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切实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党史部建设的重要意义,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创新党走部建设形式,建立健全支部工作制度,把党支部建设成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做为育人摇篮的高校党支部更应该始终站在发展生产力的最前沿,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党支部建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任务,从切实加强“党要管党”和“四个结合”上下功夫,把党支部建设好,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4.
“禽”、“兽”词义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捕猎的动作引申出捕猎的对象,但两者的所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有时单指鸟,有时单指兽,有时兼指鸟兽;后者仅指四足的动物。“禽兽”是“禽”和“兽”的总称,有时又是偏义复词,单指“兽”。  相似文献   

5.
读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五四”戏剧理论经历了从“对抗化”到“国剧化”的发展过程。所谓“对抗化”,不仅指新旧两派的对抗行为,而且指新派戏剧理论者站在西洋戏剧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戏剧否定性的自我审视,及旧派戏剧理论者站在中国传统戏剧的立场对西洋戏剧的排斥性的他者批判;而“国剧化”则是站在世界立场更是站在民族立场,在积极梳理戏剧的审美本质特征、戏剧艺术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旧戏价值的基础上,对“话剧”与“戏曲”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整合努力。  相似文献   

7.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2年第3期第34页刊发了《建议摒弃“等分除”与“包含除”》一文,对其中某些观点本人不敢苟同。首先,“包含分”不等于“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两种分法———“平均分”与“包含分”,“包含分”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且这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分东西),同时存在质的不同(分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认为“平均”与“包含”叙述上是相关的,可以统一用“平均分”来表述,脱离了生活实际。我们必须承认分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领会这两种不同的分的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9.
“样板戏”自从被封成“样板”那天起,便不仅仅作为普通剧目而存在,它被抽象为僵化的原则与教条,在文革文艺中发挥着酷似魔鬼“普罗克拉斯提斯铁床”效应。样板戏由普通剧目变为“铁床”,经历了树样板、宣传推广、学习普及、改编移植等过程,形成“三突出”、“三结合”、“三陪衬”等创作模式,这是一个将一批普通剧目抽象化、偶像化、神圣化而成为样板的过程,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样板戏现象”。“样板戏现象”极大地戕害了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把那个时期的文艺活动逼进了一个狭小的死胡同,这是当代文艺活动中的一个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坐”与“座”等几组词的辨析,说明汉字在使用上不应该破坏原有的理据。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一脉相承性,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当代中国改革、建设实践的基础之上。但两者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继承和坚持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涵盖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根本内容,而且与时惧进,深化和发展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和自身建设纲领。  相似文献   

12.
“兴”、“象”是中国诗歌独特的意象类型,把“兴”、“象”理论用在影视广告情感沟通的创作手法上,可以使影视广告在审美情感上表现出情景交融、意在言外、自然天成等特色,从而达到中国美学所强调的对“道”的体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受哲学中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的影响,教育理论对“我”与“身体”、“灵”与“肉”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二元对立状态,“我”、“灵”优位于“身体”、“肉”,多种思维方式体现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实践活动中,致使教育中的“个体精神”、“无根”、“漂浮”。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认真设计出“切合实际”又“合乎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一代大学生思想中的传播至关重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释"召"、"招"     
本文通过考察甲骨文、金文以及古今汉语文献资料,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考释了“召”、“招”本为一字,并论证爬梳了“召、招”的本义及其引申发展的词义系统。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在“两课”教学中有重点的把“诚信教育”全面地渗透在“两课”教学中,并对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加以研究和实施,是高等学校“两课”教学的新的历史任务。因为,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要求,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乐山话中,“dai^13”(音代)和“da^42”(音打)这两个音在人们口头使用频率极高,它们的用法都相当复杂,本文描写了这两个语音在乐山话中所表示的多种语法意义,并从历时的角度梳理这些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它们极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在全党全社会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科学理论新高潮之际,以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切实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从这一思想出发,本文探讨了“三进”工作的意义、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进而提出高校“两课”教学搞好“三进”工作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0.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