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化合物1(2,3-二甲基-5-氯甲基吡啶-N-氧化物)为原料,经化合物1与硝酸在90℃下经硝化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与无水乙酸钠在95℃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在75℃下发生水解同时与甲醇钠反应得到化合物5(2,3-二甲基-5-羟甲基4甲氧基吡啶)共4步反应,最终成功合成目标化合物并进行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5-(5,7-二溴-8-喹啉偶氮)-2,3-二羟基吡啶(DBQADHP)新试剂的合成、提纯和鉴定,研究了新试剂与Co(Ⅱ)的显色反应,其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 8 -喹啉偶氮显色剂 7-(8-喹啉偶氮 ) -8-羟基萘 -1 -氨基 -3 ,6-二磺酸 (7-QAH)的合成。研究了其与Co(Ⅱ )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Co(Ⅱ )形成绿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4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6× 1 0 4L·mol-1·cm-1,钴量在 0~ 1 2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个合成7-(4-磺苯基偶氮)-8-羟基喹啉的新方法,该方法对于8-羟基喹啉的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它偶氮类化合物的合成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芳醛和丙二腈的Knoevenagel反应得到β-二腈基苯乙烯,进而与环已二酮进行Michael加成生成2-氨基-3-氰基-4-芳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4-芳基六氢喹啉与环已二酮发生胺的加成缩合反应生成2-N-(3-氧代-1-环已烯基)氨基-3-氰基-4-苯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在碱性和氯化亚铜催化下进一步环合成4-苯基-5-氨基-二-(2-氧代环已烷)并[b,g]-1,3-二氢萘啶.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IR、^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显色剂5-(5,7-二溴-8-喹啉偶氮)-2,3-二羟基吡啶(DBQADHP)与钴(Ⅱ)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pH9.0的缓冲体系中,显色剂与钴(Ⅱ)发生灵敏显色反应,形成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104L·mol-1·cm-1,钴量在0~6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应用于维生素B12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西弗碱结构是重要的功能性片段,含有这类结构片段的化合物显示出有价值的实际应用.以便宜易得的4-溴-1,8-萘酐为起始原料,与水合肼反应生成萘酰亚胺,再与水杨醛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2-羟基苯亚胺基)-6-哌嗪基-1H-苯并异喹啉-1,3-二酮.其结构经核磁氢谱证实.  相似文献   

8.
以4-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与六次甲基四胺在三氟乙酸中反应生成4-叔丁基-2,6-二甲酰苯酚,然后再与环己二胺反应生成Schiff碱,最后通过硼氢化钠使Schiff碱还原成所需化合物.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经FT-IR和1H NMR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合成了对-二[(2,4-二羟基苯基)偶氮基]苯和对-二[(5-甲基-2-羟基苯基)偶氮基]苯两个二偶氮化合物,用红外和元素分析证实了相应结构与所设计结构相符.两个化合物均在300-500nm之间有较强的吸收,是良好的紫外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条件下,对-N-咪唑苯甲醛分别与己胺、1,3-丙二胺及1,6-己二胺发生缩合反应,制备三种新型席夫碱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熔点测定、红外以及紫外波普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咪唑并[1,5-a]喹啉和磺酰肼为原料,合成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对原料的投料量、反应促进剂的投料量、反应温度、溶剂用量进行优化研究;并考察底物取代基的变化对反应产率的影响;所有硫醚化产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来表征结构。结果:以水作为溶剂,一当量的碘作为反应促进剂,咪唑并[1,5-a]喹啉与磺酰肼的投料比为1∶1.5,在密封反应管中,于110℃反应12 h,可以高产率的获得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结论:该合成工艺以水作为溶剂,不使用金属,符合绿色化学要求,适合用于制备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5,6-二甲基-8-硝基喹啉、水合肼为原料,经还原、shraup反应合成了5,6-二甲基-l,10-菲咯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还原剂对产率的影响,并用IR和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3.
用作者合成的7-(8-喹啉偶氮)-1-氨基-8-羟基萘-3,6-二磺酸(7-QAH)作显色剂,系统研究了其 与Co(Ⅱ)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Co(Ⅱ)形成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8nm,表观 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4 L·mol-1·cm-1,钴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4.
1,3-二烷基-5-氟尿嘧啶的锂盐与苄基溴进行苄基化反应时产生了异常的反应结果.异常反应的产生可能是先经过1,3-二烷基-5-氟尿嘧啶(化合物1)的6-苄基化的中间体(化合物5),而后,化合物5再与1,3-二烷基-5-氟尿嘧啶脱去一分子的氟化氢所致.  相似文献   

15.
δ-戊内酰胺环状结构存在于众多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该文用3-羟基3-甲基5-对甲苯磺酰氧基戊酸甲酯与各种胺反应,一步得到了N-取代4-羟基4-甲基六氢吡啶2-酮.  相似文献   

16.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氨解、关环和取代等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1,3,4-噁二唑和吡啶基团的化合物2,6-二(2-乙酸甲酯基硫醚-1,3,4-噁二唑)-吡啶(4),利用IR、UV-vis、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4在281 nm激发波长激发下,354 nm处出现强荧光发射峰,化合物4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该文报道了二种8—氨基喹啉偶氮衍生物的合成、纯化以及这些试剂在CTMAB存在下与Co(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一定的pH值下,试剂与钴均形成紫红色配合物.通过比较,试剂Ⅱ较试剂Ⅰ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测钴新试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合成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为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候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药物化学中的拼合原理,设计含有四氢异喹啉母核和阿魏酸结构的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以取代苯甲酸、胡椒乙胺、乙酰阿魏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水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等步骤对其进行合成.结果:设计了2个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按照合成步骤对其进行了合成,2个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 H-NMR、13C-NMR、MS谱图佐证.结论:设计、合成了2个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六水氯化镨,水杨酸与8-羟基喹啉三种物质一起反应,制得了一种新的稀土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Pr(C7H5O3)2·(C9H6NO)],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推测.在配位过程中,水杨酸脱掉羧基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而酚羟基氧没有配位,8-羟基喹啉脱质子后以羟基氧和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形成螯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叶黄杨叶中的化学成分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作用。方法:通过回流提取、萃取、硅胶色谱柱与质谱、核磁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确证。采用CCK8法,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非小细胞肺癌A549体外活性评价。结果:从小叶黄杨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桦脂醇(1)、羽扇豆醇(2)、羟基环原黄杨碱(3)、羟基环原黄杨碱酯(4)、N-甲基黄杨宁(5)、苦参素(6)、3-氨基-4-(羟基甲基)-4,14-二甲基-9,19-环丙基-17-二甲基氨基-23-苯甲酰酯甾烷(7)、3-氨基-4,14-二甲基-9,19-环丙基-16-甲基丁酸甲酯-17-二甲基氨基-23-苯甲酰酯甾烷(8)。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8均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结论:化合物5、7、8为首次从小叶黄杨叶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苦参素(6)为首次从小叶黄杨中叶分离得到。化合物7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