根细胞内侧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这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进入细胞内部,不可以和Ca~(2-)发生交换吸附。所以染色时间过长,在做下一步对比实验时,虽然溶液颜色变化明显,但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③用小烧杯来做对比  相似文献   

4.
卤素间置换反应的教学常以两个化学实验为引子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实验现象见表1。表1氯水和碘化钾以及溴化钾溶液反应现象实验操作2~3ml 0.1mol/L KBr溶液2~3ml0.1mol/L KI溶液说明实验前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滴加少量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常常由于学生刮取口腔上皮细胞不当 ,影响了观察效果。通过摸索 ,下面的实验操作简便易行 ,效果好。先用凉开水漱净口腔 ,再口含生理盐水 ,同时舌在口腔内轻刮侧壁数次 ,然后将口含的生理盐水注入10 0ml烧怀内。用吸管吸取上述溶液 ,滴一滴在洁净的载玻片的中央 ,加一滴碘液进行染色 ,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改进后的实验特点是 :镜中细胞不相互重叠 ,分布均匀 ,既有利于观察 ,又便于画图。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改进@乔衍铁$山东省济宁市第十八中学!272113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中有一实验为《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用了一种活体染色剂为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蓝属于噻嗪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_(16)H_(18)N_3SCl·3H_2O),在水中离解为亚甲基蓝阳离子和氯离子。配制方法:0.1克亚甲基蓝溶  相似文献   

7.
在观察草履虫的内部结构时,往往由于它们运动速度较快而影响观察。如何减慢草履虫的运动,一般实验指导书介绍的方法是,先在载玻片上放少许脱脂棉,然后满几滴草履虫培养液,加盖玻片观察。但此法在操作时往往由于脱胎棉太厚,培养液偏多而不能将草履虫限制在脱脂棉的网眼内,收不到预期效果。下面另介绍几种减慢草履虫运动速度的方法。1用甲基纤维素IO克加gO毫升水,配成溶液,以等量渗入革履虫培养液中,可使草履虫的虫体速度减至最低,而运动的形态、生理不起任何变化。Z在载玻片上滴加革履虫培养液后,加l一二滴1~二”。的桃胶水溶…  相似文献   

8.
高二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演示实验,按教材上的实验方法,精巢经过固定后,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一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更难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真实性。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并让全体学生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我将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其改进方法和实验特点如下。1改进方法①学生自己解剖活体雄蝗虫(实验前由学生自己准备),并取出精巢。②用解剖针或小镊子取1~2个精巢小管从中切断。③加醋酸洋红2~3滴,染色5min,同时用酒精灯加微热几次。④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水,并用手指轻压玻片后即可观察。2…  相似文献   

9.
花生壳活性炭对溶液中亚甲基蓝和亮绿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磷酸法活化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可用于染料溶液吸附脱色.实验测定了亚甲基蓝和亮绿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染料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中亚甲基蓝和亮绿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96mol/L和528mol/L,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328L/mol和0.103L/mol,吸附过程遵从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亚甲基蓝与亮绿的混合溶液中,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不足时,亚甲基蓝优先吸附.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高三《生物 (选修 )》微生物部分的教学时 ,遇到如下 3个问题 ,感到各种资料所给答案、解释不尽合理。现就这3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问题 1 用亚甲基蓝做水质污染的鉴定实验时 ,亚甲基蓝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许多资料解释为 :在有好氧性细菌活动的水体中 ,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的现象是基于碱性葡萄糖还原亚甲基蓝的速率与空气氧化亚甲基蓝还原产物的速率不等而形成的。实验起始,过量的碱性葡萄糖把亚甲基蓝由蓝色还原为无色,这时如果剧烈摇晃瓶子,空气中的氧气又把无色的亚甲基蓝的还原产物氧化回蓝色的亚甲基蓝,蓝色又重现出来,而后溶液中过量的葡萄糖又将蓝色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复,实验能多次重复。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在讨论化学动力学时作为演示实验经常出示。  相似文献   

12.
初三生理卫生书中的第一个实验,即“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制片时没有染色,制成的装片只能成黑白图象,常不易观察,甚至难以寻找到细胞,现介绍一种改进方法。首先在一块玻璃板(或表面皿)上滴一滴1%龙胆紫溶液,然后再滴入8~10倍量的0.9%的生理盐水,调匀,即成染色剂。用玻璃滴管吸取该染色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再用干净牙签在口腔内刮取碎屑,放入载玻片水滴中涂匀,盖上盖玻片,即成染色装片。这种制作方法简  相似文献   

13.
蓝瓶子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只能从蓝色变为无色,再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分单一。如果使蓝瓶子实验变为彩瓶子实验,让一些普通的瓶子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变化,那该有多么的神奇!针对这一设想,笔者利用常见的指示剂制成溶液的背景色,对蓝瓶子变彩瓶子的实验进行了探究。1.蓝瓶子实验试剂的配制在锥形中加入50mL水,溶解1.5g葡萄糖,逐滴加入8~10滴0.1%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整个溶液成蓝色,再加入2mL30%的NaOH溶液,摇匀。2.彩瓶子实验的背景试剂  相似文献   

14.
在做“观察根的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中,被亚甲基蓝染色的根放入氯化钙溶液后,会再次发生离子交换吸附,可为什么报上的颜色却不能完全褪去呢?.常见的解释是很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了亚甲基蓝田离子,所以很不能通过离子交换褪色。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主动运输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能量来源于ATP的水解。机酸盐能抑制ATP酶的活性。因此若根在进入亚甲基蓝溶液前,先用钒酸盐处理,那么亚甲基蓝就只能通过交换吸附附着在根上,而不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中。如果根不能完全褪色,则是由于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了离子。那么经过机酸盐处理…  相似文献   

15.
TiO2/Al2O3超声降解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Al2O3表面负载TiO2制取TiO2/Al2O3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研究对象考察了TiO2/Al2O3催化剂的煅烧温度、亚甲基蓝反应初始浓度、介质酸度及TiO2/Al2O3催化剂用量对TiO2/Al2O3超声波降解脱色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影响实验发现:煅烧温度对TiO2/Al2O3的活性有很大影响,从而对TiO2/Al2O3催化剂超声波降解脱色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有较大制约。煅烧温度在480℃时最佳;亚甲基蓝溶液的超声降解脱色速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介质酸度的增加,降解速率加快,中性条件下降解速率最低,当PH值呈碱性时,降解速率又有所提高。在TiO2/Al2O3催化剂作用下,超声波降解脱色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完成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脱色。因此,TiO2/Al2O3催化剂超声波降解脱色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KI+I2KI3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我们已知道增大反应物之一浓度,此平衡向右移动;减少反应物之一浓度,此平衡向左移动.该反应在高中教材中虽未曾出现,但在实验中却经常使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妙用:一.配制碘水、碘酒固态碘是非极性分子晶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在25℃时,1升水中只能溶解0.3克碘.然而实验室使用碘水往往要求较大的浓度.因此,配制碘水时,可先在水中加入少量KI晶体,然后再加入I2晶体,这样,碘水浓度就会增大.原因在于含I-溶液中,I-离子和I2分子生成三碘离子I-3,生成的I-3离子能够高解成I2和I-,溶液中存在…  相似文献   

17.
陈颖  黄升谋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8):43-46,50
利用锯末半焦的吸附性能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H为11,投加量为1.5g/L,温度40℃,吸附时间为60min,亚甲基蓝废水的初始浓度为15mg/L为吸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锯末半焦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脱色率可高达96.06%.  相似文献   

18.
用超声波和芬顿试剂联合处理模拟印染废水亚甲基蓝溶液,分析了反应时间、芬顿试剂配比用量、溶液pH值以及超声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1mmol/L的亚甲基蓝溶液50mL,加入20mmol/L的FeS04溶液2.5mL,加入6%0的H202溶液22.5mL,调节pH一2.80,超声波处理1h,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6%以上,COD的去除率达8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和芬顿试剂协同处理亚甲蓝溶液的效果优于芬顿试剂单独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a.擦片。把要用的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以免上边的污物干扰对实验材料的观察。b.滴水。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凉开水,因为凉开水不易产生气泡。c.取材。选择洋葱头中间肥大的鳞片叶,用刀在鳞叶上纵横切划数刀,切划成边长约0.5cm的正方形。用镊子夹住切断部分的薄膜,撕下一层。d.展平。把撕下的表皮,迅速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表皮接触叶肉的一面向上。用镊子把材料展平,轻轻压一下,排除表皮下的气泡。e.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相似文献   

20.
以模拟可见光为光源,在自制纳米Cu2O粉末悬浮体系中,以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影响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当催化剂与亚甲基蓝溶液的固液比为5g/L时,太阳光辐照2h后,降解率能够达到92.46%,且加入H2O2、提高溶液pH值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亚甲基蓝的脱色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