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对画面说明、补充、整合、深化的一种特殊文学创作,是非独立性的,这一特性决定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功能作用是以多种表现形式为画面服务,它通过文学性的创作,为受众在有限的画面里创造出无限的画外空间。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创作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纪实主义的误区80年代末以前,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即突出主体意图,淡化客观存在,说教意味浓重———这多少延续了“文革”时期“主题决定论”的思想———一部纪录片就是编导的一篇论文;采用的手法,也多是语言灌输式。故而,着眼点更多的是落在解说词的写作上(至今依然有人把解说词的写作水平等同于编导水平的高下)。某些纪录片甚至是先有解说词,后有画面,画面只不过是填充解说词的符号。这种创作方法不仅有悖于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也有悖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人们呼唤着真实的复归,呼唤着纪实时代的到来。于是,《…  相似文献   

3.
邹鑫华 《视听界》2009,(5):103-103
在声画兼容的纪录片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声音语言,特别是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它对纪录片画面中上下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情感的抒发、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是变化着的画面艺术、音响艺术或者说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二者融合。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要有画面、解说、字幕、配乐、特技等多种手段,撰写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游丁琳 《东南传播》2016,(7):134-136
在电视手段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关于纪录片的定义已经几经修改。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定义纪录片,一部好的吸引人的纪录片,不仅仅要有精彩的故事、富有表现力的主人公、独具风格的解说词,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必须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语言。画面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是纪录片真实性与艺术性最直接的体现。本文将通过作者在参与纪录片《中国梦·福建故事》创作中的实践经历,来分析如何更好地运用画面语言讲好电视故事。  相似文献   

6.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下面笔者就纪录片《台北故宫》中的解说词来分析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相似文献   

7.
钱猛 《视听纵横》2002,(5):50-50
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声音的创作远比画面的创作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声音成分复杂,更是因为人们对声音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纪录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词、音乐,它们在作品中经常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关于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这种声画关系的争论又往往表现在对声音的认识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声音的认识,主要有这样两种偏差:一种是主张以画面为主,声音是为了补充画面的不足,它注重的是画面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另一种则是强调解说的作用,画面只是图解解说的意义而已,它注重的是解说词的表意作用及创作主观情感的抒发。虽然这两种认识各有各的理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忽视了电视本身所具有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是以纪实为内容和形式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既有电视片的普通创作规律,也有着纪录片特定的创作规律。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解说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解说词的创作如何协助完成纪录片的创作呢,又如何让纪录片增色呢,本文试从纪录片的创作规律总结一些解说词的创作规律。并根据作者本人多年纪录片创作经验,探讨几点纪录片文稿写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视片解说词,是电视片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不仅可以深化主题,突出画面,扩大画面的容量,表达作者的创作倾向和意图,而且可以弥补电视片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加强观众、画面、作者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电视片解说词在配合画面的形象塑造、意境渲染、情感抒发、知识介绍、信息传递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视台播映的电视片大致分为两类:新闻片和纪录片。这两类片子的解说词写作方法各有特点,很不相同。作为视觉形象的艺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主体是画面。解说词与画面密切联系,并服从于画面,受画面的制约。但解说词又是纪录片的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它既要解释画面,对画面进行说明和补充,给观众增广知识;又要阐明影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1.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杨梅 《视听界》2013,(6):82-83
通过历史碎片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视觉形象,建构出历史纪录片意图表达的故事和主题,加之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和瑰丽的画面,达到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这便是历史纪录片的特色所在。本文通过剖析《昆曲六百年》、《凤舞神州》、《大秦岭》等历史纪录片表现的主题,阐述了历史纪录片与文化展示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区别于电视画面的有声语言,解说词可以展现无法展现的内容,也可以创造无限的画外空间。所以,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就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客观、真实性原则的主导下,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自80年代末以来,摒弃了“理性说教”,扬起了“复原生活”的旗帜。以《望长城》、《藏北人家》为代表的新型纪录片运用大量的现场采访、同期声、长镜头等现场感强的创作手法,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人生具体的情状,展现了普通百姓真实的人生境况和情感世界。在这些优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不再是能够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主观说教,而是与画面和同期声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必须使画面与解说这两种语言形态完美配合,生动而深刻地表述出主题.本文从电视解说词与画面的辩证关系出发,就不同形式的电视节目中解说词的特点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解说词与画面完美结合具体措施及提高解说词的编写水平的关键技巧.  相似文献   

16.
王金洲 《新闻窗》2014,(6):47-48
在纪录片创作中,画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创作者往往会根据其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而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无论是什么风格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都离不开写实或写意手法,创作者为了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更加完美,都会重视镜头的纪实功能和表意作用。 一、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差异 写实是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要手法,因为纪录片主要是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纪实报道,写实镜头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越强,就越能发挥出独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王蕾 《青年记者》2013,(2):50-51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也称专题片,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是运用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反映客观世界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电视节目形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的热播,电视纪录片开始成为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节目体裁,这也促使了电视人勇于探索纪录片的制作。在纪录片制作中,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代电视纪录片追求画面与解说词构成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的完美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画面+解说"模式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流,随着纪录片的发展,画面和解说两个表现元素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只是画面的改变更明显,而解说的改变则相当隐秘。纪录片解说词从直接的宣教到隐秘化的规训,解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历史发展的梳理来找到解说转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宋陟刚 《新闻知识》2006,(11):64-65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第一次喊出了“打倒‘解说词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口号。因为“以词为主,音乐铺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望长城》《中华之门》《毛泽东》等也因此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应该说,时至今日,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诗学之辨依然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借鉴艾伯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海南 《新闻传播》2014,(3):125-126
<正>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笔者通过不同的解说类型,参考大量的纪录片、宣传片以及企业广告的解说,旨在通过不同类型的解说词进行比对研究学校宣传片的解说词的创作特点和创作理念。通常来讲,学校宣传片的创作目的性要远高于一般影视作品。笔者先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来比对,比如不同纪录片的类型需求,其解说词的创作目的和手段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