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行之有效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见解。一、理解词语,从"乐"中"说"来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老大难问题,如果把作文教好了,那将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教师近几年来都在着手这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与探索。下面谈谈我对"点、线、面"作文教学法的初步探索。一、注重"点"的训练"点"的训练即词语的训练。大家都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并会正确运用,才能在写作中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加强词语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理解、表达的能力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3.
袁允娟 《广西教育》2011,(19):51-51
目前,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导致了词语教学的低效。"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性化地理解词语的意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淑琴 《考试周刊》2013,(78):46-46
<正>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语文味",站稳"基础性",让词语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笔者认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住"词眼"这一关键,让关键词语如一条根,深深扎进课文的泥土里,牵一发而动全身。《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第9条指出:"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在汲取了大量文本营养后,破土而出,开  相似文献   

5.
贵刊1995年第二期有一篇文章是《“词不离句”也有弊端》,文中罗列了“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五大弊端。我认为其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作者在论述“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所谓弊端时,缺乏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已经走进危言耸听、片面偏激这个议论的误区。“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6.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说明了词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思想教育,或过于仔细地分析句子与句子、层次与层次、段落与  相似文献   

7.
或是习惯了遵从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范式的缘故,每次在学生汇报字词预学的环节时,我都是只对词语的是否“读正确”做检查,而涉及词语的理解和朗读品味。便全是放在了课文的理解中顺势而行。想想。  相似文献   

8.
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字不离词”,它是构成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词不离句”,它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再次,词语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词语教学的优劣,不仅决定了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我们要顺利地读懂文章,必须真正透彻地理解词语。下面我们就告诉大家几个妙招,帮助大家顺利地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我们首先可以用文中的原句,理解词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在理解这些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翻译     
训练点1.译准关键词语译准关键词语,需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古代专有名词的翻译,还要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以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尤其要注意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与双音词的区别。译准关键词语必须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指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意的词语理解,二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理解。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临时的意义。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一、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这里讲的"语境"即上下文,结合语境即做题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  相似文献   

12.
"随文识字"教学模式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提倡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理念,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结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教学,探讨随文识字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篇的训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常说这样一句行话:“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句行话,主要强调一点,即教师讲解文章的字、词、句,必须紧密结合语言环境。但是,单就讲解词语而言,有的教师不是辩证地而是机械片面地领会“词不离句。”请看《五人墓碑记》的一个教学片断实录。教师:“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二期上拜读了福建同安教师进修学校蒋大营先生的《“词不离句”也有弊端》一文,受到启发;因而也对语文教学中“词不离句”的方法进行反思,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束缚了某些教师的手脚,导致了词语教学方法的僵化刻板,词语内涵理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决定的。除了时空距离因素外,还可用"雅"、"洁"二字概括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因此,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中学教学极重视字字落实。即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高考复习时也强化训练学生掌握120个实词、18个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知识,但事实上学生做起题来仍然困难重重。因为还有一些重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把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种。一般来讲,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固定的。如“坚强”是褒义词.“阴谋”是贬义词,“太阳”是中性词。但语文教学有句老话,叫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教学字词句有关知识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教学词语的感情色彩知识,也应该这样:例如:“聪明”一般来讲是个褒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却是褒义贬用,恨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心情。“卖弄”一词一般来讲是贬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9.
随文识字,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重将生字的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运用、课文的感悟体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