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把科研成果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设计了石墨烯/聚苯胺合成及应用的综合型实验。采用鳞片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水合肼还原得到石墨烯,并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采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衍射对所制备的杂化材料进行表征。通过测试裸露碳钢片、聚苯胺以及不同质量分数杂化材料的塔菲尔腐蚀极化曲线来衡量不同材料在涂料中的防腐性能差异。该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综合性、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制备聚苯胺原位修饰的纳米石墨溶胶,与聚苯胺形成杂化薄膜材料,用标准四探针电导率测试,FT-IR,TG-DSC,TEM,XR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脉冲激光轰击制备的聚苯胺原位修饰的纳米石墨粒径较小,能保持较小粒径均匀分散在聚苯胺体系中,纳米石墨与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使聚苯胺分子链上电子云离域性增大,热稳定性和结晶度提高;电导率分别比石墨和聚苯胺孤立体系高16.7%和63%。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采用激光还原方法来制备石墨烯材料的综合型实验设计。该实验包含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激光光源的选择、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等内容,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形貌结构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该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并应用于酚类化合物的检测。该合成方法简单,涉及多种分析仪器的操作,制备出的材料应用性强,可有效进行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验。该实验可作为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熟悉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依托科研项目,设计了羧基化氧化石墨烯对Cu(Ⅱ)的吸附的研究性综合实验。该实验包括羧基化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其对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涉及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元素分析仪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石墨烯材料的制备过程和表征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立英  李夜平 《考试周刊》2013,(58):152-152
本文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WO3/g-C3N4杂化材料的合成及结构、性能表征实验,即采用煅烧法制备WO3/g-C3N4杂化材料;运用FT-IR、XRD、UV-Vis等表征材料的结构;以亚甲基蓝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杂化材料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表征分析方法,以及环境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方法。实验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材料化学、仪器分析、光催化性能测试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分子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镍铁氧体,考察煅烧温度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以苯胺为单体超声乳液聚合制备了不同质量含量的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吸波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干凝胶在500℃下煅烧能形成均匀纯净的尖晶石型Ni Fe2O4;红外光谱显示金属一氧离子(M-O)键的特征吸收峰随煅烧温度的增加有蓝移倾向。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粉体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其中N原子与Fe原子形成配位键的电子效应使聚苯胺各个吸收峰都发生红移,当镍铁氧体的质量含量为15%时,红移最大,复合材料最均匀。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为主体材料,硅溶胶为前驱体,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PBA/SiO2杂化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硫化剂制备了PBA/SiO2杂化材料硫化胶,研究了硫化剂用量对杂化材料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平衡溶胀实验测定了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对杂化材料硫化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平衡溶胀实验结果表明,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M)的加入使杂化材料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加。结果证明,HMMM对于PBA/SiO2杂化材料是有效交联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氧化石墨做前驱体,偏钒酸铵为钒源,制备了系列钒氧化物/石墨烯(VOx/G)催化剂。考察了水合肼、抗坏血酸和硼氢化钠做还原剂,以及不同合成路线对复合型催化剂结构及直接苯羟基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合肼做还原剂能够将催化活性V物质引入到石墨烯载体上,所制备的VOx/G催化剂比采用抗坏血酸和硼氢化钠做还原剂合成的催化剂表现出好的催化反应活性和高选择性;采用水热法处理能够提高还原氧化石墨烯载体的还原程度,使VOx活性物质高分散于石墨化程度更好的石墨烯载体上,进而提高VOx/G催化剂苯羟基化制苯酚的催化反应活性。制备的VOx/G催化剂苯羟基化制苯酚产率最高达11.1%,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9.
针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设计了MnO2/碳纳米管/石墨烯/泡沫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评价综合实验.实验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基底,再经水热反应沉积二氧化锰制备自组装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吸脱附法等技术和电化学手段对其结构、微观形貌、储锂性能进行表征和评价.该实验涉及纳米材料制备、微观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与钛酸正丁酯(Ti(OC4H9)4)间的醇解反应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并观察了Cu^2+的浓度、体系的pH值等参数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化材料中钛含量的增加,它们的比表面积随之增大.Cu^2+吸附实验表明:该类杂化材料确实能够吸附Cu^2+,而且不同比例的Si/Ti杂化材料对Cu^2+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该类杂化材料能够用于废水中Cu^2+的分离和回收,所以在废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科研工作热点和学科前沿方向,该文设计了“SA/rGO@CuS光热转化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综合性实验.将具有光吸收能力的硫化铜(CuS)纳米粒子负载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制备得到rGO@CuS复合物,以其为载体材料负载相变芯材十八酸(SA),设计制备出具有光捕集、光热转换和定形相变储能...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直接利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实验,并研究了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先通过一步搅拌加热法制备MOFs材料,并添加碳材料改善MOFs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而提升电化学性能;再以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进行相应的电化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OFs材料为片状结构,加入不同的碳材料后MOFs电极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加入石墨烯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不同浓度的前驱体、石墨烯的用量以及不同的反应条件均会影响MOFs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该结果为直接利用MOFs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聚苯胺/碳复合材料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碳复合材料,对聚合工艺的研究表明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19~20℃;聚合时间在14h;An/C质量比为1∶1。最佳碳基体:1000SF60时电导率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植酸作为掺杂酸,使用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了植酸掺杂的聚苯胺电极材料。聚苯胺呈纳米棒状。结果表明,制得的聚苯胺比电容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达到480F/g。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剩余为初始值的78%。  相似文献   

15.
采用锐孔法,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胶囊,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啶虫脒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00%、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00%、质量分数为3.00%的阿拉伯胶溶液25.00 mL.所得微球对啶虫脒的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水为原料,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改性剂制备出硅氧烷杂化薄膜材料,通过铅笔硬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正硅酸乙酯和水的加入量对杂化膜硬度及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仪表征杂化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TEOS的适量加入可以提高杂化膜的硬度及透过率,硬度可达4H,可见光透过率在90%以上,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用改性的硅氧烷杂化材料与ATO乙醇浆料复合制备的透明隔热杂化膜,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性和隔热性能,这种杂化材料可以作为新型透明隔热涂料的高性能成膜物.  相似文献   

17.
简要评述了几类重要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有机-无机杂化中孔材料、有机-无机杂化层柱状材料和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情况,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M型钡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通过溶胶-凝胶和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M型钡铁氧体/氧化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性能测试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M型钡铁氧体/氧化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磁性能和吸波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M型钡铁氧体/氧化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收频段不仅比M型钡铁氧体材料宽,而且吸收强度比M型钡铁氧体大,其中掺杂氧化石墨烯含量为3%的样品,在10~18 GHz的频率上,反射率最小.因此,加入氧化石墨烯有效地改善了M型钡铁氧体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兼有机材料的易加工性和无机半导体优异的载流子迁移率的特点,采用有机-无机杂化MAPbI_3材料制备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利用两步旋涂法,通过控制MAI溶液的浓度定量化控制成膜,制备薄膜晶体管有源层。由该层组成的有机-无机杂化MAPbI_3钙钛矿型的薄膜晶体管具有明显的电场效应,场效应迁移率可达到0.97 cm~2/(V·s),工艺简单、加工温度低,而且适用于柔性显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不同种类有机子质子酸作为掺杂酸和聚合反应体系,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导电性较好的掺杂态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并确定掺杂态导电聚苯胺。利用质子酸PAMPS、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和单体苯胺(An)制备出掺杂态聚苯胺及本征态聚苯胺。通过数字式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测定电导率。通过不同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的对比确定了PAMPS为最佳掺杂酸。本论文研究的导电聚苯胺的电导率可以达到2.04s/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