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倒立是体操运动的一种基本动作,在一般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倒立的应用。笔者在体育课中尝试着把倒立做为一项放松活动和素质项目来练习,发现效果较好。   一、倒立的作用   1 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由于倒立姿势与人体正常姿势相反,内脏各器官均向头侧移动,并压挤隔肌,给呼吸带来困难;同时,血液循环发生变化,重力作用使头颈部动脉血液流量增多,而静脉血液回流产生受阻现象。经常倒立的人,由于心血管系统调节能力的改善,人体对这些物理因素的影响会产生适应反应。当血液凝集在头颈部时,相应部位的血管反射性地紧缩,因而…  相似文献   

2.
“倒立”汉代称“倒植”,东晋时称为“逆行”,唐代称“掷倒”,宋代称“倒立”,明清时称“竖蜻蜓”、“拿大鼎”。在研究考察敦煌遗存的体育史迹过程中,发现在莫高窟西魏至宋的有些洞窑的壁画中,绘有形态各异的“倒立”图像①。关于倒立很少见于史籍记载,而《旧唐书·音乐志》载有波罗门艺人在长安表演后倒立技艺。因此,人们一般认为“倒立”是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技艺之一。   敦煌的佛经文献中不乏有“瑜伽”②的记载,其中不少功法中有人体倒立的内容。笔者认为在敦煌早期经变画中所出现的倒立图像,在很大程度上受“瑜伽”功法的…  相似文献   

3.
<正>“肩肘倒立”属于人体运动中基本活动——倒立范畴。教学的重难点是:夹肘内收和伸髋立腰。现阶段教学中由于一些安全事故难以解决,导致一些教师对技巧教学谈虎色变,造成教学内容的残缺;加之反复、乏味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倦怠,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教学中,如果教师巧妙设计教法,运用循序渐进的趣味性练习,调动学生的练  相似文献   

4.
肩肘倒立是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基础内容Ⅰ垫上运动的动作之一,是女生体育课中常见的垫上动作,被运用于各种垫上小组合中。这个动作是倒立的一种形式,对人体颠倒状态下保持平稳有较好的价值;对提高学生的协调性、身体控制能力及发展腰腹背肌力量等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一些健身活动中,返序运动比较流行,常见的返序运动有:倒立、倒退走路、赤足走路、“推小车”等。人体在剧烈活动,特别是在强度、力量之后,采用倒立返序放松法效果颇  相似文献   

6.
一、倒立在体操中的重要性在竞技体操的八个项目中,哪一个项目都少不了倒立动作。评分规则中也明文规定:“吊环一套动作,至少包括两个手倒立。其中一个是慢起倒立,一个是由悬垂、倒悬垂或支撑开始的摆动成倒立。”双杠自选动作中少了后空翻成倒立、前摆转体倒立、前摆360°倒立、后上倒立、大回环倒立等,就赶不上潮流。自由体操中没有倒立,也要扣分。单杠最基本动作大回环就离不了倒立,如此等等。就体操项目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鞍马可能出现环上或马头的托马斯全旋做成经倒立的托马斯,经手倒立后空翻下。  相似文献   

7.
1、倒立训练在入水压水花训练中的作用 倒立训练首先能刺激神经系统,克服人体直立状态中形成的习惯性方位感的干扰,改善跳水运动员在垂直倒立姿势入水时的空间方位和身体下落速度的判断 能力。发展了专项所需的运动时空知觉。所以能提高少年运动员在空中身体的控制能力及最后入水垂直效果,因而倒立辅助训练对压水花技术的掌握无疑是有益的。其次,压水花技术对上肢及躯干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复杂运动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而倒立动作对运动员肩、腰、手腕及整个身体支撑的力量,以及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这种训练符合跳水入水和压水花的要求。再次,6、7岁儿童,由于空间方位知觉发展尚未定型。而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控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因此,如果能对这些小运动员。及时地进行系统地倒立辅助训练,便能加速压水花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专家访问法等对“倒立健身气功”的概念、原理进行了扼要介绍,分析了“人体倒立健身气功”的特点,详细讲解了“倒立健身气功”的功法特效,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坚持健身气功锻炼的优点和意义.旨在指导人们从事科学的健身实践,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录像观察分析技巧“双重倒立”动作技术,采用生物力学摄影方法对典型的动作时相拍摄了动作技术照片,利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对“双重倒立”的稳定平衡范围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设计并提出一种新的“双重倒立”上法。文中还讨论了“双重倒立”的5种平衡状态,计算了稳定平衡范围,建立了人体完成“双重倒立”的基本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主题引领,激发学习兴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明确指出应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以解决学生在七年级体操技巧《肩肘倒立》学习中“立不起、立不稳、立不直和立不美”的“四立”问题为思考,结合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从肩肘倒立动作的人体力学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11.
<正>肩肘倒立是体育教学中常见的体操动作,其对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以及腰背肌的控制能力等都有明显作用。该动作看似易教易学,但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不能高质量完成,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尝试做如下总结,以期能有助于肩肘倒立教学,让学生都学会肩肘倒立。  相似文献   

12.
<正> 体操运动中有大量的动作都要靠头朝下脚朝上的倒立姿势或经倒立姿势来完成的,因此,在体操课教学中,必须加强这项基础动作的教学。但在教学初就直接安排学生做倒立,学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技术动作的学习,在生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适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斜反靠倒立”的方法。让学生逐渐适应倒立时的身体位置,逐步掌握倒立类动作和关联动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握力是反映人体上肢和上肢末端环节屈肌肌群抓握能力的重要参数。在体操、举重、摔跤等项目中,抓握能力是运动员完成某些动作以取得优异成绩所必不可少的运动素质。抓握能力对于撑竿跑高运动员来说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撑竿跳高主要是通过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获得动能,借助插穴很快将竿子竖直(金属竿)或把竿子(富有弹性的尼龙竿)冲弯并转换竿子的弹力势能,然后借用身体在竿上的摆动和倒立越过横竿的,但从技术动作结构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运动员无论是在持竿助跑、扦穴起跳,还是在蹬离地面之后竿上悬垂摆体,后仰举腿以及转体倒立和推竿的一系列动作上,始终离不  相似文献   

14.
潘毅 《体育科技》2007,28(2):43-44
倒立训练是跳水训练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倒立垂直入水的技术的原理分析和对倒立训练在跳水基础训练中作用的讨论,初步提出跳水陆上辅助练习倒立训练的一些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一、肩肘倒立单元计划肩肘倒立是小学五年级技巧单元的教学内容,4个课时的学习基本可以完成单元教学,笔者将4个课时安排如下。第1课时:学习肩肘倒立的动作,掌握动作顺序及用力方法,初步完成动作;第2课时:继续练习肩肘倒立的动作,重点解决"立得稳",强调夹肘内收;第3课时:完善肩肘倒立的动作,重点解决"立得直",强调展髋、挺腹;第4课时:考核肩肘倒立动作,建立体操表演意识,尝试创编肩肘倒立创新动作。二、辅教材搭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东南亚地区掀起一股倒立跑热。一般是倒立在台阶上,用手去“跑”。南朝鲜运动员新东模在一次比赛中,获50米倒立短跑世界冠军。图为新东模在汉城南山体育场的台阶上,进行倒立攀登台阶的表演。  相似文献   

17.
朱彤 《中华武术》2024,(2):21-22
<正>肩肘倒立是指身体以肩和两肘为支撑,两脚向上伸直的倒立姿势。其动作特点是两臂用力压在垫子上,两肘内夹腰背的两侧,以保持髋部和两腿向上笔直伸展。肩肘倒立这一内容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对于学生的平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身体素质快速发展时期,但也是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为薄弱的时期,想要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肩肘倒立的动作要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练情况,设计出合理的练习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构建肩肘倒立的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18.
"倒立"汉代称"倒植",东晋时称为"逆行",唐代称"掷倒",宋代称"倒立",明清时称"竖蜻蜓"、"拿大鼎".在研究考察敦煌遗存的体育史迹过程中,发现在莫高窟西魏至宋的有些洞窑的壁画中,绘有形态各异的"倒立"图像[1].关于倒立很少见于史籍记载,而《旧唐书·音乐志》载有波罗门艺人在长安表演后倒立技艺.因此,人们一般认为"倒立"是由西域传人中国的技艺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汉画像中的倒立图像进行认真考察研究,发现倒立动作在不同年代有不同说法,纠正了目前一些错误说法,并对倒立的起源和汉画像中倒立的类别进行梳理,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古老的倒立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完善与充实中国体育发展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吊环是男子竞技体操六项之一,是竞技体操中唯一的非刚性活动器械项目。运动员所握的两环及环带都是自身灵活不定的,所有的摆动、回环、倒立及静止等技术动作的完成必须保持两环稳定,在控制人体平衡和具备强大肌肉力量的前提下来实现。其技术之复杂、动作之惊险、难度和稳定性之高是男子体操中较难掌握的项目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