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是最强烈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依据.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和应用语言。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任何语言的诗歌首先都是因其语言形式而存在的。没有独特的形式就没有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目前的汉语“诗歌”已经失去“形式”。人们将目前这种不是诗歌的东西称为“诗歌”.其原因是对外来“诗歌”的误解。外语诗歌译为汉语后,其在语言形式上如果没加入汉语的“诗籍”,它就只是不是诗,而我们却以其原是诗歌为由,将这种散性的东西称为诗歌,并反过来以此为圭臬.去进行所谓的新诗歌创作。对诗歌形式的突破.有真突破,也有假突破,当代诗歌的突破以假居多。  相似文献   

3.
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是迄今为止从本体论角度研究人并合理加以解决的唯一的人。马克思终其一生地在研究作为人之存在的根据和本体的东西,并为在“异化劳动”下使人之存在的根据和本体的东西重归于人而斗争。作为人之存在的根据和本体的东西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或活动的“对象化”。“对象化”活动是人性的展开和人自身的生成。“对象化”具有自由、自觉、社会性和意识性四个方面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以感性为基础。所以,马克思把人的解放最后归结为“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一.简约型阅读教学的内涵 简约型教学就是指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高度概括性,这种概括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炼、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是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的减少,也不是训练强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同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尽量削去一些形式上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钱希洁 《江苏教育》2006,(7B):23-24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熟悉又陌生的风景。说它熟悉,是因为历经这么多年对其的喋喋不休,几乎不会有人怀疑其优势;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倡导情境,有时却跨越了情境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品质属性——情;说它是“景”.主要是因为有些老师以为精彩纷呈的图片就是情境。其实不然.图片主要是置景.置景只是为达到逼真.使学生如临其景.那还不是情境。  相似文献   

7.
李华生 《福建教育》2005,(12A):29-29
一、缺沃土,失依托 缺了文本这块沃土.失去了语言文字的支撑,对文本的研读、理解不够.感受、领悟自然就不深。体验是一种情感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很强的情感性与感染性.离开了“情境”与“感染”.谈不上体验。就语文学科而言.这种情境与感染最直接、最具体的来源就是文本。教材中的课文.不管叙事还是状物,不管写人还是说理.作者的无限情怀.包括颂情、贬情、亲情、友情、激情、柔情、尊情和悲情都蕴古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景物风光.所表达的喜怒哀乐.都是良好的情境,能给人以有力的感染。作为情感活动的体验正需要这种情境与感染的铺垫。  相似文献   

8.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13):34-34
到我园参观教育活动的老师,最深的感触就是幼儿一日生活非常丰富而有序,一环扣一环.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状态。我坦率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当课来上.把课又当游戏活动来做”的结果。许多人把我的这种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教学经验和技巧,而我认为主要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新的教育观念,绝不可能有新的教育行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几节课(教育活动)所能包容的,幼儿在一日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生话环节。都有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环节中自然呈现的教育因素,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艺术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但并非所有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那些单纯发泄情感的活动,如大哭、大笑、生气以及摔东西、咆哮、大叫等都不是艺术创作活动,这些只是情感的存在形式,而不是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反思活动,而艺术的存在形态就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真实情感很重要。有许多貌似艺术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情感的表现形式,但却没有真实的情感,也就并非“艺术”。中国的某一时期的雕像或绘画作品均是千篇一律的工人阶级紧握拳头,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的坚强、英勇形象等,都不是真实的情感,而是冷静的制造出来的“情感”,是与罗丹的《加莱义民》截然相反的情感。在这两种气氛之下引起的不同情感,前者会使艺术走入歧途。艺术家的创作与心理学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情感是自身深切体验到的真实情感,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伪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思维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并不都是因为问题本身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障碍.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学的因素.从教的因素来说,如教师是否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设计合适的探究内容;是否保证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过程是否进行合理的指导;对学生的探究是否给予积极的评价等等.但本文侧重于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着重研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主要思维障碍及克服这些思维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说,解题不是为了就题解题,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形式的题,那是因为尽管命题形式会发生改变,但问题的实质却没有变.也就是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本文下面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可见,合理创设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影响。这里的情境创设不能仅局限于教学媒体.而应包括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人员(教师、学生).环境.活动、现实生活等都可以为情境创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是个历史的范畴,自古希腊以来,教育目的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变化,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德、智、体”的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目的的变化体现在对“德、智、体”这些方面的具体内涵的不同理解中。所以,我们现在对教育目的的讨论,不应抽象地谈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不是在教育活动内部能够找得到的,不是某些教育家的规定,也不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对教育问题的概括,而应从一个时代的教育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中去寻找。因此,对教育目的讨论应该是非常具体的。  相似文献   

14.
本体是从根本上决定人与世界的存在及其意义的东西。真正成为本体的“本体”即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本体”,既与人密切相关,又与自然万物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所说的本体实际上就是隐含于广义的生态系统中最为根本的东西。生态美学就是以生态为哲学本体而以生态美为美学本体的美学。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与生态哲学观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密切相关,生态关学的实践意义除了对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有指导意义或影响作用之外,还表现在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助于美好人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我赞同这种推测: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也许不是符号与声音,而是人体自身的运动──舞蹈。人类考古学的发现,无疑为探讨艺术的起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确凿的依据。然而,面对大量的原始遗迹,人们却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问题在于,我们从何种意义上把这些“遗迹”看作艺术品,又从何种意义上把原始人的这种活动看作艺术的创造活动。由于人们的探讨大都只是从“作品”开始,或者说都是从一个假设的前提出发,即认为原始人的遗迹就是艺术作品,进而把作品当作艺术本身。因而这种探讨的结果,非但不能接近艺术,而且与艺术的本质越来越远。于是人们以为艺术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目的是个历史的范畴,自古希腊以来,教育目的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变化,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德、智、体”的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目的的变化体现在对“德、智、体”这些方面的具体内涵的不同理解中。所以,我们现在对教育目的的讨论,不应抽象地谈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不是在教育活动内部能够找得到的,不是某些教育家的规定,也不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对教育问题的概括,而应从一个时代的教育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中去寻找。因此,对教育目的讨论应该是非常具体的。  相似文献   

17.
文学艺术,就本质上来说,便是一种象征,没有象征,也就没有文学艺术。用通俗一点的话说,象征就是通过可摸可触的直觉形式,表达一种宏大而深遂的意蕴。也就是美国当代诗学教授苏·坡林在《声音与意义——诗学概论》一书中所下的明晰的定义:“某种东西的含意大于其本身”。莫里亚克的创作,无论就总体来说,还是就局部来说,都表明他是一个象征艺术的大师。这里所说的总体,就是说他的一些作品,就整体来讲,具有“含义大于其本身”的重要的象征意义,我们称他的这种象征为本体象征。所谓的局部,是指他的作品中,能够妙手偶得而趁意运用诸如氛围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味儿”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儿”指的就是这个味儿。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形式和内容,以及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一、黑格尔具体概念的内容“具体概念”是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要把握的“唯一目标”.1、“具体概念”是“不同规定的统一”黑格尔所谓“具体概念”的“具体”不是指我们日常用语中的“具体”,而是指多样性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指一种“包含多样性自身之内”的东西,“包含不同规定的一种东西”,“一种综合的统一”包含有殊异于其自身”的同一,一句话,指“不同规定的统一”.换言之,黑格尔的具体,就是整体、联系、统一、丰实,亦此亦彼的意思.例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中举例说,一朵花就是具有多样性的,如香味、形状、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