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党中央把解决民生问题列入工作重点,中共天津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叉一重大举措。教育作为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充分体现其公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为此,我们确定了今年的重点工作,以加快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局长日记"门引起网络的广泛关注,以韩寒为代表的部分人认为该局长并非罪不可赦。这一观点折射人们对政府公信力的失望。"正义相对主义"、"人治思想"以及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助长了政府公信力下滑的趋势。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及时纠正这一不良趋势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解剖媒体下的"凤姐"现象,提出构建和谐重庆必须切实提高媒体公信力,不断抵制媒体媚俗化倾向,加强媒体管理,规范媒体行为,培育受众媒介素养,提高其鉴别和接受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这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教育是民生之基,发展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一方面,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功能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必须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上,采取发展教育的新举措,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张扬平民的不合理新闻诉求,并与官方视角相对立,这是所谓的"平民视角"对民生新闻形象的错误建构。民生新闻要走出被人诟病的窘境,需要倡导的是,不仅要用"平民视角",还要用"官方"视角,全方位地观照民生问题:从政策盲点视角,做发现民生问题的千里眼;从精神高点视角,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放大器;从工作重点视角,做解决民生问题的助推器;从社会热点视角,做化解民生矛盾的散热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所处时代就从很多层面论述了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他们认为新政府的产生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新政府必须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廉价政府。在无产阶级夺权的早期,新政府对社会实行政治统治职能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社会生产力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它要逐渐放弃政治统治职能转而更多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以保障劳动者的解放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政府引领人民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过程中必然蕴含政府之于民众的信用、信任问题,即政府公信力。文章主要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政府建设的丰富思想,从中概括出有关政府公信力形成的思想,这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面临着物价上涨、失业率偏高、医疗情况和卫生水平落后、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等民生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致力于民生建设的实践,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了与人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民生建设既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又要能够凝聚民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教育组织信用资源之可信性的信任程度,是教育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一种交互关系,它具有非均衡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教育组织所拥有的信任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公信力形成的基础,社会公众的评价与价值判断等是公信力的指示器,两者互动的中介物是公信力形成的重要条件。教育组织要有效提高教育公信力,必须积极构建信用资源,治理好教育组织与社会公众间的交互口,准确监测社会公众对教育组织价值判断的变化趋向,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人民的诚信,必须依靠完备的法制维系。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家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和立法构架上的欠缺,政府的公信力颇受争议。若要从根本上走出目前国家考试制度所面临的公信力危机,就必须尽快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从国家考试管理者而不是参与者的角度,系统完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以重塑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解决好小规模学校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云南边境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源自社会实情,在这一地区的现代教育萌芽之时,其社会实情就成为教育特殊性的主要参考要素。进入21世纪后,这一地区的教育生成为更加复杂的态势,学生失学、流失、厌学和国际教育竞争成为这一地区的互动因素。要应对这一局面,必须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对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并引导建立起"知行合一、影响广泛"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冬 《林区教学》2012,(4):47-48
从"思法"课的教学实践出发,指出影响"思法"课实际问题是教材理论不生动,课程缺乏吸引力;从社会心理学中的耶鲁态度法这一理论模型出发,认为要增强其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增强"思法"课的教师的公信力和吸引力;丰富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于娟 《文学教育(上)》2010,(15):134-136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观——"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而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需要达到三个"必须",解决一个关键。即,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必须树立生活本源观;其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叶圣陶的这一语文教育观也对职校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现代课堂教学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题中要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这是基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必须逐步解决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转化后进生,这是一个令人头痛又非常棘手的教育难题。如何让后进生"浪子"回头、"朽木"成材,这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当代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实施从关爱入手,挖掘其闪光点,利用班集体力量来促进转化和建立教育转化长效机制等策略,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重要不可否认,同时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而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遭遇严重的削弱,甚至无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追问生成这一问题的诸多原因、诊断这一问题的本质,从而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作这一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载体,是高校后勤部门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实现目标要求的关键。N学院借政府政策的东风,适时启动"危改"工程;以规划为引领,为学院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又为教职工改善居住条件、为学院改善办学环境;通过以宣传开路,让"危改"深入人心;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危改"进程,其学习实践活动突出了实践特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民生问题日益受人关注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工作,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对反腐倡廉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今后反腐治本、预防、制度建设以及拓展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力度和水平,进行先入为主的廉洁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敬廉崇洁"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课程教育、传媒、环境等途径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互动、交往;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共17次出现了"引导幼儿""指导幼儿""教育幼儿"的关键字眼,这充分说明"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仍然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