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哈代的《一双蓝眼睛》是一部充满着文内重复的小说。首先,作者在展开小说情节的过程中,隐性地重复了男女主人公埃尔弗丽德、史蒂芬、奈特的恋爱经历;其次,作者在叙述埃尔弗丽德与奈特的恋爱过程时,显性重复了埃尔弗丽德与史蒂芬恋爱过程中的诸多事件和场景。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重复的运用使《一双蓝眼睛》的内部结构更紧凑,使它的形式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重复是《一双蓝眼睛》语言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在词汇、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方面的重复现象比较普遍。首先,对与死亡相关的词汇的重复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氛围与悲剧性主题。其次,对人物语言的重复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和语言习惯。第三,对叙述语言的重复强调突出了小说中某些事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小说借助女孩克劳蒂亚的视角,为读者讲述了小姑娘佩科拉为了获得认同与关爱、极度渴望长出一双"最蓝的眼睛"却最终陷入疯癫的悲剧故事。本文尝试从社会、家庭两方面入手,找出佩科拉悲剧的成因,并分析佩科拉悲剧背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一部小说。小说分别以春夏秋冬作为不同视角的转化来记录一个黑人小女孩在白人文化冲击下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在上世纪的美国,黑人的文化命运多舛,黑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对峙是托尼·莫里森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主体,美国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下,难以摆脱命运的枷锁。论文就从黑白文化冲击下黑人女性的成长困惑中去解读《最蓝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最蓝的眼睛》讲述的是一个渴望得到一双最蓝的眼睛的黑人女孩的悲惨遭遇,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迷失的悲剧。作者从黑人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黑人在长期种族主义侵染下,价值观、审美观发生的变异和扭曲,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崩溃和毁灭,同时也探讨了抵抗白人文化冲击、重建黑人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最蓝的眼睛》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小说在情节上并不复杂。本文从黑白两种颜色颜色的角度,剖析了作者想要阐述的主题:黑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著《斯万的爱情》完整地描写了斯万在与奥黛特的恋爱过程中的内心的诸种变化。这部小说小说把音乐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联系,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普鲁斯特作品的音乐性,表达作者独特的美学观念,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第二十二条军规》多运用重复的叙事手法.小说中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语言重复、事件重复和场景重复,这些重复在组织情节、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重复手法,使小说情节连贯、人物突出、主题深刻,从而奠定了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9.
钟素花 《职业技术》2011,(7):138-139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第一本小说《最蓝的眼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黑人上帝的形象。本文就基督教的宗教观、黑人的宗教观、莫里森的宗教观、黑人女性的宗教观以及《最蓝的眼睛》中的宗教观等方面对作家及作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0.
一、张资平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往的文学史提及张资平的小说创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来评述,即前期“五四”新文学中的小说和后期恋爱小说,对其前期的小说持一定限度的首肯,而对其后期小说则予以严正的斥责.本人认为,这种简约的归纳不能廓清张资平小说的本相.在考察张资平的小说时不难发觉,他在创作整体上呈现历时变异的现象,即使在历时地处置共时相似的恋爱题材中,也不断地变换观照角度和调整认知范畴.我把他的小说创作划分成三个时期.张资平中期小说创作,即指他1924年冬至1928年春武汉创作的小说.他这时的小明显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与其他前期创造社作家共同擅长的“身边小说”,小说的叙事者与隐含的作者往往重合,小说的人物隐约地闪现作者的影像.如《植树节》、《寒流》、《兵荒》和《冰河时代》等即是.小说写出了当时学界知识分子的生活窘况和思想苦闷.另一部分就是他的恋爱小说.他前期恋爱小说更关注的是自主的爱情与婚姻的脱节,并以个性主义和人道精神为参照系去审视这种脱节.(1)张资平的中期小说把关照的焦点投注在与爱情婚姻相关联的爱欲关系上,从人性的角度写历史性社会对人的爱欲的压抑.人对这种压抑的反动以及两者对立的结果.至于他的后期恋爱小说,似乎是中期的延续,但内容杂碎,尤其突  相似文献   

11.
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表现出在白人文化的统治之下黑人审美被异化的现状与过程。其中不仅有黑与白之间的对峙,也有男与女之间的疏离,深切地表现了后殖民文化的质态。  相似文献   

12.
张晓锋 《海外英语》2011,(2):194-195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是她最早的一部成长小说。小说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个美国黑人小女孩在白人文化冲击下的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白人的文化霸权是引发黑人女性成长困惑的主要原因,而长期的困惑导致了他们的自我迷失和否定。  相似文献   

13.
张良红 《文教资料》2008,(27):32-34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中的代表、美国小市镇黑人生活高超的记录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保持传递民族文化重要性这一深刻主题的同时,为树立美国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开辟了先河.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为作者在文坛上赢得了稳定的地位.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叙事技巧和非纯粹艺术的创作三个方面是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最显著的叙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得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不仅旨在继承传统的遗产而且力图开拓新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替罪羊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替罪羊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以中年人的性爱为主题的恋爱伦理小说,男女主人公以死亡为代价换取爱情的永恒。小说中作者运用日本传统的唯美写作手法,并以唯美的死亡为结局。文章探索渡边淳一在《失乐园》中自然意象与死亡意象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复叙述在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中被多次用到,并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主要体现在场景的重复和事件的重复上。在重复叙述的具体运用上,作者采用了递归式的重复叙述,并且通过视角的转换使重复叙述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叙述形成完美的结合。这种叙事方式在展现小说情节发展,凸现人物心理以及调节小说叙述节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宠儿》和《天堂》三部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营造和细节场面的描绘中,蕴含了厚重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彰显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和公平正义的强烈愿望与思想价值取向,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烈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通过《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科拉的生活经历,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并探析造成这种命运背后的原因。相比传统的黑人文学创作,《最蓝的眼睛》在创作方面具有明显的颠覆性。文章从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和修辞层面解析莫里森在小说中展现的创作颠覆性,旨在探索莫里森的独特创作技艺,同时丰富文本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20.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