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中心(SC)、成果导向(OBE)、持续改进(CQI)。本文主要论述了工程认识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框架下,按照OBE课程流程进行的工程认识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考核。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大基本理念,构建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德国的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组织体系方面,多方参与、“管办”分离、相互监督,其中认证代理机构(以ASIIN最具有代表性)完全市场化运营;在认证标准方面,遵循国际兼容的欧洲资格框架以及《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标准和指南》的要求,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考察点设计而成,具体分为通用标准、硕士层次专业特定标准、结构化博士专业附加标准;在认证程序方面,单个、群组、两阶段和二级专业认证程序类型均围绕基本程序展开;在认证结论方面,分别包括无条件通过认证、保留资格认证、延缓通过、不通过。提出我国可构建“管办”分离的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系统,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设立规范统一的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程序与结论,主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质等效、国际互认的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资格标准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在“一国两制”、《粤澳合作协议框架》等政策背景下,粤澳在资格标准领域已合作产出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一试多证”、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及职业能力互认清单等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以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为主,兼顾粤澳发展实际,但存在机制协调难度大等合作困境。在结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可由基本体系、运行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部分组成。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发展路径应坚持学习成果及工作成果导向、深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提升资格标准体系的适应性、立足本土基础提升内涵、发挥社会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盛顿协议》作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权威和标准,为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专业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评价标准、专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共识,对推进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师资格标准和教师教育发展体系,通过对新西兰教师的准入资格标准、晋升资格标准、语言能力要求、语言/文化教师的能力标准以及教师培训等内容的介绍,能够为我国教师教育及专业资格标准的实施与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飞  蔡杨 《成才之路》2022,(1):46-48
变化的国际形势直接造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减少,而成果导向理念对于高校如何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策略、促进学生"就业力"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主要简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就业深化改革的措施.要以成果为导向,注重专业...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对于加强工程教育与工业界 的紧密结合、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本文阐 述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 分析了如何建立成果导向的学生能力达成与评 价方法体系,强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评价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中,而持续改进的效果是通过学生成果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海关管理专业整合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归入财经商贸大类中经济贸易大类,在当前贸易形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改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系统介绍和总结了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技能竞赛、资格考证、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等五因素为导向,在改革课程建设,进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对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统一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在澳大利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紧密相连,并且能够灵活地与其他资格进行衔接,它的专业教学标准是以结果为导向,职业能力标准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这为我国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提供了以下启示:(1)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要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2)确定职业能力标准是建设专业教学标准的前提(3)注重职业能力标准的灵活性(4)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周期不要过长。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尚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申请者学历要求偏低、资格单向下位融通,证书种类简单、地方适用性较差,师范生教师资格认定过于简单、非师范生考试科目设置不全面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不全面。研制、发布教师专业标准可以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与发展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其改进方面为:我国教师资格申请者学历要求普遍提高,高级别资格单向下位融通会有所改变,中学教师资格分科化、小学幼儿教师资格全科化,全国统考分区划线,考试内容和科目更加全面,认定工作要求提高以及增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按照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和《悉尼协议》对毕业生特质的要求,以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专业教学的设计流程和规范,具体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核心能力指标、课程体系、课程大纲的开发与实践,为高职院校推进成果导向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为主的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为专业建设提供了范式标准。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应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的基础上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专业标准”受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关注,纷纷研制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以期保证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标准研制背后反映的政策着眼点不外乎是“管理导向”和“发展导向”。前者强调教师的专业资格要求和评价,希望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后者强调专业标准的制定为教师专业成长带来契机,促进教师整个专业生涯的发展。康纳狄格州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目的从政策上较好地整合了“发展”与“管理”两个维度,在实践中分别通过“教师教育与指导计划”和“档案袋评价”来实施。  相似文献   

15.
以《英语课程标准》(2001)为导向,结合教育行动研究,从制定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入手,充分发挥评估对英语教学的正反拨作用,培养由新英语课程标准理念武装的未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有助于推进和加快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实现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相结合,分析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专门知识、广泛和融合的知识、智力技能、应用和协作学习及公民与全球学习五大学习领域的预期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DQP框架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重点包括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预期学习成果、课程体系、教学进程安排和专业办学条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不到位、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不适应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了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教育教学从课程导向朝目标导向转变,围绕学习成果产出,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程教育应加速与国际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必须制订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工程教育标准,建立国际公认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国际通行的工程师注册体系,这是国际工程学位和工程理由资格相互承认的重要基础。它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和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开发国际教育和工程的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9.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国际接轨.以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总结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同时基于评估(认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从教学理念、教研教改、科研反哺教学、新工科教育与专业认证的融合等四个方面,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思路.这对于同类工科专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意义和我国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现状,在"职业能力导向"理论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目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