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对中外文化交流业务进行了富有成效地实践探索,国际图书角建设项目即是重要形式之一.近几年公共图书馆国际图书角逐渐兴起,在具体实践、建设理念、内容特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对推动国际间、行业间的资源共享和文化互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以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对象,讨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文本调查,对近年来国内外政策法律和规划中关于图书馆国际文化交流的内容进行分析。[结论/发现]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五大角色:中介者角色、推动者角色、组织者角色、中心角色、领导者角色。图书馆开展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有:出版物交换,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图书馆员业务交流。基于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和主要活动,提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四个方面的作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对内引进国外先进文化;对外传播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跨文化对话。[创新/价值]该研究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国际 《出版参考》2005,(10X):27-27
文化传播全球化从一开始就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强弱两极的不平等条件下进行的,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方面自然处于劣势,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中国出版业首先婴接受文化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经济的腾飞使得文化的地域性越来越弱,经济的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化交流在当今社会显得日益重要,而大众媒介担当着文化交流这一重任.它将一定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风俗习惯以及特定的文化倾向传达给人们,从而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促进着文化的发展.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基地,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优化工作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具有价值同一性。通过实施数字文化工程,公共图书馆实现了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公共图书馆应立足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际需要,从顶层设计、内部改革和外部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做好自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赵阳 《图书馆学刊》2013,(12):140-143
从多元文化及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等概念的含义入手,选取温哥华公共图书馆为案例,从其多元文化政策保障、馆藏资源、信息服务、用户教育以及多元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多元文化服务提出了明确用户对象及用户需求、建立专门服务机构及服务制度、积极开展多元文化馆藏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举办丰富的多元文化交流活动、重视馆员的多元文化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形式和内容.文章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念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地位及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的主体构成和职能,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探讨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市民的文化交流空间: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展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化展览成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的文化活动项目,系统介绍了长春图书馆文化展览的主要特点和突出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0.
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权利是人们通过文化活动获得利益的权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对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属于"价值性产品",若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就会出现公平与效率相背离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成为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责任主体.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对图书馆文化传承与创新行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其文化本质是图书馆的根基。图书馆文化自觉性的丧失会导致漠视图书馆的文化本质、抛弃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不愿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用文化自觉理论指导和反思图书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加快文化科技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卿 《出版科学》2012,(4):9-12
文化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为:通过催生文化新业态,拓展文化产业边界;通过促进文化产品或服务创新,提升文化吸引力;通过拓展传播路径,增强文化辐射力。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努力是实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德国文化相关法律是基于联邦的国家组织形式,原则是权力下放。在文化领域,联邦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宪法框架内运作,宪法保障艺术自由。关于文化领域的专门立法,在文献与图书馆、著作权、文化遗产、电影视频和摄影、大众传媒、档案、音乐等领域,联邦层面和各级政府层面都有相关专门立法。德国法律还分别在公共资金分配、社会保障、税收、劳动保障、建筑和空间规划、数据保护和语言法等领域都有文化方面的相关法。  相似文献   

14.
孙宸 《出版科学》2007,15(4):29-31
文化变现规律属于文化活动范畴,在出版活动产生之前,即已开始指导编辑活动;出版活动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其文化属性源于其内含的编辑活动,其呈现的文化变现特性于其文化属性,所以文化变现规律是编辑学原理,而不是出版学规律.编辑行为虽然不是文化变现的唯一途径,但在社会文化变现动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他途径均属于个别现象,不足以影响编辑行为在文化变现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足以否定编辑行为的文化变现本质.文化变现原理与编辑道德、编辑理想并不矛盾.基于编辑道德、编辑理想及社会背景的影响,文化变现原理作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只能决定编辑活动的发展方向,指导编辑活动的过程,并不能完全控制编辑活动的结果.事物个别运动结果也不是衡量事物运动规律是否科学的依据.以编辑活动的结果来判断编辑规律是否科学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书目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瑾 《图书馆杂志》2006,25(7):14-18
网络书目是网络文化活动的重要一环。受数字化和网络化影响,目录学进入到新的文化背景之下,网络书目的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演化,书目的文化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偶像”与编辑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对编辑的"文化偶像"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编辑素养、现实需要、人生理想、历史借鉴和文化发展五个方面论证了编辑树立"文化偶像"的必要性,并为编辑树立自己的"文化偶像"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use of a foreign country's media and culture influences perceptions of that country. A total of 315 Korean and 290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 were surveyed in 2002 to facilitate the author's analysis of the flow of 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Korea and Japan and the impact of their use. Between countries cultural products flow in one direction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market size and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aims to reconfirm the asymmetric flow of 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Korea and Japan. Its results reveal that Korean college students spend 25.40% of their media usage time consuming Japanese media products, whereas only 1.79% of Japanese students devote any time at all to Korean products. Next, studying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a use, the author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symmetric cultural consumption on how Koreans and the Japanese perceive each other. Perception of a country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ree variables: cultural affinity, product purchase intention, and preference for the country. Use levels of foreign media, cultural exposure to the foreign country, and social demographics were hypothesized to influence these variables. Traveling experience to the counterpart country and preference for that country's food were measured to represent cultural exposure. Gender was a significant variable influencing cross-cultural perception. For Japanese students, first-hand exposure to Korean culture affected their perception of Korea significantly, whereas Korean students were more strongly affected by media use. Interestingly, Korean students’ domestic media use negatively affected their cultural proximity to Japan, while Japanese students’ domestic media use positively affected their intentions to purchase Korean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法国学者重新阐释为复数意义的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转型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丰富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从技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认识和把握信息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传播的焦虑常常表现为文化身份焦虑,其原因可从“自我不一致”理论、归因理论以及认知失调理论中得到解释。要摆脱焦虑,必须回到文化的主体间性上来建构文化身份,使之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文化资源分散以及区域分配不均、文化服务资源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文章研究了ACP理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提出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系统构架,详细阐述了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组成要素,指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应以文化数据为驱动进行文化资源建设、文化资源管理和文化资源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