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赞“我首先是教师”蒋敦鑫《语文学习》的“作家自选文”专栏,发表了作家王晓玉的一组文章。王晓玉给自己的选文写了个“前言”,题目就叫《其次才是作家》,申言“我首先是教师”。文短意长,启迪人们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师职业,如何看待第二职业,如何对待某些人对教师...  相似文献   

2.
随意人生     
一天,一位同事拿着杂志对我说“海娟,怎么没有你的名字?你不是很认真地在写嘛?”我看了看,这期杂志中果然又没有我的名字。我心想:“其实发表与不发表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只是把生活中遇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多一份倾诉的对象而已,最重要的是自己认真的参与。”可每逢这时,同事却总愤愤不平,我随意一笑,默不作答。其实,人生在世,无法遂意的事情太多了,因此也只能随意。随意时,心底是一种清清淡淡的感觉,如微风轻轻掠过湖面。真心付出了爱,你不一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你必须随意。随意时,才不会时时埋怨,自己的付出太多…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礼物     
一天,妈妈下班后对我说:“乐乐,妈妈送给你一件好礼物。”我说:“是吃的吗?”妈妈说:“不是。”“是玩的吗?”“也不是。”“那是什么呀?”妈妈说:“你看了一定喜欢!”等妈妈打开包拿出礼物后,我才知道是一套丛书。看到这些书,我心想,不就是一些简简单单的书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随手拿起书翻开,不屑一顾地望了几眼,虽然书的包装不精致,但内容还挺新颖,有我最喜欢的军事武器类,还有人体科学类、环境生态类、动物仿生类等等。我好奇地随意翻开几页:机关枪是怎样发明的?航空母舰最多能装多少架飞机?人体有多少根骨骼?…  相似文献   

4.
球迷儿子     
刘松 《陕西教育》2005,(2):30-30
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突然问我:“爸爸.你爱不爱足球.什么时候知道世界杯的?了解哪些球星?”我不爱足球,但1982年就知道有世界杯.至于球星说不上几个,我不经意地说道:“你问这些干什么?”儿子笑而不答。这一问.倒使我发现了“新大陆”,儿子开始迷球了,正在寻找知音,  相似文献   

5.
王菊娟 《家庭教育》2007,(6X):37-37
一天,我正在整理东西时,徐军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画画好了,你看看吧。”由于正忙着做自己的事,我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顺口问了一句:“你画了什么?”“我画的是天线宝宝,这是波,这是拉拉……”他兴致勃勃地说着,但对于他的介绍我一点也没留意听,只听他最后问了一句:“老师,我画得好吗?能挂起来吗?”“好的,等一下老师忙完了再说。”我应了一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小鸟的羽毛     
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小鸟,羽毛上闪着一 点点绿莹莹的光亮。小鸟的羽毛长丰满了 鸟妈妈说:“孩子.你可以飞了。” 小鸟扑扑翅膀.飞出去了。他停在一棵樱桃树上休息。樱桃树对小鸟说:“你的羽毛真美丽,我拿两颗樱桃换你的一根羽毛、好吗?” “红樱桃真甜!”但小鸟摇摇头,说:“我不换,小鸟不能没有羽毛。” 小鸟飞到一块草莓地。草莓说:“小鸟.你一定口渴了吧?我拿两颗草莓换你的一根羽毛.行不行?” “红草莓太可爱啦!”但小鸟摇摇头,说:“我不换.小鸟不能没有羽毛!” 小鸟又飞起来,飞得越来越好。小鸟在泥地里找草籽儿…  相似文献   

7.
原来     
随着清风,插上天使的翅膀,我紧闭双眼.飞上了天堂.身边的天使疑惑地看着我:“你是谁?”我木讷地不知所措:“我.......” 无法抵抗的魔风驱使我掉进了地狱.无名的恐怖和令人窒息的潮湿昏暗让我不禁闭上双眼.魔鬼们低沉的声音惊醒了我:“你是谁?”我再一次木讷,再一次语塞:“我……”  相似文献   

8.
我在上“水污染”一课.当课程即将结束时,不巧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本来应该带领学生们到指定地点考察水域污染情况的,可是,临到上课,天下起了大雨,这一课只好在教室里进行。如何组织好课堂,上好这节课呢?我冷静地分析: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水污染的严重形势主要来自人们过于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决定把课堂的重点放在激发、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上,由意识来带动行为。我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因为蕾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图片上的问题很快就解答出来了。我继续提问:“根据这幅图上的教量,你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全班学生都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学生袁心怡说:“一只篮球比一只皮球贵多少元?”并说出正确的算式和答案.我表扬了她,奖了一颗智慧星给她以示鼓励。其他学生更起劲了.纷纷要求举手发言。学生杨致逸说:“一只篮球比一只排球责多少元?”我肯定了他们的发言。  相似文献   

10.
导适时诱     
一个双休日下午,全家人正看电视,3岁的外孙女步子重重地走了进来,只见她一只小手拎着一面镜子,一只手捏着唇膏,嘴巴抹得鲜红鲜红,连下巴上都有一些。她对妈妈说:“我抹口红,好看吗?”坐在沙发上的爸爸赶忙说:“是有点好看。”舅奶奶赶上前抱起外孙女问道:“九九,你怎么知道抹口红的呀?”她挺得意地说:“我们班宋小小也抹了,好看极了。”爸爸把她接过去,对她说:“我们用这红色画画好吗?”“好。”父女俩就在一张小方凳上画起了画儿......当时家里没有一人责备、呵斥孩子,这是对的。爸爸抓住时机说了句“有点好看”…  相似文献   

11.
亲近老桥     
一、无意中产生了一个探究主题;《桥的形状和结构》一课上完后,我看时间有余,随意问了一个问题:“你学了这课后想做些什么?”没想这随意的一问竟引来了学生的七嘴八舌  相似文献   

12.
亲近老桥     
倪华东 《科学课》2009,(1):22-23
一、无意中产生了一个探究主题;《桥的形状和结构》一课上完后,我看时间有余,随意问了一个问题:“你学了这课后想做些什么?”没想这随意的一问竟引来了学生的七嘴八舌  相似文献   

13.
1.什么事情必须从头做起?2.人在什么时候总是听话的?3.私拆什么信件不违法?4.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越多,什么就会越少?5.要使冰马上变成水,怎么做才是最好?6.书店买不到的书是什么书?7.什么样的山和海可以移动?8.船厂老板最怕什么?发现与发明老师问学生:“‘发现’和‘发明’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一个学生答道:“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爸爸和妈妈发明了我。”签字“爸爸,您能闭上眼睛写您的名字吗?”“当然可以。”“那么请您闭上眼睛,在我的成绩单上签上您的名字吧。”上面天晴爸爸妈妈和我脑筋急转弯与幽默、…  相似文献   

14.
叶沙 《教师博览》2006,(10):38-39
我喜欢看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记忆深刻的是某期中的一个18岁的女孩子.她是一名广告模特,长得美丽、鲜亮。女孩能歌善舞.且在才艺展示中表演了一段自己编排的印度舞蹈.只可惜在闯到第二关时败下阵来。主持人在替她惋惜的同时,随意问了一句:“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北京的吗?”女孩原本微笑的脸慢慢凝重.沉默了许久.眼角渐渐湿润.眸子里有晶亮的东西,她紧咬嘴唇,努力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  相似文献   

15.
唐文春 《今日教育》2007,(3S):42-42
一节数学课的开课非常特别:“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同时、相向、相遇、相距。”(生读)“读懂了吗?”“懂了”“请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我不由得心生疑虑:该老师花了好几分钟来了个语文式的“咬文嚼字”.有必要吗?可是接下来.我的猜疑随着课堂的精彩生成而烟消云散:数学也需“咬文嚼字”!后来,我也实践着在数学课堂上“咬文嚼字”.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16.
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随意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的整架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老师讲完故事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  相似文献   

17.
黄娅 《今日教育》2006,(2):23-23
下午游戏活动时间时,我班幼儿正在玩“扮家家”的游戏.我也走到孩子们身边想和她们一起玩游戏。可是我刚走过去就见到尧尧小朋友将玩具娃娃的头“取”了下来.然后将娃娃放在桌子上又拿起旁边的餐具玩了起来。我见尧尧没有理会娃娃就问:你在做什么呢?尧尧说:“我在给娃娃做饭。”“你的娃娃呢?”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她难过的看着娃娃说:“他的头和身子不小心分开了,他生病了。”我又问:“尧尧.你说怎么办呀?”她看着玩具娃娃很难为情的说:“我把她送医院吧?”  相似文献   

18.
Leaving a Note     
译文:一天早上,海伦醒来,看了看闹钟。天啊.8点了!于是她大叫起来:“妈妈,您为什么不叫醒我啊?”妈妈走进海伦的卧室,问道:“怎么了.亲爱的?”海伦说:”昨晚我在桌子上留了张便条.让您早上7点钟叫醒我的。”然后妈妈说:“我看到了。我也留了张便条.告诉你7点钟起床。”  相似文献   

19.
我打量着他们:局促不安。躲闪着我的注视。怎么看.心底都难以涌上“喜爱”的感觉。窗外、走廊上.站着四排孩子,许多孩子朝我眼前这些孩子扮鬼脸,昆得兴高采烈。现出格外的得意。是呀,他们可以去上体育课.可以去发足狂奔……留下的这些.只有眼巴巴地羡慕。露出渴望之情。我心里忽地“不忍”:我放飞了一群白天鹅.留下了一群丑小鸭!从来没人这样做过。我这样做了!是不是合适?会不会太“残忍”?  相似文献   

20.
一把扫帚     
在下午的班会上,我刚刚做了一通“爱护公物、不得随意乱丢公物”之类的训示,可是晚上放学时,我就在班上的清洁区拾到一把被丢弃的扫帚。顿时,一团怒火“腾”地窜上脑门:好啊,简直是把我的话当做耳边风了!为了维护班主任的尊严,我决定明天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于是,我把扫帚拿到了我的寝室里。第二天早自习时,我把那个“肇事者”叫到面前,让他说说昨天班会上我讲了些什么,然后质问他把扫帚放在哪儿了?他无言以对。“去找!”我大喝一声,手指着教室外:“马上给我出去找。”他出去转了一圈———当然找不到,又胆怯地回到我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